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契约中不同利益主体代理冲突的演化,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不断被赋予新的研究内涵。本文在简要评述企业投资行为的公司治理理论背景基础上,基于股权分散和集中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首先从股东-管理者代理、信息非对称-自由现金流代理和股东-债权人代理三个方面,对传统公司治理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特征和相应的治理机制进行了阐释。然后沿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动态,对大小股东代理冲突下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了成因分析与治理探讨。最后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与资本市场演进的背景下,提出了探索企业投资行为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股权流动性对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投资不足的影响,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目标的差异,股权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越容易发生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的投资不足行为,也就是说,股东对债权人利益的侵害越严重.相对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流动性较差,这就使得非上市公司债权人利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下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程  刘星 《生产力研究》2007,(15):39-40,96
委托代理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公司中广泛存在的代理冲突通常会导致投资决策的非最优化。因此,关注委托代理关系下公司投资决策的非效率问题,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对策成为了学术界的焦点问题。文章从股东债权人代理、股东经理人代理以及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三个方面对公司投资过程中的非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相应地分析了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刚  刘星 《当代财经》2003,(6):68-71
现代公司经营者的融资决策行为受到投资者(股东、债权人)行为的牵制和制衡,公司融资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公司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安排。本文基于代理成本和控制权争夺对融资决策中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对于把公司行为与公司融资方式选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权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关系,缓解其利益冲突,建立高效合理的治理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Jensen和Meckling (1976)首次分析了代理成本.代理冲突可分为三种类型:管理者—股东代理冲突;大股东—小股东代理冲突;债权人—股东代理冲突.Myers (1977)和Jensen (1986)对投资效率进行了概念性的界定:在存在市场摩擦的情况下,一个公司进行了所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则其投资就是有效率的.因此非效率投资就表现为投资不足,或者是投资过度.自代理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效率相关文献,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系统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是企业债权人与股东财务冲突最常见的两种类型。笔者以2004年~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财务冲突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一般性在于债权冲突类型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相关。而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冲突类型与企业所有权性质相关:即相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存在投资不足的债权冲突;相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长期债务存在过度投资的债权冲突。  相似文献   

7.
新破产法实施以来,公司破产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破产的深层次原因是源于公司的代理成本问题,在于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本文提出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理论,并对能有效降低公司破产风险的治理结构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股利决策事关股东的收益,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同时投资效率决定着资本的有限配置程度.公司的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司的发展与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密切相关,股东决策与投资效率也密不可分.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现状,并就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权力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的选择实质上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博弈的结果.股东和经理之间主要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投资者通过观察公司负债率来判断公司的质量以决定是否投资.通过对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之间博弈的研究,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达到有效运转是股东、债权人和经理相互博弈的结果.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设置和选择以保持有效的约束与监督,从而达到股东、债权人及经理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证企业效率的提高和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于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与行为——如何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以及员工利益加以及时与全面的考虑,广义而言,也就是对公司所处的法律与商业环境的综合反映。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与实现目标都不一样。英美法系国家更为关注股东利益的创造和增加。大陆法系尤以德国为主,除了关注股东利益外,还关注供应商、债权人、客户尤其是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于公司董事会的组成与行为——如何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以及员工利益加以及时与全面的考虑,广义而言,也就是对公司所处的法律与商业环境的综合反映。各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与实现目标都不一样。英美法系国家更为关注股东利益的创造和增加。大陆法系尤以德国为主,除了关注股东利益外,还关注供应商、债权人、客户尤其是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沉默的债权人与大股东的控制权升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成了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纵观这些文献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仅仅局限于冲突的双方,即仅仅局限于股权融资的主体,而将企业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的债务主体--债权人几乎完全置于一边了.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中通常认为债务融资对企业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即利用债务融资降低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此,本文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证明,即在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的条件下,债权人有可能保持沉默,坐视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甚至与大股东合谋来共同侵占小股东的利益.笔者通过对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大股东与债权人的合谋行为不但侵占了小股东的利益,而且减少了企业的价值,降低了企业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甚至对其他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并最终减缓整个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以及导致整个金融资源的低效率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176-177
一人公司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体,受到世界各国许多中小投资者的追捧。原因在于:投资者即能受到有限责任的特殊保护,又能实现一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从而实现投资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顺应大的发展趋势,我国2005年公司法也引入了一人公司制度。但是,一人公司由于其股东的唯一性、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许多制度与传统的公司法律制度理论相冲突;唯一股东很可能会滥用权力,由此给公司债权人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如何保护一人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董事会与股东的代理问题中,由于控股股东的收益权过剩,导致控股股东的行为对公司绩效产生消极影响。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形成寡头式股权结构,可以代表小股东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实证说明控股股东与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无关,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并未充分发挥;中国机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行为短期化,股权投资分散,并未形成有效的多元的价值投资主体。所以应在培养多元的机构投资者和完善资本市场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王贤斌 《生产力研究》2011,(11):184-186,211
公司作为法人,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名称、意思、财产和责任。它同非法人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独立性和有限性的规定。在实践中,股东有可能滥用此规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失,所以产生了法人格否认制度。我国公司法20条规定,股东滥用权利侵犯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时,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对如何确定股东的"滥用"行为却鲜有规定。文章在对公司独立资格分析的基础上,对股东"滥用"权利行为的判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负债融资及负债来源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负债比例越高的企业,企业投资规模越小,且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受新增投资项目风险与投资新项目前企业风险大小关系的影响———低项目风险企业比高项目风险企业,投资额随负债比例上升而下降得更快。此外,本项研究还发现,不同来源负债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负债融资及债权人对大股东自利行为与管理者代理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中国上市公司中债权人抑制大股东和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动机.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流动性较好时,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自利行为和管理层代理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流动性较差时,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自利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当企业流动性较好时,负债融资对大股东自利行为和管理层代理行为无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志辉 《经济论坛》2014,(12):95-97
股利政策反映着公司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合理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还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股利分配中的短视行为既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投资信心,也不利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规范、稳健运作,更有碍于中小板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对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有助于中小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银企关系与会计信息稳健性——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Watts(2003)的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虽然会计信息稳健性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是如果股东可以作为公司的债权人,则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需求下降。本文采用Basu(1997)模型分析了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稳健性,发现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较低,而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稳健性程度较高,但是股东特征对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影响,随着银行在公司中利益的增加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肖健 《产经评论》2013,(6):47-55
2002年Cording提出并购价值悖论,引起了学界对此命题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本文借鉴社会冲突理论,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冲突行为进行理论建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冲突行为如何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冲突,也可能选择合作。这主要由并购规模、激励水平、社会保护力量和冲突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地,并购规模越大,管理者更倾向选择冲突。此外,激励水平越高、社会保护力量越强和股东的冲突技术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选择合作。并购交易中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并购交易能够创造价值而有些并购交易却损毁公司价值,为解释并购价值悖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