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顺利率体系促进经济增长———评中央银行最近一次降息周荣芳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8年3月21日起降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3月25日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第四次降息。这次降息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意...  相似文献   

2.
近几个月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态势明显。稳增长是当前首要任务,此时降息,指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而且中国央行的降息与国际趋势是一致的,也显示稳增长再次成为当前各国经济政策的重点。 央行首次让存款利率可向上浮动,将给银行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给商业银行更大的风险定价空间,但银行面临的挑战或许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3.
利率调整对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下调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资,促进有效需求适当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本文在分析降息对投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利率调整与投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08,(33):9-10
澳大利亚央行降息至7%因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澳大利亚央行2日降息25个基点至7.0%,为7年来首度降息。澳大利亚央行行长史蒂文斯及其同僚2日午间宣布将隔夜利率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这一广受中国金融界关注的变革之战,自1996年其步伐开启,迄今已整整走过16年的历程。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息,此举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意义非凡。在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和我国内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出现背景下的连续降息行为,可视作我国利率市场化试验的实际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已经正式拉开。在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化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关键的一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尝试这一步的过程中,可谓或悲或喜: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等国获得成功,但分别历经了20年左右漫长的渐进过程;而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则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6.
李建芬 《金融与市场》2000,(7):14-15,25
一、七次降息的政策效应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管制利率体制下,各种利率档次的调整由中央银行决定,使得利率调整的分配效应十分明显.三年时间连续七次下调利率,企业减少利息支出,国债筹资成本下降,这两点均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易宪容 《新金融》2015,(1):22-26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中国货币政策将加杠杆。在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方式正在全面转型,增速下行并非不可容忍,央行不需要出台强刺激政策来保经济高速增长,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需要重大转向。尽管过度信贷扩张短期内能够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甚至带动经济的短期繁荣,但它能否把经济带向持续繁荣增长之路是相当不确定的。降息的实质意义在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中国情况而言,去杠杆仍应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相似文献   

8.
罗万金 《甘肃金融》2001,(10):15-17
1998年以来,我国国内因有效需求不足而使经济增长阻力加大,为刺激民间投资市场和居民最终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并对利率体系进行改革,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降息并未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目前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12,(10):44-45
当今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时期,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不断下滑,面对不断走低的经济数据、逐渐缩水的钱包,老百姓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增强。7月,全国CPI同比上涨1.8%,这一数值创下30个月来的新低;本年度内连续两次降息,使得定期储蓄利率继续缩水,不仅如此,在低CP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拖累全球经济增速;全球掀起了降息或者宽松潮;国内各项经济指标令人不安。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本文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演变与操作进行了具体分析,对2020年即将实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动态     
《新理财》2007,(12)
美国United States美联储再度降息0.25个百分点至4.50%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31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降0.25个百分点至4.50%,以应对信贷危机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继9月份降息0.5个百分点后美联储再度降息。美联储在当天会后发表的声明中说,尽管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稳固,金融市场紧缩状况有所缓解,但受住房市场调整加剧等因素影响,美国短期经济增长将会放缓。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就是为了预先消解部分负面影响,帮助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市场振荡,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研究》2012,(7):78-7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求,也是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在利率管制弊端面前的主观选择。一方面,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具有内在驱动力。长期严格的利率管制致使中国商业银行形成了过于依靠规模增长和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经济紧缩时期国内信贷资源紧张而民间信贷市场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3.
该文用央行票据收益率作为政策目标利率的替代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降息空间有限;并进一步分析指出,降息可能存在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加银行业的风险以及会加重公众悲观预期等负面影响;文章最后认为是否降息、何时降息,还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顺势而为、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降息大猜想     
我们认为,央行对当前降息及市场实际运行判断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在价格与数量化操作之间选取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其最佳选择,市场所预期的降息将很难出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公众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作用日渐显现,种种迹象支持这一判断。以苏州市为例,1998年,全市实现GDP1250亿元,增长13.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7%,保持高速低胀的良好经济增长格局,但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7.89亿元,同比仅增长3.9%,即使扣除物价因素,增幅也比上年同期降低1.9个百分点。虽然中央银行连续降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去年宏观经济走势并对于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动向进行了展望。今年必须保持相对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考虑到当前并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因此经济增长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财政投资在带动经济增长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必须合理确定国债发行和财政支出的规模,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在分析了当前货币政策决策和实施中面临的四大难题后,作者提出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在四个方面适时进行结构性调整,包括在利率调整时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承担的利率风险、灵活调整境内外币利率、促进本外币资金的协调运行、不失时机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相似文献   

17.
邓敏强 《证券导刊》2014,(48):16-17
11月21日央行意外下调基准利率。在我们看来,此次降息本身对增长的影响可能有限,其影响可能来自信号或信心渠道。我们仍然预计央行将以灵活工具注入市场流动性为主要政策选项来拉低银行间利率。我们认为,短期内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以及/或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如果大幅走低的银行间利率未能为增长注入动力。则降息降准的概率将会上升。  相似文献   

18.
机构观点     
交通银行:降息意在降低融资成本和应对通缩风险
  降息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融资成本压力和应对通缩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制造业PMI、进口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表现不佳,P P I继续下行且幅度有扩大之势,潜在通缩风险上升。融资成本尽管有所降低但仍然较高,企业融资成本压力依然很大。在此情况下,降息有利于巩固2014年年底的降息成果,推动贷款利率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缓解企业压力,进而起到稳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当年两次降息的基础上,于12月7日再次降息。一年三次降息,是历史上第一次,进一步体现了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艺术。全面理解其意义,是理解1999年货币政策的前提。一、这次利率调整是央行根据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在对1999年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宏观经济以通货紧缩为特征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已难以为继。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是通过利率渠道传导的。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最鲜明的特色是降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由稳健转为积极,扩大基础货币投放。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展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