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出现了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全球重要的节点城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以伦敦和纽约两个国际大都市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例,研究了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的演化过程、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同时,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促进中国国际大都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兴起。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在降低生产企业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具备显著的信息外溢效应,且有利于为生产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逐步提升产业群体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坚持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方向,应注重生产性服务行业规模化发展导向,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嫒  刘红保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44-145,195
在低碳经济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结构及其功能,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内在联系,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融合化、生态化模式。并以保定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为例,提出基于低碳创新系统的保定市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西方学者对服务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到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集聚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探索。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涵和机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模式与演化以及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英美等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纵观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集群化、网络化等特征,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浙江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三个集聚”:向三大产业带集聚、向中心城市和产业集群集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催生浙江经济“加速度”。  相似文献   

7.
以向量自回归( VAR)模型为基础,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综合考察了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等因素对江苏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制造业价值链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创新不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各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指数和制造业规模,它们对制造业价值链总方差的贡献分别为28.1%、20.5%、6.3%和2.6%,说明四者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重大影响,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壮大企业规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和要素密集、地理聚集、价值增值等特性,决定了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制造业生产率、产业集群竞争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地区制造业的需求、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的支持、地区政策的推动,因此要在从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互动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基础,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综合考察了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等因素对江苏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制造业价值链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创新不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各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指数和制造业规模,它们对制造业价值链总方差的贡献分别为28.1%、20.5%、6.3%和2.6%,说明四者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重大影响,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壮大企业规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俊峰 《经济师》2012,(8):200-201,203
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是调整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有效动力。文章在深入分析上海市服务业集群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区位商指数和E-G指数,对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业、物流业集群分布集中,而其他现代服务业集群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但集聚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鹏  李军花 《产经评论》2020,11(2):17-33
城市群经济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成为创新扩散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分布与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及城市群形成创新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从产业互动外部性与产业集聚外部性角度切入,将城市群作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利用2003-2016年我国七大城市群1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集聚及相对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影响在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某一城市创新力受当地和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水平的影响。(2)就全国整体而言,对城市创新力有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相对多样化集聚而非相对专业化集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形成动态比较优势来实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3)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程度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群内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范纯增  姜虹 《经济地理》2011,31(8):1319-1325
首先构筑了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模型,将集群间互动概括为合作与竞争,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设计了企业调查和多元回归方法对集群间合争动力、强度与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等级性,集群间互动结构具有不平衡性,集群间合作(竞争)的动力依次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行业协会和其他,在微笑曲线上表现为产研销等单一或多重层面;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主要以强势企业为中心,它基于能力和资源的互补,表现为多种互动形式。因缺乏学研机构的强力的激发和牵引,群间有效互动的自加强机制尚未形成;集群间竞争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因过度竞争而带来负效应,但群间合作及群间总体竞合互动呈现正效应。集群间加强合作或提高集中度而弱化零散的过度竞争均会带来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产业集群现象的一个缩影,不仅提升了东道国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金融产业集群的视角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利用相关金融统计数据探讨了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结构分布、金融业就业状况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借鉴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人力资本、金融法律监管改革和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科技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以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互动融合为背景,基于知识生态学理论,解析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生态功能及内部互动关系,提出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系统生态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基于知识在各类主体间流动构建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网络系统,并以知识流为纽带,形成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主体合理的知识生态位与相互间的协同互动能够促进科技服务业围绕实体经济产业,形成横向竞合、纵向耦合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李淑娟  冯妮莎 《技术经济》2012,31(6):50-53,121
对金融服务产业集群与金融服务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别,据此提出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概念。依据规模经济理论、区位论、地理经济学理论等,分析并总结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指出降低成本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创新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地理因素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外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状况出发,指出该行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区域聚集、生态群落、环境依赖性等自然特征.然后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物医药行业组织进化的特点,认为生物医药行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有能力吸引大量的资金将最新的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也在于其能够通过产业范围内企业数量和规模的自我合理调节使产业集聚保持在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扩大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航运集群是航运业在一个港口落地生根的重要标志,也是其有效发展的模式,关于航运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是目前产业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航运集群的演进机制,可将航运集群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进化期四个阶段。在航运集群发展演变过程中,主导产业会遵循“生产型航运产业—服务型航运产业—知识型航运产业”的顺序更迭,主要动力也会发生“区位优势—集聚经济—创新网络”的次序变更,航运中心的定位也会出现“航运中转型—加工增值型—资源配置型”的层次演进,新兴航运集群生命周期的更迭演进是老牌航运集群进化升级的跳跃发展。大连航运服务业的发展验证了这一机理,最后为航运集群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且逐渐呈现复杂性融合,因此研究二者复杂性融合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两个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链分解及整合角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过程进行分析,在概括归纳两个产业融合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解析网式融合内涵及其存在形式,提出网式融合影响因素,并选取网式融合影响因素测量指标,根据理论研究假设,采用调查问卷法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网式融合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两个产业网式融合影响因素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匹配性、创新驱动、网络能力,且其影响强度和方向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促进两个产业网式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测度了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分析了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以能源要素消费、独立资本投入、劳动力流动等为变量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可拓展随机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存在两业互动在中间品投入和行业及全消耗系数的碳生产率差异,且东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相对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两业互动对碳生产率的改善存在显著结构性偏失,其现期效应以制造业劳动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流动增加为前提,预测显示经劳动力流动和独立资本的两业互动投资可增加其碳生产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