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彻底解决油品计量管理工作中常年存在的制度不完善、不严密,计量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收感情油、送人情油、跑冒滴漏”,损耗居高不下等问题,2003年初,湖北荆州石油分公司按照“集中计量、统一管理、规范运作、监控有力”的原则,改变原来“一站定一员,一员管一站”的分散计量模式,成立隶属零管部直管、独立行使计量管理职能的计量中心,计量员直接对计量中心负责的直管模式。几年来,该公司制定完善了《加油站计量管理办法》、《油罐车封铅管理办法》、《加油机主板施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层面明确和完善了计量中心管理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及奖惩规定,  相似文献   

2.
加强法制计量监督,规范计量行为计量监督是迫使同计量有关的行为符合规范要求的制约活动,与行政监督不同,它主要是借助于计量技术手段.来判定计量行为的合法性.目的是迫使与计量有关的行为受制于计量规范,以保证行为的科学性及其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流量计量器具委员会(OIML/TC8,以下简称流量计量器具委员会),于1993年6月27~28日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了工作会议。美、英、德、法、日、中等15个国家的26名代表和国际法制计量局(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常设秘书处)的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团由来自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原油大流量计量站的3名代表组成。 会议主要讨论了流量计量器具委员会机构和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标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 22723-2008)的发布,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实施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与此同时,该标准实际上也明确了在实施能量计量之后,商品天然气的发热量与其体积流量一样,都将属于法制计量范畴。但就法制计量的要求而论,当前尚缺少一个有关天然气分析溯源准则的国家标准,建议尽快建立并发布。  相似文献   

5.
析数据表明,同一计算对象的原油在不同计算密度下的计量结果是不同的,标准体积和重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大不相同。密度每增加0.0001,标准体积平均增加1.9PPM,重量平均增加119.6PPM。测试证明:重量增加量是体积增加量的62.7倍。国际石油贸易多循国际通行做法按标准体积结算,受密度变化影响较小,计量对比数据真实合理,很少引起争议。而国内石油贸易多沿用我国传统做法按重量结算,在收、发货双方密度出现较大差异时,严重的重量差异就必然出现,计量数据对比分析难以反映出货物数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包装计量是商品社会法制的产物,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本文论述我国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2年以来,我国包装法制计量的发展,以及定量包装领域取得的伟大成绩.  相似文献   

7.
《计量法》实施以来,计量工作基本纳入了法制监督管理轨道.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企业计量监督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比如:生产一线的部分计量器具不能做到全部按周期检定.有的录取数据不认真.抄表不按时.凭经验搞假数据等现象仍然存在.给石油企业原油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了较大影响。要改变这些现象,石油企业就要把《计量法》贯彻实施落到实处.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意识.促进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开发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气能量计量是法制计量,故H的测量也属于法制计量;目前尚未建立H测量的量值溯源链,应充分重视准确度优于0.5%的认证级标准气混合物(RGM)的研制与定值;利用进口的认证级RGM建立H测量的溯源链也涉及大量配套工作,大型天然气生产企业有必要建立准确度优于0.5%的燃烧法发热量直接测量装置。完成上述技术开发必须融入全球计量(互认)体系,完成上述技术开发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应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在油田全部在用计量器具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大庆油田为例,全油田在用计量器具共有近40万台(件),其中石油专用计量器具就有近百种,6万多台(件),占计量器具总数的15%左右。石油专用计量器具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大多工作在野外和地下,工作环境和条件恶劣,管理难度较大。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管理机构不够完善,管理手段落后。部分石油企业对专用计量器具尚未实行统一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机构不落实,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等问题,致使专用计量器具管理呈无序状态。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功图法”计量监测系统原理、组成、实现功能的描述以及对其在安塞油田的应用评价.证明“功图法”计量监测系统测试的油井产液量值与实际单量值趋于吻合,能够反映油井的实际产液能力,满足油井计量的精度要求.为今后油田油井计量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