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年制、学分制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各有优缺点。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学年制存在的基础在削弱,学分制应运而生。但在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中,要理性地选择,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两种教学管理制度的优越性,由学年学分制入手,宣传学分制的理念,同时进行教学、学生、收费、后勤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并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加快对教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从高校学分制与学年制课程体系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学分制教学计划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使学生在全面提高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是实行学年制,还是学分制,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两种课程体系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它们的不足,取长补短,使新的课程体系得到较大优化。  相似文献   

3.
张继伟  费瑞萍 《全国商情》2009,(14):123-124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教学相比,学分制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学年制无法比拟的优势,学分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学分制取代学年制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普遍发展趋势,但是高校在学分制下如何合理收费,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配套措施之一.本文就学分制高校收费管理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教学管理体制中,学年制占主导地位,必须形势的需要实行转变,逐步过渡到学分制,学分制正视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差异性,也正视了培养对象差异性的存在,以开发学生的“头脑”资源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过程为特点,它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培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校学年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学年学分制改革以来的相关经验,通过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未来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浅议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施学年学分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认为,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另一方面,能够适应这种需要的完全学分制在目前成人高教中实行的条件又不成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学年学分制,作为一种妥协的产物,作为一种由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是目前成人高教比较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完全学分制,是今后若干年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正处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型的过渡期。其中,"双元学分"评价模式,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需要。这种评价强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界定,形成的结果更加全面、真实、有效;其评价的标准既体现对学生的总体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反映多元化、发展性;其材料收集,具有多途径、广涵盖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虹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9(5):133-135,138
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与核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顺应了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分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了灵活而宽松的奈件,具有较强的活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实行学分制改革要有相应的内外部条件,要因时、因地、因校制宜,切忌一哄而起,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将逐步推行学分制管理。推行学分制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准备。我院是采用学年学分制还是完全学分制,选课制度如何建立,以及需要做哪些准备等,应及时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弹性学制下学生工作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学制"是一种比"学年制"更为灵活,更体现以人为本,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势在必行,然而也并非尽善尽美,它对传统"学年制"下的学生工作提出了诸多的挑战,如何更新观念,调整工作方法,是实施弹性学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