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田 《中国土地》2001,(10):16-20
世纪之交,一场新的供地革命,正在中国大地上崛然兴起。从中国近20年市场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供地革命似乎来得慢了些、晚了些;然而,这场革命因其不可避免性,还是来了,而且在世纪交替的这几年,形成了迅猛发展之势。从深圳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第一槌,到今年各地纷纷作出经营性土地市场化供应的规定;从珠海的“五统一”供地,到上海、杭州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从新《土地管理法》的用途管制原则,到正在全国铺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蓝图……这一切,无不一一刻录着供地革命的轨迹。而新的供地革命,则是以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招标拍卖制度确立为标志、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实质的土地供应方式的深入变革,这场变革的火车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历史说,历史注定要有的,就一定会来———不管有多少曲折与徘徊。———题记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与危机特邀撰稿人《人民日报》记者蒋亚平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成功在相当大的成分上,得益于“土地革命”。改革开放,从1978年算起,已有18个年头。中国的土地理论研究和土地制度变革实践,一直沿着这...  相似文献   

3.
向尔在《中国改革》杂志上撰文说,毛泽东曾说,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也说,中国改革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这不仅因为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任何革命和改革,没有这个主体的参与和支持,都不可能成功。还认为,使农民摆脱落后的小农生产,改变传统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贯穿中国整个现代化转型历史的基本任务。但农民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土地与劳力的非市场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越来越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良性循环的核心矛盾之一。可以说,土地制度问题、农业…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背景 (一)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农业革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却远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这是当前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凌志军 《中国改革》2003,(10):70-74
历史学家黄仁宇称中国过去150年经过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已面临历史上一个突破,“其中最重要的症结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登场”。这个突破口,我愿意理解成1976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比朝代更迭、政权易手更为重要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第一年过去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进展?这是新世纪对我们的第一个提问,而正确的回答则是我们对每一项工作科学的规划、理性的协调和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这一年我们在中国土地市场建设上的卓越成效,必将印证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正在做着,我们还将更加努力去做。中国土地管理,在新的世纪,我们有多少奇迹、多少辉煌可以预期,可以憧憬……———引言  相似文献   

7.
两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们的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应该说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正在稳步地推进。一、供销社各级领导干部、各个企业的负责人,必须强化改革意识我曾经强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五种意识,就是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我是把改革意识放在第一位的,供销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才有光明的发展前途。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来说的。第一次革命就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场革命大体上就是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间的革命。那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各位在网上参加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 2 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 ,大家好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向大家表示祝贺和问候。2 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沉睡中惊醒、崛起的世纪。 2 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伟大复兴的灿烂辉煌的新世纪。在历史的岁月中 ,中国的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也走过了上下求索的历程 ,并将在新世纪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新的努力和贡献。1  2 0世纪的简要回顾本世纪初叶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尽管这场革命提出了“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9.
土地纠纷:后农业税时代凸现出来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一直是维系农民生存与希望的稀缺资源,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土地制度的演化史。农业税的取消使中国实行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它不仅会使农民从沉重的农业负担中彻底解脱出来,也会带来农村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土地问题再一次凸现出来,由此引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带来了农村治理格局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年末,产能过剩的态势进一步明朗化。发改委宣布我国钢铁、电解铝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电力等4个行业产能潜在过剩。这是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现象,还是什么?其原因何在、后果如何?自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也理应引起土地管理者的警惕。新年度的宏观调控,克服产能过剩问题显然是一项迫切任务。那么,在治理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中,土地政策究竟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政策的重点和具体措施应如何设置,有必要在学界、政界、业界广泛讨论。本期特别策划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应对工业产能过剩和商品房过剩的土地政策取向。文章的共识是:2006年应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政策,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供地结构,严格实行“有保有压”的供地方针,强化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市场,促进过剩产能的消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角     
据《中国县域经济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说,自2001年开始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继“两基”之后,我国农村教育历史上的又一次新突破,初步实现了从“农村教育农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性变革。 周济说,截至2003年5月底,98%的县、市、区将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2.
供地的又一场革命——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晏 《中国土地》2006,(12):10-13
“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2006年国务院31号文的这条新政,无疑使成长中的中国土地市场猛然一跃。当这条新政出台时,我们才在突然间发现“,协议供地”时代,结束了!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工业用地招拍挂的一律化,有击节叫好的声音,也有或质疑或否定的不和谐音。不论看不看好,有一点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已成国家意志;而工业用地走市场,绝非轻松之旅。让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与转折处,深深思考这一场供地制度创新的革命意义。低成本的工业用地,支撑了高速度的工业化,也使大量土地资产流失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声音仿佛是森林在成长是花朵在开放是成群的鸽子在空中飞翔是孩于气门在齐声歌唱我们的党啊永远都是那么昂扬这是一幅画面仿佛是铁犁划开深深的黑土是灯光在黎明前依然明亮是站岗的士兵是发射卫星的按钮被一只稳重的手按下我们的党啊永远都是那么强壮这是一片广阔的土地啊漫天偏野铺满金黄的麦子是石油、是煤炭正源源地从地下涌现是一列急速幸予吐的火车一声汽笛勾起我们的无限思绪是一条大河湍急的水正流向我们指定的方…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未来十年新模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形势带来新要求 <中国土地>:新一轮规划与上轮规划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如何认识新时期土地整治在整个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农村最紧迫的事是什么?我觉得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基层公共债务问题。 土地的事,本刊几乎每期都有文章给予关注,还做过几期大型的专题策划。应该说,作为一家媒体,该尽的力已经尽到了。然而,大量的土地纠纷案件还是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编辑部,电话、信件、乃至一拨一拨的上访者、说情者,大有应接不暇之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温铁军说这是第二次圈地运动,他认为此一轮圈地运动与1992的那次有所不同。这一次圈地运动不是企业圈地套钱,也不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需求拉动。这次圈地运动主要是“以地生财”,基层政府弥补财政亏空。根本原因是宏观财政体制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统租佃制若干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过去认识传统乡村社会模式影响最大的为"租佃关系决定论"与"乡村和谐论"。前者强调租佃关系的作用,后者则把传统乡村看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情脉脉的大家庭。但这两种理论皆属一种理论虚构,难以考之史实。本文着重讨论前一理论。比较历史统计学的资料和计算证明:传统中国土地并不那么集中,租佃制并不那么发达;小农自由交易导致严重分化的说法不成立;历史上朝代际和朝代内土地趋向于集中的"规律"并不存在;当时的社会不公与社会危机另有原因,与租佃制关系不大;把地权问题说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首要问题、把地权不均说成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弊病以及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的主因,从而把平均地权说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全面地看待招拍挂制度 <中国土地>:固有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从2001年全面实施至今已整十载,其对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推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近年来,由于热点城市房价连年居高不下,导致商品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请问,您如何评价招拍挂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公元1998年,万里神州风云激荡,波澜壮阔,重大事件,层出不穷。这一年,围绕神圣的国土,三件大事尤可圈点:春天,成立国土资源部;夏天,抵御百年大洪水;秋天,出台新的《土地管理法》。共和国的土地在历经大自然无情陈砺的同时,也历经了一次管理制度上的深刻变革。时光的脚步悄然送走这不平凡的一年,当我们总结发生在虎年的这场变革时,昂然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体制、新法制,已历经许多寒暑的探索与锤炼。以新部三定方案和新法全新规定为标志的这场土地管理制度革命,经历了一个从调查研究到立法的大思考、大决策、大变革的过程,它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实践的结晶和升华,是历史的一次大跨跃。现在,让我们调整视角,从头审视这场跨跃历史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犹如一颗长效“定心丸”,使广大农民一度躁动不安的心变得安静详和,而显得异常激动。那么,面对新一轮土地承包期的延长,中国农村已经和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广大农民是如何看待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摆布”这脚下诱人的土地?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