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规范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用工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全日制用工以满足了企业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而深受欢迎,已逐渐成为我国劳动者的主要就业方式之一,但相对滞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制约非全日制用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视角,通过借鉴国外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人单位的用工形式主要有两种分类办法:一种是按照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分,可以分为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两大类;另一种是按照涉及对象多少及法律关系复杂程度来分,可以分为实际上的直接用工和实际与形式相结合的用工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不容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是当前农民有组织地进城务工的重要途径,也是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我创业、灵活就业的重要形式。但调查发现,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工作亟待规范。 劳务派遣即劳动者由派遣单位雇用并签订劳动合同后被派往用人单位工作,派遣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务派遣适应了一些单位的订单用工、季节用工、临时短期用工的灵活性需求,有利于减轻用人单位处理劳动和人事、社会保险问题的成本。同时也适应了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亦工亦农、短期就业、工作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是促进灵活就业、推进劳动力有序活动的客观需求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们几个人有的从农村来,有的是下岗职工,都在从事非全日制劳动。请问,从事非全日制劳动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有什么规定?几位从事非全日制劳动的人几位从事非全日制劳动的人:劳动保障部发布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非全日制用工以小时计算,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不超过30小时。劳动者可与一个或几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期在一个月以下的可订立口头合同。非全日制劳动…  相似文献   

6.
1.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 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甘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 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A.党员代表大会B.职工代表大会C股东大会 2.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 A.14 B.16 C.18 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 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系计每周 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4 24 B.5 30 C.6 36 4.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周岁未满()周 岁的劳动者。 A.14 18 B.16 18 C.14 16 5.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天的产假。 A.60 B.oo C.120 6.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1.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 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 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A.党员代表大会B.职工代表大会C股东大会 2.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 A.14 B.16 C.18 3.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 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家计每周 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的用工形式。 A.4 24 B.5 30 C.6 36 4.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周岁未满()周 岁的劳动者。 A.14 18 B.16 18 C.14 16 5.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天的产很。 A.创)B.驯)C .120 6.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各行业工作岗位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尝试采用各种用工形式并存、多种工时制度并行的用工管理方法。然而,因用人单位采用新型用工形式或多种工时制度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在不断攀升。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典型案例,分别对非全日制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特点、适用范围、法律要求、劳动争议的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为用人单位合法、科学的用工管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随着我国各行业工作岗位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尝试采用各种用工形式并存、多种工时制度并行的用工管理方法.然而,因用人单位采用新型用工形式或多种工时制度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在不断攀升.本期"甲方乙方"栏目专家将通过典型案例,分别对非全日制用工、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特点、适用范围、法律要求、劳动争议的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为用人单位合法、科学的用工管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非全日制就业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但是,从事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消除非全日制就业方式中普遍存在的歧视、不平等,保障非全日制就业者的权益,是  相似文献   

11.
张梦 《现代企业》2020,(1):121-122
<正>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因其灵活性,在我国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规定仍然较为浅显,存在诸多漏洞,企业往往利用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法律规定漏洞侵犯劳动者合法的权益,阻碍该制度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分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突破困境的方法,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向前发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劳动法中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已经不能全部满足新时期的需要,劳务派遣这一新的用工形式应运而生.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又能解决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但是,企业应正确运用这一用工模式,规避其风险,才能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等等,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分析新劳动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永生 《中国就业》2011,(10):34-35
江苏省宿迁市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经济、改善民生”为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通过服务企业用工、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等措施,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作出了更为符合新形势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尤其是确保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也应注意到其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用工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求职者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符合岗位要求的劳动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用工信息的不对称。如何破解用工信息不对称以缓解用工结构性矛盾,浙江省江山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这一新兴手段,构建市、镇、村三级信息互通网络,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就业微平台等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有效促进了企业和求职者的信息对接。但是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信息平台利用率低基层平台是服务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前沿阵地,大部分的基础信息数  相似文献   

17.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的社会经济现象。但灵活就业群体却大多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亟待通过杜会化机制化解其面临的疾病、老年、贫困等社会风险。现状与问题(一)已出台的社会保险政策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规范性文件。在养老保险方面,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2005,(8):46
刚刚通过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辽宁省促进就业规定(草案)》规定,即便是兼职打工者,用人单位也必须与之签订用工合同,而且社会保险等待遇一样不能少,兼职工资还不能少于最低标准.最大限度地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据悉,该规定近日将以省政府令的形式予以颁布。  相似文献   

19.
靳光宗 《中外企业家》2009,(4X):120-120
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重要的灵活用工方式,在社会用工形式中占据的比例日益加重。从非全日制用工定义入手,探讨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的确立与终止,同时着重分析现今非全日制用工关系相关法条的不足,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     
小志 《中国就业》2012,(3):16-16
什么是灵活就业 一般就业是指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而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一般就业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在我国,其主要表现为: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其主体人群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离岗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再就业者、个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等,部分知识阶层和新就业人员(如大学生和城镇新就业的青年)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就业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这其中,劳动者主要是出于更多选择或更为便捷实用的考虑,用人单位主要是出于生产变化或用人方便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