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地区是位于我国腹地的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六省。中部地区在全国的总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没有中部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没有中国的崛起。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不均衡经济发展战略致使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出现了“中部塌陷”局面,为消除经济发展中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级地区1988—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引入地区和时间两类虚拟变量,对中国农村金融的收入效应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且东部的效应大于中部;而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1988—1998年和1999—2008年这两个时间段内,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进一步增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入效应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税收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曾经在区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税收政策,一直未能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30年时问里,国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东部沿海、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各自的特殊性,先后制定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不同区域的优惠政策侧重点不一样,优惠的力度也很有限.中部地区税收政策存在局限性,增值税政策的针对性仍不够强,资源税未能发挥中部地区优势,企业所得税削弱了中部地区的竞争力,优惠政策没有体现中部地区经济特色,不正常的税收竞争降低了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吸引力等.促进中部崛起应构建支持中部优势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加快合并内外税制的步伐,加强税收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了中国大陆1993年~2003年省级数据,通过Cobb-Douglas函数和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在财政收入上的差异。文章发现西部地区财政总收入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财政总收入对第二产业和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东部、中部地区财政总收入有自发增加的趋势,而西部地区则没有类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郭小燕  吕军 《当代经济》2009,(21):89-9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中部地区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但此次金融危机也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部地区应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生产力研究》2007,(8):128-130
中小企业集群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国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既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了中国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工业化的潜力与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部地区主要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7%,人口占28.1%,经济总量占19.5%,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中部地区工业化的潜力(一)中部地区工业化总体水平与发展潜力。1.中部地区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偏低,2004年中部地区GDP为32298.87亿元,是全国GDP的24%。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湖北外中部地区2004年人均GDP都低…  相似文献   

8.
南昌的主动出击、顺势而为,无疑为中国力推的中部崛起战略,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样本. 与之相映照的,是全球经济危机语境下区域内部加强抱团的现实.2009年,中部地区举办的中部博览会、中国总部经济论坛、中部省会城区发展论坛三个论坛(博览会),共同折射出中部谋求崛起的联动可能.  相似文献   

9.
杨翔  马佳丽 《当代经济》2021,(10):12-15
资本和劳动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中国30个地区1998-2018年的资本劳动比的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深化的区域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各地区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深化特征,东部地区的资本深化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深化具有趋同性.二是资本深化和工资上升对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呈现出的效果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资本深化的就业"挤出"效应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实施中部振兴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东部与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继续扩大,特别是中部经济呈缓慢“塌陷”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性结构矛盾和体制矛盾集中在中部地区、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集中于中部、“三农”问题在中部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产业结构矛盾和城市化滞后问题主要反映在中部。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将能更有效地释放国内的消费潜能,从而有效地扭转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其次,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区位;三是现阶段,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关键是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振兴,这是最有效地缓解及最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的一种战略选择。中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缓解乃至根本解决,将会有效地发挥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增强国家内在竞争力。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讲,建设全国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中部地区,在于加速中部地区的发展,在于变中部“塌陷”为中部“隆起”。但按现在的经济增长态势发展,中部地区持续快速发展正面临较大的挑战。我们建议国家把中部振兴作为一项新的战略决策,尽快制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把加速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区域突破口;同时在财政、金融、就业和出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燕 《财经科学》2015,(2):131-140
城镇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1995-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及工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城镇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不同,对于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显著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城镇化,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来寻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国家也在不断加强政策力度以促进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使得毗邻东部的中部地区迎来发展加工贸易的机遇.虽然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与效益和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从中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区位和成本的综合优势看具有极大的潜力.文章针对中部地区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发展加工贸易的思路,以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推进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本文结合中部崛起经济发展优势,在研究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地位、意义和中部流通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多元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形成大开放、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的总体发展思路;最后提出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部地区既可以是指自然地理位置上的中部,也可以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部,即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那部分地区。与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中部,是发展中国家一样,中部是典型的发展中地区。中部地区为了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提出中部地区应实行非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出口产品升级;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是河南省中部地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和22个东道国面板数据,基于国际R&D溢出模型和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金融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与金融发展水平、国内R&D活动和经济开放度对TFP均呈现显著正向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是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明显;三是中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TFP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虽表现出正相关性,但不显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高于中部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水平与金融发展并不呈现显著相关性。如何充分利用OFDI与金融发展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角度,对2001—2010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已经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效率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在西部地区,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依旧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主要作用。中国不同地域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差异,体现了旅游产业在不同地域发展方式上的区别。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已经实现了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而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仍旧严重依赖要素的外向型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泰城  张小青 《经济问题》2007,330(2):47-49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戴志敏  罗燕 《技术经济》2016,(5):118-123
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以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两者发展不协调;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推动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