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已成为当前应用经济学的研究热点。经济发展的形式已经从一国、一个地区的单体内循环发展到在若干国家、若干地区群体内的互动循环发展。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内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是经济由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形式向产业聚集、大市场发展的过程,是经济发展走向高一层次的表现。文章从肇庆市实际出发,指出只有通过强化区域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内外经济互动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泛北部湾(简称“泛北”)旅游合作的意义、现实条件、合作内容、已取得成果和未来前景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泛北合作的问题.认为开展泛北部湾(简称“泛北”)旅游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有诸多有利的现实条件且已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最后提出了从国家政策、泛北旅游大通道、区域特色线路、区域大市场、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区域城市旅游联盟7个方面深化广西与“泛北”地区旅游合作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3.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了统一大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统一大市场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由于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大小的相对变化,统一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影响存在“倒U型”效应,且当前我国大约1/3的省份已跃过拐点,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深化区域产业分工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统一大市场影响区域经济差距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统一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存在互补效应,且能相互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能源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能源合作能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和保障能源安全。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巨大,经济产出过分依赖于能源的投入。在构筑区域能源合作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规避风险。区域能源合作是一个奴赢的过程。实践证明区域能源合作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央针对西部能源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要尽可能地走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完善豫北区域旅游联盟的必要性出发,理清豫北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提出改进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从而得出,改进和完善豫北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经济活动真正向区域旅游功能的转变,是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打破地区垄断,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近年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立足于本区域的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日益重视,区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与新功能主义的“外溢”说相融合,为传统的区域合作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东亚区域合作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是由该地区各成员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提高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来克服其发展障碍成为东亚各国的内在需求。东亚区域合作具有明显的“新功能主义”特征,单一领域的功能性合作有可能外溢至其他相关领域,功能性合作应成为深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路径和主要内容,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应成为东亚地区开展功能性合作的主要方式。在东亚地区,以区域海关合作的形式开展地区合作能够提供地区安全、贸易便利化、公众健康与环境保护等区域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在实施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为核心的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进程中,区域金融合作是关键环节之一。借鉴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区域金融合作的先进经验,要加强辽宁区域金融合作与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区域金融合作信息平台和区域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并积极支持和推动落后的辽西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保护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区域产业竞争力并未相应提高。从长期看,地方保护导致市场分割和封锁,降低了区域市场化程度,阻断了要素自由流动,扭曲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技术效率,实际上不是促进、而是阻碍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形成和发挥大国市场优势、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成都经济圈发展中既面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创新跨越等机遇,又受到东部沿海地区"强势经济"、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板块、西部地区"政策经济"的强劲挑战。四川省应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产业链战略、大市场战略、金融支持战略,加速建设成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四川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区域性合作趋势明显增强。欧洲、北美和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中心。然而,这三个地区本身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旅游空间竞合关系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总体上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格局受制于中国经济的区域化格局影响,东部地区旅游合作发育程度高,相对成熟,而中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育程度相对低,合作组织及平台机制相对松散。进一步提高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行为质量,深化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平台,维系合作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深度发展关注的主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与各国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东盟各国政府都竭力寻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除了大东盟整体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如自由贸易区和投资区外,由东盟各国自愿组成的各个增长三角已成为东盟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并促进了东盟各国问经济联系和经济合作。东盟南增长三角、北增长三角完全是由东盟国家参与,不涉及区域外的国家和地区,因而成为东盟区域内进行经济合作的有益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中国应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地区性大国的作用,在应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对策上,在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在目前条件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的条件尚不具备。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政治友好,经济互补,文化相通,因此,可以把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合作以及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打开局面。  相似文献   

15.
空间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是这一趋势在国内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具体体现。作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这一第三增长极核心的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虽经过20多年的磨合。但仍处在总体区域经济合作的初级阶段。以空间经济一体化为立足点,理顺相关环境,促使地域内各方加大改革力度、各展其长、加强融合,是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走向深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内陆沿边地区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借助与邻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参与跨境经济合作,这成为我国沿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跨境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层次较低的合作形式,合作难度小。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跨境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尚无系统性文献述评,因此,本文以跨境经济合作理论为基础,对黑龙江省黑河市作为沿边开放城市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形成内陆沿边地区开发与开放的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4—2019年省级数据构建数字经济指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测度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程度,进而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了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同时该影响在不同数字经济维度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效率提升和营商环境优化是数字经济影响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模式,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自身特点,应用梯度分析理论建立起城市能级评价的模型,通过对区域范围内城市功能的梯度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构想,改变西部经济落后面貌,缩小东西部差距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亟待全面深化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东西部进行合理分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西部的发展融入全国全球的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三国问旅游交流规模增长迅速,各国政府亦开始重视加强旅游领域的合作。但由于本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尚未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和机制,以及适合本地区旅游发展的旅游合作模式。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东北亚区域经济和旅游发展现状,对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多层次、多极化、圈层式展开旅游合作是该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终极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