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基于DEA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就影响因素而言,FDI以及汇率波动对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变动的影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则对西部地区制造业TFP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市场化进程也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收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构建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原因各不相同;东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西部技术进步增长明显,相对而言,低水平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使得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慢.σ检验表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有发散的趋势.目前应注重物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东西部区域差距;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优势,但是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且经济规模效率极低,垄断等非市场化制度正在阻碍东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我国TFP增长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中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各区域均存在显著地条件收敛趋势,从而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将长期存在。政府在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不仅要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市场繁荣,更应该注重市场化推进与法律制度的建设,破除行政性垄断,通过有序的市场化机制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采用增长回归法对我国地区之间TFP、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的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994-2007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达到1%,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我国各省市区的科技进步、技术效率、TFP变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TFP和科技进步变化差异最为明显,而技术效率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7.
朱慧蓉 《企业导报》2011,(7):121-122
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1997~2007年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显示: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由于技术进步增长不快,且技术效率负增长对技术进步的削减作用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缓慢。通过各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一些更进一步的结论,为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对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等的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家章 《经济界》2009,(1):73-77
本文基于Mal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78-2005年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分解,并对1991-2005年间TFP的收敛性进行检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TFP有显著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因素;并且TFP的增长呈现出了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变动的地区差异造成的;本文认为,TFP的地区增长差异是造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院文章基于Malmquist 指数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 指数年均值为0.997,其中上海市服务业TFP 指数为1.023;(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服务业增长率与TFP 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应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晗 《物流技术》2012,(9):143-145,157
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5-2007年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度,并对TFP指数进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特征;(2)技术进步是物流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效率是物流业生产率改善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1978~2005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95-2007年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度,并对TFP指数进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物流业生产率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并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特征;(2)技术进步是物流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技术效率是物流业生产率改善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十年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研发效率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从年份来看,整个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4.7%,TFP和TC(技术进步指数)变化曲线高度相似;技术进步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近10年的TFP、TC值均大于1,不同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EC)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29个省份的能源生产率,该指数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测度与分解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各种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测度的能源生产率还可以分解为能源的技术变化与技术效率变化。研究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提高2.89%,总体水平并不高,低于其他国内外文献的测度结果。2002年是中国能源生产率发生变化的关键年份。2002年之前,中国能源生产率年均变化为3.69%,但是波动性较大,2002年之后,中国的能源生产率水平稳步上升。2002年之前,技术变化是能源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2002年之后,技术效率变化推动了中国能源生产率的稳步上升,表明中国能源生产率开始走上效率提升的轨道。中、西部与东部的能源生产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技术变化是导致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呈现出“高能效-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则表现为“低能效-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部省份的能源生产率均得到提升,最佳实践省份越来越多,但是省份之间的追赶效应只有0.36%,  相似文献   

16.
物化性技术进步与我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化于设备资本中的技术进步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变量。本文对Solow的时期性增长模型进行了扩展,并据此分析了物化性技术进步在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中的作用。研究认为,要保持我国工业的持续性增长,必须改进资本投资结构,注重效率资本的积累,加大对物化有最新技术的设备投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缓解资源供给限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山西煤炭工业在全国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中国27省区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重点研究了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山西煤炭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了5.7%,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技术进步水平有所下降;进一步分解,在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基本上是规模效率在起作用,而纯技术效率没有得到改善。接着对山西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作了详尽的分析,最后给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区域智力资本(RIC)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制,并对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进行量化测度和时空分析。经研究发现:区域智力资本投入能够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制造业TFP。区域智力资本的作用具有地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显现“饱和效应”,西部欠发达地区则显现“短缺效应”。从整体上看,南方地区的智力资本能够更高效地推动制造业TFP提升,北方地区忽视了人力资本与关系资本的协调配置,智力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这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南北分化”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据此,未来应推动区域智力资本朝着要素多元化、结构合理化、区域特色化等方向发展,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资源配置机制协同演进,共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城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和PSM DID方法,评估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整体上,国家高新区对地区TFP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高新区对西部城市TFP影响的边际效应最大,东部次之,对中部地区却有显著的负效应;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从国家高新区设立中获益更多,设立在省会城市、较大市中的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有类似“雪中送炭”的作用,显著促进TFP增长,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则不显著;政府效率高的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效果相对全样本更加明显,而政府效率低下的地区,国家高新区对TFP增长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首先对Malmquist指数法进行了回顾,对Malmquist指数各种分解的分歧和争论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并指出国内已有研究在指数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技术效率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较大进步。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由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拉大,我国并没有出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