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及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日本不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2013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学者围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动机、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普遍认为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有相似之处。然而,新一轮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泡沫经济中后期还有较大区别。新一轮的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当前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从传统的自由贸易转向了所谓的公平贸易和战略性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也出现抬头的趋势,美国的超级“301”条款、“201”条款,将使得贸易保护的手段出现了合法化、制度化的特征。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研究其对外贸易保护主义从而造成贸易摩擦的各种因素,对于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  相似文献   

3.
浅谈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及中国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使美国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而中美贸易的长期不平衡使中国一直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聚焦点。此次次贷危机,美国经济颓势不可避免,这使得早已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频繁,与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情况有相似之处。基于中日两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及嬗变、区域分布特点与产业选择行为3方面比较分析了中日对外直接投资的异同,最后针对日本产业选择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要统筹兼顾服务业与制造业、促进投资区域和产业多元化以及提升投资者应对海外投资风险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深受其害,而以投资替代贸易是应对当前日益盛行的新型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都对我国实行投资替代贸易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家政策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应在综合考虑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取、主体选取和区位选取的基础上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引领我国有能力的企业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中国台湾企业对海外投资背景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外汇收支顺差快速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成为东亚"四小龙"中的佼佼者.随着岛内经济快速发展、新台币大幅度升值、劳动和生产成本提高,加上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台湾企业具有了对外投资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台湾当局为推动经济转型,缓解外汇储备压力,放宽自60年代以来对岛内企业投资的种种限制,并积极推动对外投资.这为台湾食业对外投资和扩张提供了政策支持,台湾企业对外投资开始活跃,投资也逐步从东南亚地区扩展到欧美地区.  相似文献   

7.
李颖 《中国物价》2014,(10):34-3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投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不仅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建设资金,还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利用2001-2012年日本对中国国有制造业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直接投资额等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方法,测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并提出加大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但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吸引外资。作为我国企业是否需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又如何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本篇文章围绕此中心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因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服务业跨国公司扩张的动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其他初级产品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大规模流向技术密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使得服务业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世纪50年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不到20%,70年代初也仅占25%,至80年代中期,这一比重迅速增长到40%,而至90年代中后期,服务业已稳获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半壁江山,如1998年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约为3642亿美元,占到了总流出量的53%。与其他产业相比,经过90年代的发…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日美之间贸易摩擦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章很多,但把直接投资作为规避贸易摩擦的一种手段来研究的比较少,尤其是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的更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日美贸易摩擦和日本对美直接投资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日本对美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规避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1.
孙艺卓 《商业研究》2006,(9):137-139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FDI)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投资动机和相关的决定因素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进入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经济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有的放矢,积极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当前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正在兴起,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调高关税、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汇率贬值、金融重商主义等。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对中国的外贸大省——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广东出口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应对:了解国际的最新规范、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多元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导致近期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现明显下滑趋势,然而数据显示中国近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出现大幅增长。其逆势上升的原因可能包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区位受危机影响较小、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缩水带来的动力与压力、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国际能源价格的相对低位、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等。鉴于世界经济从危机中逐渐恢复以及中国政府与企业扩大直接投资动机的持续性,近年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迎来更大的增长,但其产业与区位分布的发展方向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20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大萧条与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催生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有惊人的相似。为了避免全球贸易危机发生,信守更坚实和稳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是应对金融危机蔓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良策。  相似文献   

17.
许人杰 《商业时代》2011,(26):51-52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而必然进行的长期过程。本文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事件,并结合主要货币国际化进程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勾画出了清晰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18.
除了水平型投资和垂直型投资以外,出口平台型直接投资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1980-2004年间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数据,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国在华直接投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投资动机趋同,我国大陆地区成为了香港地区、日本和美国这三个主要投资来源地的出口平台。但是与新加坡和爱尔兰这两个世界上主要的出口平台型国家相比,外资企业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我国并不属于出口平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9.
    
王中美 《财贸研究》2010,21(6):70-75
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所采取的大量危机应对政策,都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的特征。有别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此次保护主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更多的是一些"国境内的壁垒";情况非常复杂,施加国和受害国阵营难分;多部门多产品受到影响;广泛运用非传统保护措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国家干预高潮,是促成此次保护主义盛行的直接原因之一。这样的趋势可能在此后数年仍然会延续。  相似文献   

20.
浅析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目前,制裁大棒一再指向中国。中关之间的争端既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聚焦点,又呈现出一些与20世纪不同的新动向。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手段、主要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