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中关村》2006,(10):72-75
数个月以前,凭借着制作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业余DV玩家胡戈名声大振,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最近,胡戈又拍摄制作了一部网络短片——《鸟笼山剿匪记》。此片具有完整影视剧情节,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立即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网络短片这一新型传播媒体,也开始受到了众人的关注。网络短片特指专为在网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短片,一般长度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近年来,随着宽带环境的发展,P2P等新技术手段的产生,网络短片也成为互联网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传播方式。那么,网络短片将对传统影视产生什么样的冲击?网络…  相似文献   

2.
显然,《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多重思考,甚至是文化哲学的大讨论,它的意义看上去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正在进行的电影三部曲,它现在是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文化现象的电影有不少,过去有《星球大战》、最近有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成为文化现象的电影,就是说这种电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电影之外的衍生物,比如《星球大战》之后,影片中的角色被制造  相似文献   

3.
3月22日,蓝港互动举行了《捉妖记》IP签约发布会,宣布与安乐影片达成合作,将研发《捉妖记》正版IP手游。蓝港互动集团总裁廖明香、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晗以及电影《捉妖记》导演许诚毅共同出席发布会并进行圆桌对话。《捉妖记》是由许诚毅执导,白百何、井柏然、曾志伟等主演的2015年票房冠军电影,累积票房达24.38亿,其主角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9,(12):66-66
近日,首届“中国原创动漫”商业模式研讨会在京开幕。研讨会旨在探讨全球化市场趋势下适合目前国内市场的中国原创动漫商业模式,并总结分享了赢得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华表奖”最佳动画片奖——《快乐奔跑》的成功实践经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快乐奔跑》导演孙立军在研讨会上讲到,在《快乐奔跑》这部影片历时三年的创作过程中,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快乐奔跑》票房已超过1500万,除了经济效益以外,社会意义更大——它重视孩子们的体验,强调他们的奉献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研讨会同时强调了政府政策指导对中国原创动漫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薇  曾颖 《中关村》2004,(4):117-118
大部分人最早知道叶小纲是从《人约黄昏》、《半生缘》等影视歌曲开始的,那时他已经从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留学归来两年了,接受了世界各地的委约,创作了大量作品:交响乐《冬》,《迦叶无语》、《最后的乐园》、《地平线》……在后来的几年里,叶小纲一直不断坚持着在音乐上的探索,交响乐和影视音乐成为他挥洒激情和才华的两块自由园地。《春天的故事》、《长城交响曲》、《西藏之光》;电影《刮痧》、《惊涛骇浪》等的配曲……旋律如泉般涌出他的笔尖。这位出身音乐世家,当年和谭盾、翟小松和郭文景并称为中央音乐学院78届四大才子的音乐家,现在…  相似文献   

6.
日本清酒     
《艺妓回忆录》除了使人们对日本艺妓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使得人们对电影中频频出现的“清酒”产生了兴趣。电影中颇让人回味的一幕,是小百合和会长、野武等洗温泉时水面上漂着一个托盘,盘中放着日本清酒和酒盅。小百合上妆前都会用清酒敷面,更引发了女性对日本清酒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站在百年电影的分叉口,《无极》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面旗帜,因为它开始了在电影产业链条上的探索。耗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无极》,虽然在宣传攻势上倾  相似文献   

8.
李琳 《中关村》2006,(11):48-51
在中国,如果说哪位老板的知名度不如自己的员工高,估计非王中军莫属。他一手创办的华谊兄弟正是专门“生产”明星的“梦工厂”。《荆轲刺秦王》、《鬼子来了》、《刮痧》、《天地英雄》、《卡拉是条狗》、《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寻枪》、《功夫》、《手机》、《天下无贼》、《可可西里》……在这一系列国产大片的片头,都有一个相同的出品人: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身为华谊兄弟的董事长,王中军短短几年内在影视业界异军突起,成为国内毫无争议的“电影大亨”。在中国电影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每年仅有的两三部能获得高票房的影片,其中就…  相似文献   

9.
陈凯歌传奇     
张颐武 《中关村》2006,(3):103-105
陈凯歌毫无疑问是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导演之一,他和张艺谋所构成的影像世界也是有关中国想象的重要元素,他们在中国电影中的特殊位置经过了时代潮水的冲刷而并无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当然是“第五代”的代表,也是中国电影全球化的象征性人物。他在中国电影这二十年的剧烈变化中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详尽地进行分析。在今天《无极》几乎无所不在的宣传中,在有关“馒头血案”的喧嚣中,我们回首陈凯歌的道路确实别有一番感慨。陈凯歌从《黄土地》到《无极》的道路,其实也是中国电影二十年来历程的投影。《黄土地》:第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陈…  相似文献   

10.
和你在一起     
“我和我的工作,就像电影《和你在一起》”不知道是喜欢陈凯歌还是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个电影的名字.抑或是喜欢电影表现的文化韵味.荣欣在看完了第十遍后说:“我和我的工作.就像这个电影的题目一样。” 2002年荣欣从墨尔本大学学成回国。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市场工作后.她发现自已更适合去做乙方的工作.并从此乐此不  相似文献   

11.
电影在整合营销上尝到的甜头,也让中国电视大胆试水,但是电视营销如何才能寻找到新的出路,这是很多电视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几年前的《英雄》、《十面埋伏》到2005年的《无极》,各种营销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为中国电影界累累硕果锦上添花。电影在整合营销上尝到的甜头,让中国电  相似文献   

12.
踏着明媚的春天,我们走来了。沐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走来了。我们——《中关村》杂志,在天上地上阳光雨露的滋润中,终于破土抽芽展瓣问世了!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这些中外人士的一致说法把中关村的地位、作用、前景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去年,美国《新闻周刊》将中关村列为世界八大新兴“文化圣地”之一。“中关村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科教智力资源密集区。这里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哈利·波特》第七部终结篇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登场,新一轮的哈利·波特热潮再次席卷全球。从最初出版时的默默无闻,到成为销量仅次于《圣经》和《毛主席语录》的史上最畅销小说,再变成一个票房总收入超过43亿美元的系列电影,再到各种衍生产品的热卖,《哈里·波特》系列一次又一次席卷全球。到底是什么魔法,让《哈里·波特》这样连续不断地演绎它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张颐武 《中关村》2013,(4):98-98
看《云图》,看到几位大师回到了人间,是一个饶有兴味的体验。从《黑客帝国》的热播到今天已经有十几年了,而我们每每谈及这部电影都会有诸多感慨。至于提克威的《罗拉快跑》更是中国文艺青年当年奉为超级经典的片子。今天的《云图》重来,大家对于这部电影当然也有像当年一样的期待。不过岁月荏苒,当年的沃卓斯基兄弟今天已经成了沃卓斯基姐弟,其中一个沃卓斯基已经变了性。人生的路上我们大家都走了很远,经历了整个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多年,大家的感触有所不同了。《云图》让我感慨的是我们  相似文献   

15.
祁建 《中关村》2015,(3):118-120
过去时势造就了大导演,现在大导演还能引领时势吗?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他们也会成为滑铁卢……中国电影已发展到了破除迷信、解构神话、还原传奇、拒绝忽悠的新阶段。2014年年底大导演归来遭遇市场冷遇,年轻导演成功撬动市场。两大导演吴宇森、姜文的精心力作《太平轮》和《一步之遥》遭到普遍吐槽。期待了这么久的电影,居然能差到这个程度?大导演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突破",  相似文献   

16.
桃子 《中关村》2004,(6):96-98
2004年的崔永元挺热闹。先是炮轰《手机》,接着推出老歌曲专辑《宁死不屈》,又憋着股劲把《电影传奇》奉献给观众。跟《实话实说》那会儿比,荧屏上那个机智幽默、总带一脸没睡醒般笑意的主持人仿佛卸下了一些东西,又展示了一些东西。而后者,关乎内心,直抵灵魂。  相似文献   

17.
张越 《中关村》2011,(11):98-101
近年来,在全球化的维度下。经济日趋一体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这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经常采取“拿来主义”将其他国家的文化经典进行美国化的包装和制作。比如电影《卧虎藏龙》完全是中国的故事。却是在好莱坞制作,《花木兰》是迪士尼拍的。我们只能眼看着自己的文化被“盗版”。  相似文献   

18.
娟子 《中关村》2007,(9):109-109
去年,电影《疯狂的石头》让大家见识了昂贵翡翠引起的疯狂,但对于翡翠原石贩卖过程中的"赌石"和"解石"相信许多人还不甚了解,而相较于电影里面的情节,现实中的"赌石"则显得更加刺激、更加让人疯狂。  相似文献   

19.
锡士 《中关村》2008,(2):112-115
自2007年11月29日起,随着《命运呼叫转移》的上映,2008年度贺岁片渐人佳境,一部部贺岁影片纷至沓来:2007年11月30日一天就有《苹果》、《命运呼叫转移》两部电影上映;而仅仅过去不到半个月,12月13日,备受注目的《投名状》上映了;12月20日,《集结号》也将登场;  相似文献   

20.
好莱坞电影历来对表现暴力的场面情有独钟,从30年代就开始盛行的西部片开始,暴力就成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表现主题,战争片、警匪片、灾难片自不待言,连科幻片、史诗传记片也经常充满以暴易暴的观念。可以说经过了多年的尝试和经验,好莱坞已创造出完整的电影暴力美学,以及娱乐热点和刺激感观视觉方面的学问。80年代,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仍然令人记忆犹新。兰博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因为在他身上,美国人看到了在已被公认为丑恶与肮脏的越战背景上,站立起一个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物,人们可以在他面前倾诉郁积已久的委屈和压抑。兰博的辉煌其实是经历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电影充满迷惘、疑惑、绝望的“反英雄”时期之后出现的文化景现,被成为美国电影的“复兴”阶段,首先是1977年出品的斗志昂扬的《星球大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