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实际统计资料,构造反映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78~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统计数据,对被解释变量GDP和解释变量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描述这些部地区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量化的角度揭示这些部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比较分析这些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差异,剖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西部问题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勇 《乡镇经济》2002,(6):13-15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江苏、安徽、甘肃三省九十年代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变化的对比,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差距,特别是对三地农民的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做出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差距及其可持续发展;别国在地区协调发展的经验;我国重视地区协调发展的情况;强调政府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仍然很大,经济区域具有地理环境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制度体系建立基础相一致等特点,对区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甘青宁三省区作为研究的地域对象,采用后退逐步法对该区域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结论提出了发展西部区域资本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亚男 《北方经济》2010,(14):16-17
人力资本是技术进步的载体和推动者。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的现有成果.充分吸收教育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1996—2009年数据进行分析,力求考察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证实东、中、西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总量不平衡性和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并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从总量经济出发,分析导致东、中、西部地区总量经济差异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各行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得出是由于产业(行业)结构不同导致了三大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并构建了包含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与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偏离──份额分析葛新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全部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与邮电业、商业等5个部门,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一、区域偏离──份额分析的新方法一般的区域偏离──份额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级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缺乏规范性,其中,财政集中度的优化问题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1997年至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省级以下政府财政集中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考察变量对财政集中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集中度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与财政集中正相关;少数民族人数比例、人口数量、经济开放度以及地级市数量与财政集中度负相关;西部地区的财政集中度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马剑  苏姗姗  马树强 《特区经济》2008,(10):127-128
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方面,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就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问题: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人口受教育情况,劳动力的配置以及人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分东、中、西部地区两个视角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邻省份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具有政策模型效应;从整体来看,财政分权并没有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但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转移支付和人口密度对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公众需求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罗刚  乔小东 《发展》2000,(12):12-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跨世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面临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握利用这个机遇,对相关的财政问题做一研究。做好财政工作。使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关键在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文章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较大,各地能源利用水平及能源消费结构不同的特点,从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拟实现不同地区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保险市场的特点 (一)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市场规模小。我国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2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地区间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东强西弱、东高西低的生产力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二元经济”现状导致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居  相似文献   

14.
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嵬 《北方经济》2007,(4):99-101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二元性。本文利用1992—2002年间东、西部FDI与GDP的时间序列资料,测算了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FDI对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东部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和国家政策方面分析FDI大多选择东部舍弃西部的原因。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的招商引资能力,纠正FDI在地域上分布的非均衡性,避免东、西部发展差距日益增大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城市化与城镇就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两个相互影响又制约的重大问题,对二者的相互协调与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1978~2008年东、中、西部各省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昌义 《发展》2008,(4):93-94
一、影响甘肃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宏观因素 (一)甘肃财政拮据甘肃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GDP为全国倒数第二名,经济欠发达造成了财政拮据,对省内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最能代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我国人均GDP的地区差异相当大,2001年我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37382元)是甘肃的8.98倍。省土地面积只有甘肃省的40%左右,实际可支配地方财力远超过甘肃省;西藏由于情况特殊,有国家和兄弟省的大力支持,其人均财政支出高达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法的作用之浅见王青云(北京100824,国家计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自"七五"期间得到官方认可以来,一直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与地区经济规划的地域依托,并且有不断强化之趋势。东、中、西部三大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1978—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我国地区增长差异进行了探索性分析:1.地区增长差异的演进是否存在区域性及阶段性?本文发现在样本区间内确实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且以1990年前后为结构性拐点,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变化。2.地区长期稳态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控制投资效率、人力资本、技术效率、政府作用、所有制结构等结构变量,发现地区间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及俱乐部收敛,并估算出各地区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9.
开发沿江、沿「桥」经济振兴西部地区曾红燕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差距的扩大,已经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如何制定合理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地区间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20.
段涛 《改革与战略》2011,27(10):83-85
农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着相关性,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效应。根据1990—200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区域应当采取差异性政策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