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探索东方社会道路提出了"跨越论"设想,并在分析东方社会落后国家实现跨越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吸收资本主义一切积极成果的思想。俄国、中国革命的成功验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跨越发展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深刻的科学内涵,对于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土地制度是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的切入点。马克思通过对东方社会土地制度的研究,提出了东方土地所有制具有特殊的公私二重性,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产生于公社制的社会基础之中,土地所有制是东方社会停滞的关键点等观点。马克思在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进行的探索,揭示了土地所有制为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无论是东方的社会主义还是西方的社会主义其根本点是:必须是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而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却产生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是前现代社会。由此决定,这些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现代化,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中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原则是一致的,是新的形势下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性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环境法理论起源于西方,然而我们在引入西方环境法理念的同时,却忽视了东方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理论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上,东方与西方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比较东西方环境观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从东方的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东方社会的文明历史的研究以及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今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反思非资本主义道路问题,剖析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关系,对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成功解决自身现代化建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立足于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以东方社会现代化为题,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人类历史发展新规律。当代全球化是马克思所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的实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存"现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和生产力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亚乔 《生产力研究》2003,3(4):100-101,108
生产力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范畴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进步和演化的历史 ,也是文化和生产力交互渗透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和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章从古代的东方文明 ,近代的西方文明 ,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作了多层面的考察。基本结论是 :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有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虽然散见于《资本论》的各章节中,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工业化的产生原因及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批判提出东方社会实现工业化的特殊方式。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至今,开放经济的宏观格局和"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对马克思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无疑将给予我国未来工业化发展以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的后半期对广大的东方社会的民族运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东方社会理论",这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以巨大的精神理论指导.当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仍有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扣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素青 《生产力研究》2000,(3):45-46,,51,
本文认为 ,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由于历史传统、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影响 ,它在不同的社会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西方经济伦理是以个人主义文化为核心 ,但正不断发展着其情感因素。东方 (主要指东亚 )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伦理与儒家伦理相结合的产物 ,但正不断剥落非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内容和外壳。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描述了东西方经济伦理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时代性缘于它是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考察。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与世界产业转移、贸易与发展问题、全球化问题等仍然具有充分的解释力。从方法论比较上看,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采用的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总体动态方法,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关系;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则采用静态分析,侧重个体和纯粹经济技术问题研究。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排斥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在一定层次和一定范围内的科学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也决不能推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和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都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一直以来,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主要用于理工类专业,但实际在经贸类专业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经贸类专业在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时,更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如何在高职经贸类专业中有效、合理地推动现代学徒制成为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为我们具体地研究每一社会生产方式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我们应当以此为指导对东方国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深刻认识亚洲与东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而确立当代中国农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与基本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森岛通夫和置盐信雄传统方法缺陷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森岛通夫、约翰·罗默以及吉原直毅和韦内齐亚尼等学者对森岛—置盐方法的反思和修改,展现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的数理研究的一个发展分支。这一分支不再使用传统的"马克思—斯拉法"方法,而从技术以及经济单位个体为视角研究"剥削"。本文从劳动价值定义的稳定性、"商品剥削论(CET)"和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解释误区等各个角度分析了这一分支的学者对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的数理研究的发展及缺陷,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工作当中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是现代人本管理的中心和出发点。人本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既重视规范,又重视操作。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偏重于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而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更精于对人的个体关注。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管理文化有着趋向干同一的倾向。西方管理文化强调个体价值的人本思想开始注重其整体作用的发挥;而东方管理文化强调社会人价值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虽然对创新的内涵、条件与绩效的认识有重大不同,但都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在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中以马克思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的合理之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从整体结构上研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经历了五篇计划——六册计划——四卷体系逐步的推移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和中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严格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中国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和逻辑体系构筑本身,也是长期的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化倾向浓厚,在文化艺术、社会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力也远超政治经济学,存在着"去经济学化"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去经济学化"现象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去经济学化"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轨迹,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和创新;重振政治经济学,恢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济学传统,是未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自然条件在历史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反思孙左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民眼界越来越开阔,对诸如文明与愚味、先进与落后、发展与停滞这样一些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开始了比较和探究,不过多从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两方面来考察,而对自然条件却多有忽视。事实上,自然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