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藏铁路沿线冰川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西藏、青海两省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对铁路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极好的提升机遇和发展空间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冰川旅游资源的详细阐述和科学客观的评价,提出了在沿线地区开发冰川专项旅游的设想与对策,最后阐明了开展此专项旅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5年底海南环岛高铁的贯通,给海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游客体验、旅游经济的空间布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要素聚集等方面分析了高铁开通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并从旅游产品设计、区域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服务系统等方面提出了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拥有极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林芝地区依托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林芝旅游产业的逐渐发展,尤其是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林芝旅游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使得林芝旅游业在旅游产品、基础设施、旅游人才和旅游企业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因此,林芝旅游产业必须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展休闲旅游业以及组建旅游企业集团等创新发展的对策以应对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中国的跨省数据对文化遗产资源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②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和开发程度在旅游业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开发程度对国内旅游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国际游客则更看重文化遗产资源禀赋本身。③古代文化遗产资源对于国内游客的吸引力显著高于近现代文化遗产资源,而这两者对于国际游客的吸引程度差异不大。针对这一结果,不同地区在发展遗产旅游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旅游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时、空组合良好,区位、交通、客源等优势也较突出,然而其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从资源特征、开发条件、开发现状人手对五台山旅游区域进行客观分析,并对其未来开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远景设想。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战略构想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绵山风景区作为山西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年代久远且非常丰富,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研究游客文化旅游满意度,对绵山景区旅游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综合品位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偏好和满意度的调查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绵山文化旅游满意度进行综合系统地评价,并对该地文化旅游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文尝 《经济地理》2007,27(5):705-707,713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铁路全长1142km,海拔4 000m以上的地段有965km,其中多年冻土地段550km。青藏铁路建设成功地克服了高原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取得了多项世界顶尖科技突破。大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根据高原动物不同习性,铁路沿线建成三类迁徙通道。青藏铁路开通1年来,实现了安全运营,发挥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这条现代化陆路大通道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进出西藏旅客与货物大幅度提升。旅游业首先受益,青藏铁路成为旅游热线;旅游业跃居西藏三产"龙头",许多农牧民受益。西藏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得以提升,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势头。青藏铁路延伸线已被列入国家西部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徐红罡  保继刚 《经济地理》2003,23(5):704-709
旅游业中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动态和非线性的关系,给旅游规划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文章通过对运用此方法的步骤和原则的介绍,探讨系统动力学在旅游规划中运用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值,并且以桂林旅游规划为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青藏两省区旅游业资源"点-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区域尺度的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宇明  赵中华 《经济地理》2007,27(2):332-335
随着中国区域旅游深度发展、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人口跨区域流动量的增长,大众交通的旅游化以及旅游职能效应发挥程度的测度问题引人关注。从旅游发展与大众交通的复杂依存关系来看,旅游交通的实质是大众交通的衍生和发展,是大众交通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产业延伸。旅游职能效应测度分析表明,中国大众交通的旅游职能效应在逐年提高,呈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其区域差异是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竞争型旅游资源的吸引强度、旅客交通流量、专业旅游交通发展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有效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成为解决问题的焦点。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时滞性及社会整体性等特性入手,分析了现行制度对处理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性和旅游开发外部性的不足。而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监督体制以及有效的法制保障也是造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论鼓浪屿风景区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鼓浪屿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旅游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与其所具有的潜力很不相称,本文通过从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塑造崭新的旅游形象、树立正确的观念、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的培养、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来探讨鼓浪屿风景区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旅游资源综合丰度和旅游经济指标,对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状况和承载潜力进行定量测算,以探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全国而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旅游资源环境相对承载能力和旅游经济环境相对承载能力较强,处于弱载状态,具有一定的承载潜力,其中旅游环境相对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应加强各省市旅游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以提高东部沿海旅游环境整体承载力,进一步推动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伏牛山旅游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瑞 《经济地理》2006,26(3):538-540,544
伏牛山是我国中部地区一座重要的山岳旅游目的地,由于行政区域的分割和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作用,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旅游板块,之间存在着旅游资源条件、旅游产品等级、类型、数量和垄断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因此伏牛山旅游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其中旅游产品的创新是差异化发展的根本;管理体制创新、旅游交通网络化建设、整体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是一体化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