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中国粮食长期短缺,粮食工作的重心是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供给。1984年粮食产量迈上4000亿公斤台阶后,经历过几次“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大幅波动。随着粮食形势的变化,粮食政策相应调整,调整后的政策,又带来新变化。特别是1994、1995年粮食供求偏紧、粮价大幅上扬后,1995年下半年粮价开始同落,1996年粮食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生产形势的好转及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粮食情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统计工作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新的挑战,笔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统计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业经济》1995,(2):20-21
江西省“九五”期间粮食的需求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设想江西省农业厅(一)粮食生产面临的压力我省是农业、粮食大省,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粮食发展上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压力,集中表现在"三低",影响"三个积极性"。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粮...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人们要吃饭,就离不开粮食。新中国诞生以来,我们在医治战争创伤、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进程中,粮食严重短缺,产需和供求矛盾尖锐,困扰着我们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我们的党和政府,通过极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发展粮食生产,改善粮食供应。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们的经济发展了,粮食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长期短缺吃不饱,到阶段性剩余吃不了。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们对粮食问题进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粮食形势的变化、中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出台、尤其是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使得我国粮食流通呈现山了一系列微妙但又稳实的变化。如何预测并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粮食企业实现战略制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步入新世纪,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粮食经济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时期。如何正确认识粮食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是一个值得粮食工作深入研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动及其对供应和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无论从实际供应的变化还是从预期供应的变化看,粮食储备的增量与存量都可能影响当年粮食市场价格,并且可能解释某些不能用生产和进出口数量来解释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算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化,进而分析储备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粮食储备平衡粮食市场长期供求波动与价格波动的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正确地认识粮食安全形势,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生产、贸易与储备协同的粮食政策。  相似文献   

8.
张霞 《齐鲁粮食》2003,(4):39-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末,全国粮食产量先后跃上了4亿、4.5亿和5亿吨三个台阶,粮食产销出现了大体平衡、略有节余的可喜局面,粮食由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随着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发展变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率先进行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试点,主要内容是“三个放开”,即粮食收购放开、粮食价格放开、粮食市场放开。从去年开始,省政府确定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放开粮食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但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经济发生了深刻、鲜明、广泛、深远地变化,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管州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粮食经营由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其他经济成份单位、个人,进入到粮食流通领域中来,参与粮食经营。粮食流通领域内的改革丌放所带来正面作用与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粮食企业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粮食企业的目标也在变化中,现在对粮食企业目标的认识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澄清思想、转化观念,对加快粮食企业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3,(1):12-16
2002年12月3日至4日,山东省粮食经济学会和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在德州市联合召开了全省粮食市场化改革暨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代表65人。收到论文47篇。会上,代表们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粮食工作实际,重点围绕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粮食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大家普遍认为,经过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伟大实践,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于2001年8月20至21日在北京举行。温家宝副总理代表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近四年来粮改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粮食生产流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有关情况,系统地阐述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对下一步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和做好粮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务院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出于粮食安全考虑的粮食储备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市场化改革日趋深入的前提下,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对我国粮食市场的稳定和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主要通过构建农户粮食储备行为模型,探讨农户储备行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国家采取宏观政策调控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到200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好6年。6年粮改,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粮食工作变化明显,粮食企业面貌一新。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186亿公斤,其中按保护价收购70亿公斤;销售粮食214亿公斤,其中销往外省90亿公斤;263亿元收购资金实行了封闭运行;分流粮食职工10万人,其中有偿解除劳动关系6.2万人;一批县级粮食购销公司顺利组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订单粮食”作为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一种新型经营方式,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全国一些省份以及我省的部分市都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他们的经验充分证明,发展“订单粮食”,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粮食企业立足农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一条新路子。然而,作为享有泰莱肥平原之称的泰安市,为何“订单粮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此,我们认真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即由于国际市场大宗粮食品种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粮食国内供给将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的粮食生产特点,即粮食生产者数量多、规模小、粮食商品化程度低再加上粮食自身的特点,其用途的多样性,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本文试图从粮食生产波动来源,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讨论粮食生产波动。一、粮食生产波动来源…  相似文献   

17.
江苏粮食消费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粮食消费数量、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确定,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全社会粮食消费尤其是粮食转化消费的跟踪调查体系,粮食各品种之间、粮食与其他农作物之间不同年份不同条件下相互替代及粮食间接消费数量较难界定,消费综合测算尤其是区域性测算的复杂程度比较高。相对于区域性粮食消费量的测算来讲,全国性的消费量测算要容易一些。本文试图根据历史数据,采取制作分年度平衡表方法,相对准确的界定分年度全国粮食消费量,通过比较我省与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权重变化,进而推算我省粮食人均消费量和消费总量,并根据有关统计调查和测算情况,从消费总量、人平消费量、消费结构、消费品种、城乡差别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我省粮食消费的变化情况、变化特点,总结相关变化规律,结合对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人口变化等影响粮食消费诸多因素的分析和对未来我省城乡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估,对未来我省粮食消费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2004年-2020年之间各年度粮食分结构、分品种的消费数量进行详细测算,以期为未来我省粮食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对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一种具有丰富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多种成份的特殊物质,是人体营养需求的主要来源。粮食粘度的测定,是检验粮食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了解粮食陈化程度、确保储粮安全的一项重要的科学依据。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粮食粘度作为进出口检验的重要项目和评价粮食品质的重要依据。我国在《粮食储藏技术规范》中也明确规定,粮食的运动粘度是检验粮食储藏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耕地变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依据1991~2001年黄淮海平原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以及粮食生产变化情况,分析了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通过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最终影响到粮食总产量。1991~2001年,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降低,导致黄淮海平原区粮食总产量损失634.87万吨,占2001年粮食总产量的5.1%。因此,保护现有耕地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齐鲁粮食》2002,(3):1-1
长期以来,我省的粮食流通工作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进行的。即便是1985年粮食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一直到去年市场化改革措施出台,这段时间虽然也沿着市场经济的路子作了一些改革探索,但由于粮食供需形势的变化,粮食政策总是收收放放、放放收收,始终没有走出计划经济的框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