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货币霸权更替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演进,处于货币金字塔顶端的货币的霸权不断增长.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机制制约美元霸权.鉴于在短期内无法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中国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元霸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维护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张旭 《经济学家》2015,(2):91-98
本文对有关碳货币属性和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理论观点的比较分析,指出过去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对碳货币的研究还应该从碳货币的使用价值和流通域角度进一步探讨,对碳本位、碳汇率的部分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证明。  相似文献   

4.
国际货币体系,是调整国际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和惯例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另一种是经过国际性协调建立起来,这种体系经常要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修正和发展。从1870年的国际金铸币本位制至今,国际货币体系依次经历了国际金铸币本位制,金汇况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是内生于美元作为单一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之中的,是美国为维护“美元强权”而采取的“刀刃上的平衡”措施,这进一步发展了特里芬难题。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其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国际货币权力重新分配的依据就是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这是顺应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摆脱单一货币强权控制的内在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最后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并由此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暴露无遗,美国开动印钞机又将造成国际美元流动性过剩,这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一定冲击。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从长期来看,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现实选择。对于人民币而言,目前的经济形势有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现人民币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欧债美债危机使各国遭受重大打击,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和其与世界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建丰 《经济学》2010,9(2):985-1006
本文首次提出,以不同的竞争性的各国主权货币体系中的各国主权货币及其利率与浮动汇率工具来应对其各自的个性化的国内市场,以新型的国际公共货币体系中的国际公共货币及其利率与固定汇率工具来应对该区域内统一的共性化的国际市场这一"双重货币区域理论",彻底解决"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无法处理而一直悬而未决的这个国际经济难题,从而最终为"亚元"、"超区域元"或"世界元"等区域性、超区域性或世界性国际公共货币的建立开辟一条可行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本位货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凌 《经济学家》2003,(4):62-66
本文认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本位货币性质的再认识和重新定位,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带有渐进性和过渡性。一方面,现行以美元为主体,包括欧元、日元等在内的多元化国际本位货币体制,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将有其存在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使脱离了对个别国家国别信用货币依赖的国际本位货币的运作早日成为现实,应是国际本位货币重新确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许蔚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70-171
碳标签无论从研究进度还是实际应用来看目前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关注的日益加深,对国际贸易商品的碳足迹进行统一测度,推广碳标签的使用指日可待。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强制加注碳标签的要求,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因此,应该对中国应对碳标签壁垒和建立碳标签制度的前景进行探讨分析,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结合历史上曾经施行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优势和缺陷,分析了现有的包括回归金本位制,实行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超主权国家货币和完全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在内的四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Note issued by the Pontifical Council for Justice and Peace in 2011 calling for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s. Three main themes are identified: (a) the inequality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last century, (b) the failings of economic liberalism as a guide for the conduct of policy and (c) the need for a degree of transfer of sovereignty from individual states to the global level. This paper articulates the meaning of these themes in economic terms and illustrates the nature of the changes in thought and practice that the Note considers necessary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on good.  相似文献   

14.
15.
Origin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IE) has three significant, but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definitions of institution(s) stemming from Thorstein Veblen, John Commons, and J. Fagg Foster. In this first installment of a two-part paper I address this apparent contradiction by developing an "irenic reconciliation" of these definitions using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 call "critical institutionalism"— a synthesis of the OIE in the tradition of the Veblen, Commons, and Foster, the pragmatism theory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and John Dewey, the critical realist methodology of Margaret Archer, and the critical realism of Roy Bhaskar. In so doing, I provide an alternative discussion to that of some current institutionalists who propose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OIE definitions of institution(s) with "consensual definitions" developed in the discourse with non-OIE traditions. I propose that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analytical value in the OIE definitions, and that replacing them with non-OIE-originating concepts would unnecessarily carry OIE away from its method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oots. In the second installment of this paper (yet to be published), I proceed to demonstrate the analytical value these "reconciled" definitions have for the OIE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17.
施箐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56-58,134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国际储备资产。加强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种主要思路。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以SDR为基础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仍是一个远景目标,但是扩大SDR的使用,使之成为主权信用储备货币的有效补充,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perience of nine industrial countries with monetary targeting.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netary targets were adopted as a tactical response to a particular economic situation, not as monetary rules. Other objectives were given precedence over targets when thought desirable. Most countries changed the targeted aggregate, and two dropped targets altogether. While inflation fell in most countri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was due to the pursuit of monetary targets is unclear. The place of monetary aggregates in many countries now appears to be as one among a number of indicators considered by the authorities in the setting of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9.
20.
金融危机、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经济杠杆化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认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最后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滥币陷阱"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