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中亚各国能源基本情况、能源资源分布特点、电力工业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中亚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可在跨国联网、电力投资、技术交流等领域与中亚各国展开深入合作的结论,并提出了与中亚地区电力合作的具体形式、合作机制,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完善现行相关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跨国互联电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欧洲大陆电网、北欧电网、东欧/前苏联电网、地中海电网、南部非洲电网、北美联合电网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主要跨国互联电网的联网规划和开展的联网研究,分析了跨国互联电网在联网范围扩大、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发挥和适应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北欧国家能源结构多样化,水电所占的比重较大,水库来水对电力市场的价格影响较大,可是其通过跨国电力交易实现了水火电互补,达到了跨国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北欧电力市场已被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建立电力交易市场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海拔、高寒地区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输电工程——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亦被称之为"电力天路",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青藏联网后,西藏孤网运行的历史将结束并从根本上解决西藏地区的缺电问题,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能源优化配置水平,这无疑是一项促进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增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欧亚各国都加强了与该地区的能源合作.中、俄、美和欧洲国家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目前在中亚地区已形成"四面竞争"的能源竞争格局.未来中、俄、美欧在中亚地区能源领域的合作与竞争将继续存在,但由于该地区不具备左右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战略地位和能力,并不会影响大国间的友好关系.这种合作与竞争的局面也有助于中亚地区的能源开发,进而有助于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贸易与合作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区域及跨国的资源优化配置,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了电力贸易与合作,但目前在政治、经济、环境、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障碍,影响了资源的跨国优化配置。提出要构建政治经济对话平台和协商渠道。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私人投资等作为克服障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新能源合作既有潜力也有实践基础。中亚五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追溯到1913年土库曼斯坦唯一水电站的投入使用。各国首先利用的是水利,近年来在世界潮流推动下中亚五国也开始开发和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资源。根据各国发布的公开资料,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中亚五国的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如下:哈萨克斯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为14.6%;吉尔吉斯斯坦94%的电力由水电站生产;塔吉克斯坦水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98%左右;土库曼斯坦以天然气发电为  相似文献   

8.
高岭至天马第三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东北—华北联网的关键工程,是服务清洁能源发展的绿色工程,也是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承担的首项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工程。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大幅提高东北与华北电网间的能源输送能力,有效解决东北风电外送问题,推动东北大煤电、大风电基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减轻华北地区电力需求紧张局面。同时,可以优化华北地区电网结构,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存在的矛盾,根本在于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煤炭清洁利用为基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科学合理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和电力行业科学发展。核心是转变能源开发、配置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包括洲内联网、洲际联网和全球互联,连接"一极一道"(北极、赤道)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显著特征,将有力推动能源开发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