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景活,1972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95级。著名策展人、雕塑家,川美老师。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喜玛拉雅雕塑艺术公司艺术总监。他将黄桷坪一家废弃回收站,创建成喜玛拉雅艺术书店,被评为重庆十一个创意店之一。在原鹅公岩发电厂遗留下的一片废弃厂房原址上,创办重庆第一个废墟美术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同时,他还关注城市,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曾经策划设计了磁器口沙雕节、重庆十七门创作、市长峰会城市雕塑等。他说,之所以取名为"喜玛拉雅",是因为"喜玛拉雅"代表了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而"艺术不是关起门的事情,这个社会需要交流,这样的城市才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2.
穆旦诗歌创作富有生命力量和哲理内涵。他在继承传统诗歌艺术特点的同时,深受美国意象派庞德的影响,因而其诗歌体现了独具风格的美学特征,这主要是力量美(含蓄蕴藉)、风格美(雕塑静穆)、意象美(深沉浑厚)、语言美(诗意丰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个人对佛教雕塑发展的认识,以及对佛教雕塑创作中平民化的理解,对"人即佛,佛即人"的理解和对佛教造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认为佛教造像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美的理想。在艺术形态、创作观念、审美欣赏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4.
法国雕塑大师塞萨尔在50年代初期,以生锈的金属条和空罐头等废物,塑成风格化的虫鱼动物,开始了他一生与废物为伍的艺术创作生涯。60年代他以压实的汽车作压缩雕塑而名噪一时,被誉为现代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人物,从此奠定了这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创造出一番成绩。他说:破铜烂铁竟然隐藏着这无比大的艺术发展能力,实在是我意外的收获。被冠以艺术革新者的称号,真是我极大的荣誉。”他说:“不要只是渴望,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追寻。”  相似文献   

5.
戥璐 《今日重庆》2012,(8):70-73
20多年来,重庆藏家老陈对自己收藏的佛像具体数量已记不清了,有的被别人"请"回家去供奉,有的被拍卖公司上拍,而他更把自己最喜欢、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佛像秘藏不宣。 经再三请求,他向我们展示了收藏的部分实物和图片,其中有陶制佛像,青铜佛头,红珊瑚、田黄石雕刻佛像等。千姿百态的佛像,或慈眉善目、或安静祥和,或立、或坐,栩栩如生。但从细节看也不是千篇一律,有秀骨清像的气韵,有雍容华贵的气质,有世俗化、生活化的影子,这是从西汉佛教传入中国后,不同时期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塑造的佛的形象,更是对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玲玲 《魅力中国》2014,(23):93-93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 ard,1868-1940)是19世纪末巴黎最活跃的艺术团体纳比派的代表画家。看维亚尔的画,我们首先便会被他明快、斑斓的色彩所吸引。惊叹于他那和谐的色调,他以朴实的艺术视角观照生活,描绘出生活的诗情画意,维亚尔的油画,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尊重和理解,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敛的情感、画风的含蓄及语言的自然、朴实,具有独特而和谐的艺术魅力。画面充满华丽和谐的色彩,使画中的人和景完美的溶于一体,带给人诗意而和谐的美感。笔者从油画语言的抒情与含蓄,绘画造型单纯而写意来分析维亚尔绘画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7.
陈忠和 《魅力中国》2013,(20):98-98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实,精神文明也日益的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雕塑也不断地涌现出新颖的作品。装饰雕塑也在不断的进步,笔者在此文中阐述了自己对装饰雕塑的认识和想法,全文论述了装饰雕塑的基本概念、装饰雕塑的表现种类、装饰雕塑的表现形式、装饰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装饰雕塑的艺术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人类对审美开始认知的时候,雕塑艺术就已经在古典文明中发挥了"功用"。因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乍听起来,有点象我们近年常提起的"两个文明"。我们在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周口店遗址等多处遗址中的发现表明,雕刻艺术在第三纪末期,就已经形成了简单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向完密和实用的方向发展着。直到新石器的中期,我国的传统雕塑已经进入到雏型期,所构成的美的韵味已然趋向成熟。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对于美的意识并不仅仅限于实用,他们已经在和美化、装饰链接起来。希腊雕塑,一直是被视为社会文化的上层建筑。雕塑对于希腊决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他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部分,是内在需要。所以希腊人的雕塑一度形成了发达兴盛的体系,而我们的传统雕塑却一直处在与它相反位置,难以获得当权者和文人重视。如此一来,我们的雕塑在传统上就失去了应有地位,就没能够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形成理论,而只靠工匠们跟着图画的形式模仿制作,失去了雕塑本身独特的创造力与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9.
王捕 《走向世界》2014,(32):88-93
A材语言 1857年,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示了他的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图1),得到了艺术界的一致认可,使摄影第一次和油画、雕塑一样获得了平起平坐的地位,被人们承认为艺术.该作品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高价购买,现收藏在乔治·伊斯曼机构的国际摄影博物馆中.  相似文献   

10.
"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这是李岚清沉醉于篆刻艺术后的深刻感悟.如今,近八十高龄的他,自退休以后,可能思考最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他选择独具中国特色的篆刻艺术作为自己的爱好并大力推广,也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字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角度.  相似文献   

11.
徐春 《西部论丛》2010,(4):86-91
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是在这里诞生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热贡雕塑艺术——(德)佐尔茨 德国艺术评论家佐尔茨,在热贡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深深叹服:“这里的雕塑艺术,用料考究、形制规范、艺术表现手法特别细腻,如此之多的精致作品,集中在这一个地区,就全球范围而言,是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一篇,我们谈了最年长的创业者。这一篇,我们来谈谈美。美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也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问题。今天我很想问问读者,你所理解的美到底是什么?最近有弟子来看我,他大学里学的是美学,但问他什么是美,他说不清楚。乔布斯曾让设计师设计一款产品,问他要做成什么样,他说不知道,"不过,你现在做的是垃圾。"乔布斯这么说。  相似文献   

13.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4,(27):78-79
活体雕塑是行为艺术中的一种活雕塑街头表演时尚艺术,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同时再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最真实最具有意义的行为艺术内涵。活体雕塑也是目前国内商业会议广告促销活动中深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五一节期间,我见到几组风格各异的这种形式的表演。一进塔山风景区,大老远就看见几组金色、银色及青铜质感强烈的雕塑分别立在风景区内,不时见到游客与这些"雕塑"合影。  相似文献   

14.
荐书     
《中国高新区》2014,(8):163-163
正管理《新定位:定位战略的新进展》《新定位》是特老特对定位理论的一次最有力补充。特劳特认为,营销战争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的大脑,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定位的作用方式。特劳特海结合25年营销经验,首都提出"新定位的艺术",直击企业实战中的关键问题。作者(美)特劳特(美)  相似文献   

15.
超现实主义与一战时期兴起的达达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初,机器美学的教父马里内蒂不断叫嚣着“战争是美的”,呼吁未来主义的诗人和艺术家们运用他所谓的战争美学原则去创作.但是很快,他的声音就迅速淹没在了一战的炮火和无数的抨击声中.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达达主义(1916)迅速横扫了绘画、雕塑、诗歌、音乐、戏剧以及摄影领域.他们不仅带来了抵制战争、反抗权威、解构传统的叛逆精神,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迥异于传统架上绘画的艺术表达语言,例如拼贴、挪用、叠合、重组、表演、现成品制作等.但是由于达达主义旨在解构,缺乏建构,因此被不少理论家批判为无政府主义的艺术破坏者.不久之后,一部分达达主义艺术家转而举起了超现实主义的大旗.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绿地、自然与人,需要艺术的衔接,才会和谐统一。因此,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天的北京街头,在雕塑的点缀之下,越来越美了。  相似文献   

17.
公共雕塑的新发展,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雕塑艺术由空间艺术向环境艺术的实质性转变,公共雕塑如何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体现时代精神,更好的营造理想的环境艺术,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走向世界》2014,(8):102-103
当有人将游戏变成了艺术,衍纸画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门又被称为卷纸画的艺术,一直被认为是纸艺中的边沿艺术。它将雕塑和绘画技艺承载体转换为纸,但是在艺术表现力方面不落后于其它艺术形式。传统上看,衍纸像任何其它纸艺类型一样,有其特殊的工具和专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全民艺术普及的实质是进一步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和引导人民群众理解美、认识美、创造美。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全民艺术普及将赋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丰富、更深刻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美术与美育     
李景昌 《魅力中国》2010,(9X):81-81
<正>美术,又称"造型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泛指含着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产物。例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都囊括在"美术"的范畴之内,以区别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