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型经济区域简单地可看成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资源型产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等.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在产业体系中,资源型产业属于支柱产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青海资源性产业的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地区优势资源群聚集,并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其发展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储量的多寡。但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储量再丰富也有枯竭的时候。如果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被大量浪费,资源枯竭以及经济衰退进程会大大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将因此而停滞。由此看来,资源性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性,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经济由“资源型”向“循环型”转变的必然性 资源型经济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地区经济。资源型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初加工产品。格尔木地区工业依据其天然的矿藏资源,形成了以盐化工、石油化工、玉石加工等为主的经济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天然气、  相似文献   

4.
战略转型——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资源型地区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提高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地区的再生崛起,使资源型地区逐步走出困境,重新塑造与开拓地区经济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十年里,包括山西在内的各个资源型省份或地区,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是,伴随着资源开发而生的各种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这些资源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型产业一直都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要想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的矛盾,资源型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5,(5):32-33
作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如何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要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这是山西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付桂存 《特区经济》2011,(4):236-237
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颇受重视,它不仅带动了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也为经济繁荣做了贡献。资源型经济对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资源过渡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促进金融发展,既能使资金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又能为经济提供足够的发展资金。本文阐述了资源型地区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及如何制定有效的金融结构策略才会使地区经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这些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资源型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转型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2000年—2013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熵权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绩效存在较强相关性,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深技术创新扩散程度等方面提出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资源型地区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地区依托资源开发能轻松实现经济起飞,但必须及时跳出"工业的栅栏"谋求经济转型升级。铝资源地区——广西百色"以资源换产业"之路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环境双重压力下,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开始凸显,因此,必须跳出"工业至尚"思维,打破"一铝独大"格局,大力发展具有潜力和优势的新产业。对百色而言,休闲产业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大有可为的领域。发展休闲产业,要突破传统,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创新产业发展布局、创新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产业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资源枯竭问题逐渐暴露,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征和问题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指依托独占性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在资源禀赋地区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形成完整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资源收益分配现状及问题的分析,认为资源收益分配的不合理是资源型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进而从资源收益分配的主体结构、投资结构、收益构成等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鲁尔经验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要打破资源型产业自我强化、单一发展的局面;促使要素递进、产业层次递进、产业关联演进和产业组织优化;弥补产业结构缺口和落差;提升产业重组、升级和支撑能力;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资源型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山东经济》2009,25(2):141-145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西部地区10多年来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加工日益高度化;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依靠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资源型产业在地理上不断地聚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03~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之首。此外,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创造了西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内蒙古模式”。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特点是高度依托资源密集型产业,而资源的富集程度与经济增长并非呈正向关系(Auty,1993;Stijns,2005)。因此,转变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是防范资源型经济悻论的发生,有效规避“资源诅咒”,实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行资源税的制度设计不利于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立足于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税需要全面扩大征税范围,进一步提高税负水平、拉开税率档次、采用超率累进税率、调整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9.
"荷兰病"是泛指自然资源富集区经过开发,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其他产业发展受到阻抑的经济现象,它对区域经济发展可能产生长期影响.陕西属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富集区,是我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王娜 《魅力中国》2010,(35):108-108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通过研究黔西南,k11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西部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该地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