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底,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变革完成后,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战略定位、确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由此决定的战略转型,就是管理层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策划的“中国资本市场:从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系列研究报告,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2.
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 1998年中国经济已经影响世界 2018年中国经济必须溶入世界 2038年中国经济可能引领世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二十七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人均GDP只有379元,相当于168美元,而且当时人民币值被大大高估.2005年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10倍于1978年的水平,而且现在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其间GDP增长幅度更超过10倍.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钧”了吗?“脱钩”(Decoupling)一说最早受到关注是在2008年1月,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显出衰退的征兆,而中国经济仍是一派红火迹象——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股市创出新高。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不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延续高速增长。16日,中国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GDP总额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问题:中国是在帮助世界还是在损坏世界?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但是现在,中国的需求、进口都下降了,特别是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比如钢铁.可以看这个趋势:从2003到2004年,2004到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已经在下降,而且笔者认为GDP的增长还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一、资本市场发展一一推动了所有制变革,现代企业制度确立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启动了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也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通过采用“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与“市场自我演进”相结合的市场化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6.
北京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2008年人均GDP已经超过9000美元,进入人均GDP6000到10000美元的新阶段。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意味着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以上水平,即将向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迈进(钱纳里,1970)。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基本遵循“轻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服务业阶段”的发展路径(梅松,2008)。  相似文献   

7.
“廉价劳动力”是个让入既爱又恨的字眼,一方面被工商人士奉为圭臬,赞美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又不断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和指责,挞伐之声不绝于耳。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中国GDP总量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震撼.不能不说“廉价劳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经济优势之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因拥有全球最多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受到世界资本的追捧,因各种“廉价资源”和“优惠政策”的推波助澜,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片热土。然而,  相似文献   

8.
张健 《珠江经济》2001,(10):34-35
如何评价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中国企业该如何吸引外资?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环境中的融资机会如何?中国企业上市之路应该如何走?以上种种问题, 均是法国巴黎百富勤有限公司的多位专家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在研讨会上还抛出了研究成果——《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会上专家们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全球都在密切注视着逐步开放的中国市场。法国巴黎百富勤热切希望对中国企业的增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3月3日,中国经营报发表《资本市场建设决定中国崛起》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出,历史给正在崛起并追赶发达国家的中国一个深刻的启示是,资本市场建设应成为基本国策,必须放在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 1820年,中国的GDP占到世界的28.7%,是当时世界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于2月5日至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今年的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成长新动力”。主要议题为:首场论坛:崛起的中国企业;区域发展论坛:东北振兴之路;产业发展论坛:水泥和鼠标的对话;管理发展论坛:做大还是做强——2004年管理变革的挑战;国际发展论坛: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房地产论坛:城市成长和裂变;年度点评论坛:中国企业家年度点评等。 中国企业家论坛从2001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前三届论坛主题分别为“新千年、新经济”(2001年)、“CEO与中国企业发展”(2002年)、“变革时代的领导力”(2003年)。 现将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首场论坛的4位发言人的演讲整理刊登。  相似文献   

11.
曹世中 《新财经》2010,(10):22-23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放大相对应,中国的资本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截止到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已接近2000家,庞大的上市公司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产权导刊》2014,(6):53-53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吴晓灵5月11日在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 有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40%,这当然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和金融界对其风险的担心。但是就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融通资金中所发挥的现实作用来看,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直接金融,相对于银行信贷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这也契合了中国近年来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曾有学者指出,中国的零售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现在正是发生变革的前夕.这场零售业的变革风暴无疑会吹遍整个神州大陆,地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地区也不可幸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内蒙古零售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无疑要归功于内蒙古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人均GDP节节攀升,至2010年底,内蒙古的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超过了沿海的山东、福建、辽宁,直逼广东.尤其是在2009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GDP首次超过上海与北京等国内一线城市,成为中国大陆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规模首度超过GDP,成为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IPO融资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居民理财意识觉醒,投资者账户总数超过1亿户;这一年,机构投资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持续迈出创新步伐,新产品和新规则不断推出。那么在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期待,还有哪些事情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产生重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徐兰  梁大东 《新财经》2006,(3):46-47
从某种角度讲,作为学者型官员的聂庆平更像是—位布道者“认认真真地研究中国金融国际化问题,作出学术贡献。”这是聂庆平的人生愿望。初见聂庆平,第一感觉他更像是一个大学里的老师。身材中等偏瘦,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很难相信聂庆平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相似文献   

16.
<正> 如果对中国制造业作一番全景扫描的话,目前中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业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已经在世界上逐渐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如今在国际市场"Made inChina"已经成为普遍可见的标识;"中国制造"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具体表现在:一是制造业增加值在我国 GDP 中基本维持在40%以上;二是我国的财政收入的50%来自制造业;三是制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超过1300美元。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7,(2):48-49
中国资本市场最为重大而深刻的制度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全面完成,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在第11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官员、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对中国蓝筹股如何建立、市场资金来源和2007年股市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二十七年的高速增长.其间GDP增长幅度更超过十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如以1978年为改革开放元年,我们已经看到"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年中国经济已经影响世界".继续向前看,中国正面临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加入WTO之后,这个机遇已经显得越来越明朗.以我管见,"2018年中国经济必须溶入世界,2038年中国经济可能引领世界."1]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现代中国崛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中国崛起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中国发展的成功就是世界发展的成功;反之,中国发展的失败就是世界发展的失败。中国在谋求和平崛起时,首先要敦实崛起的国内基础。中国经历并将经历的不同的四大发展时期: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的中心期(1400~1800年)、现代化落伍者与经济大国的衰落期(1820~1950年)、经济追赶期(1952~2020年)与经济强国期(2020~2050年),其构成了中国崛起的轨迹与效应。总体说,中国崛起有两种不同的追赶战略,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追赶战略,二是转轨时期的追赶战略。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崛起的大战略为“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共同富裕为主题,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实现和平崛起,就需要找到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绿色发展就是中国的崛起之路,追求绿色发展,提供绿色贡献,实现绿色和平,则绿色崛起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