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建设过程中急需有一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本文试图构建一套"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标体系,其子系统层次由五个方面组成,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评价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论述为依据,借鉴和比较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基本原则,结合辽宁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目标值和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认识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时发现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重点需要加强建设的项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探讨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设计思路,并结合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特点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同时对统计指标进行界定,明确具体指标的内涵及算法,最终阐述统计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参考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现有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国外有关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照一定原则和程序,建立全国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供学界同仁和各地新农村建设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整个湖北省都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这样一个契机,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对武汉城市圈“1+8”共九个城市的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武汉城市圈的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客观认识武汉城市圈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动态监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动态检测和分析.对于及时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出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作为着眼点,科学设计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体系,阐释监测方法及步骤,总结监测结果.分析存在问题,为安微省新农村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四大目标,以此作为一级目标,分别作了细致的分解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体系,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整洁、住宅外观、安全设施分别建立了标准,形成了三级标准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估,大体上分为达标、基本达标、改进和不达标等四级达标情况,并用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与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田亚平  李虹  李超文 《经济地理》2007,27(3):366-369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区域单元,其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评价对各地新农村建设有着更加直接的推动作用和更加具体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确立综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衡南县谭子山镇的先进示范村工联村进行实证评价检测,其结果与其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相符,证明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为指导,主要从战略管理学的视野,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基本原理,在综合分析评价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归纳出景宁畲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竞争优势的十个基本元素,提出战略目标选择和战略途径选择的思路,总结提升出畲乡新农村建设的景宁模式,并对完善景宁模式提出三个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分析、尽快研究落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解决当今三农问题的终极动力。在实地入户调研的基础上,文章以农户参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例,采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在农业技术进步中组织因素的作用机制和范围。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参与者相比,农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可以获得的20%的广义技术收益和土地的规模经济。因此促进农村的技术进步,不仅需要人力资本、技术研发,还需要考虑技术使用者(农民)的组织程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当前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一些困难,如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公共物品短缺,地方财政困难影响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等。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公共财政等原则,并且创新财政机制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至关重要,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必不可少。新农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估的核心,包括3个层次:5个评估维度、15个基本指标和57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琳琳 《生产力研究》2007,(13):19-20,8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再文  李刚 《经济问题》2007,330(2):82-84
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意义与内涵,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重点,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水 《经济经纬》2006,(3):111-1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做好以下基础工作:统筹兼顾, 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农村社会等。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呈现出流转面积大、比例高、流转形式多样与多元化等特点,制约中国土地使用权规范流转的瓶颈是农民的权益保证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不健全.因此,应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建设、健全土地交易服务机制、完善合同管理和各种配套法律法规,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生产力研究》2007,25(11):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为指导。马克思在实物资产使用形态方面,以土地作为考察对象,对土地产权问题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在价值形态方面,指出股份资本(土地合作股份)是向新社会实际过渡的形式等。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闪耀着理论的光芒,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求农地产权多元化实现形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