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笔者认为应该从人才的开发、利用和稳定几个方面去提高认识,狠下功夫。 一、人才有待广泛开发 古人苏东坡说:“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怎样才能周到呢? 1.有识才之能。识才是企业家最起码、最基本的能力。经营者如无识珠慧眼,则可能将栋梁之才视如草芥,以致埋没了人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是说识才之人鲜见。现代企业家必须具备伯乐之能事。然而,良莠混杂,人才芸芸,何以识之?诚然,大科学家、大学问家、高学历和高职称之人堪称人才,但我们以为,只要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动作用,能对本企业或本单位的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的人,便可大胆地视其为企业的人才。识才的关键要“准”。现代企业经营者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拓开视野识人才。既注意专业技术人才,也不忽视经营管理人才;既要看到身边的人才,也要善于发现基层单位的隐蔽的人才;既要注意本单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人本之道莫过于"知人和善用"。知人就是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知人首先要知道企业缺少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引进或者培训,进而了解这些人才的特点。善用则是重在人才的使用和激励,要通过建立  相似文献   

3.
《化工管理》2011,(4):92-93
<正>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领导者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说到底就是用人。因此,只有尊重人才,善用人才,量才使用,事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一、管理者要慧眼识才事业不同,时期不同,对人才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识人用人,对用人者的素质要求同样很高很  相似文献   

4.
董建忠 《中国电业》2010,(12):69-69
“企业因人而兴,事业因人而盛”,只有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人才战略价值,才能真正将人才作为推进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能,让员工找准定位,发挥特长,体现价值,才能打造坚强团队,助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知人善用 如何知人善用,首先要认识人才,尊重人才。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现代科学管理表明,世上少有无才之人,只有用非其才的混乱管理。用其所长,管理者顺手,被管理者舒畅,工作效率自然提高;强人所难,管理者头痛,被管理者别扭,摩擦内耗必定丛生。作为厂长只有用人先选好人,才能用得其所。识人就是考察了解和发现人才,这是用人之首。只有认识到某人有才能,方可谈得上使用人才。如何发现人才呢?就是要从对象的思想、品德、言行中了解人,这是最直接的识才方法。招聘和推荐人才,这也是网络人才的有效途径。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家要从中多多借鉴,善于发现人才。日常工作中要多观察,多了  相似文献   

6.
《汽车与社会》2011,(4):57-57
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只有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才能让企业在群峰之巅屹立不倒。那么,2010年中国客车行业,谁最善于慧眼识英雄,把握此制胜之道?谁因让员工感受温暖、为员工搭建成长阶梯、成就员工理想而荣获年度雇主殊荣?  相似文献   

7.
一部《三国演义》让历史学家们研究出了不少新东西,近来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又加强了人们对三国之争的理解和深化.纵观《三国演义》中三足鼎立之争,其最关键的莫过于一个“人”字,即人才之重要在三足鼎立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才多,其国势会逐渐强盛,乃至称霸一方;人才少乃至馈乏,其国势将会逐渐衰弱乃至覆灭.我们不妨细细探究从“诸侯争霸“到“三足鼎立”再至“三分归一”.诸侯争霸之初,曹、刘、孙之所以会脱颖而出,各据一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共同的,即善于网罗人才、使用人才.有的诸侯虽然手下也谋士如云,战将众多,却不会使用.如袁绍多谋少断,刚愎自用,不听谋士良言相劝,虽然势力强大,兵多将广,却被曹操在官渡打得一败涂地.最终被曹操吞并.而有的诸侯则嫉贤妒能,缺乏一双慧眼识英雄,连人才都不能发现,谈何使用,失败的结局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在当今则是民主监督的有力武器.然而,时下有些同志片面追求批评的“委婉动听”,谓之曰“艺术批评”.这种“艺术批评”,既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又收不到纠正错误之功效.其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保持一团和气,害莫不大焉,使批评武器失去了应有之作用.“艺术批评”者的心理主要是顾虑重重,缺少勇气,怕批评丢了自己的面子又得罪别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愈来愈重,于是在家居中寻找放松就成了一种不能缺少的环节。用盆景来点缀居室,举目望去不禁能有“尺咫之内而瞻万里之远,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俊”的心旷神怡感觉。自得其乐之余,还可邀友或与家人一起观赏,并在诗情画意中触发美思遐想,疲劳尽除。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的用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正在经受着一场新理念的洗礼。有史以来,一直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加工、生产和交换基础上的物质产品经济正面临着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的挑战与替代的冲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把握好用人的艺术,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是一个企业发展与竞争的绝对优势。 1.树立人才新观念——用人的前提 无论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还是能工巧匠,只要是素质优异、具有特殊技能或专长,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益的人都可称之为人才。人才应具有如下特点:①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才能;②有远见和洞察未来的能力;③有创新意识,敢于向未知挑战;④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能够创造性解决具体问题。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迫切需求具备驾驭未知  相似文献   

11.
把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加强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加快推进青年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是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青年骨干人才是“才”中之“才”,“优”中之“优”。抓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就抓住了人才兴企的关键,抓住了促进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对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吸纳人才,凝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有鉴于此,笔者拟就施工企业凝聚人才,留住人才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以才兴业的“大人才”观念,形成尊才、重才的大气候 人才是智力与技术的载体,是效益与财富的加速器。当今世界,人才被视为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谁拥有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人才,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执市场之“牛耳”。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大人才”的观念。以才生财,以财兴业。 首先,组织人事部门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企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西部国企人才流失现状及成因,从新的角度研究构筑技术高地、营造学习型文化、管理者变革、人性化管理、梯级目标激励、期权薪酬设计、善用跳槽正效应在“留才、育才、用才、引才”等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可以说是去年来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透过“西部大开发”诸如“政策倾斜”、“巨额投资拉动”、“东西部技术资源互补”等的谈论,却很少读到有关“东、西部大开发”存在诸多不同方面的文字,更少读到因许多不同因素而必须“因地制宜”地制订有别于东南沿海大开发,即我国“第一个大局”中的富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现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只有西部经济的崛起之日才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之时吗?”毋庸置疑,西部大开发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又一重大影响,但问题是如何开发,如何根据东西部不同的地理、心理、时代、环境等差异,来制订我们的开发思路和开发对策。对此,笔者略有  相似文献   

15.
人才、善用人才与人才考核文/何永新一、人才的基本概念平时一提到“人才”,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科学家”、“学者”和“名流”。其实,早在1985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就曾指出:我们所说的人才,不只是指高级专家,而且包括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个层次、各个方...  相似文献   

16.
让大器早成     
大器晚成,说的是能够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所以成就较晚.这句话说来已久,它反映了一个人成才的一般情况,大器无论早成或是晚成,都必须经过一番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大器必定晚成,则又有些绝对.古今中外,早成大器者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所以才有后生可畏之说.在干部的“四化”方针中,“年轻化”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要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必须培养大批跨世纪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并非一日之功.培养不花心血,选择不早动手,到了人才青黄不接、断档脱节,才急三火四地矬子里头拔  相似文献   

17.
选才、用才与育才是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战略问题,是否善于发现、使用和培育人才是企业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自己论兵打仗不如韩信,论管理钱粮不如肖何,论运筹决策不如张良,“三者皆为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这说明领导者不一定非得事事比别人都强,但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有超群的识人、用人才干,这是做好领导工作,保证企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长寿的别称     
在我国传统医学文献里,关于“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皇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一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0月18日,2014全球汽车论坛——“紫砂杯”全球汽车造型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美丽的宜兴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主办,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宜兴高端动力机械产业园承办.强强联合,将使本设计大赛在创立之初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在全球范围之内发现人才、奖励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人才de成长规律及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以崭新的姿态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作为加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第一“催化剂”可谓当之无愧。如何根据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科技创新人才及队伍,以更高效的创新产生高含金量的科技成果,这对于应对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及国家尽快步入科教兴邦的快车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归纳而言,人才应该在德、识、才、学、体各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德,指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与心理品质;识,指见识;才,指才能;学,指学问;体,指健康的身体。这五项条件,有着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