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区域集聚发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从1996年到2011年空间布局总体趋紧。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区域集聚的发展要明显好于中西部。人力资本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财政支出等对高技术产业区域集聚都有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人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艾利森和格莱赛提出的产业集聚模型来测算1995~2005年间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变动趋势。结果表明2002年的全国的地理集中指数γ就超过了0.05(γ=0.0542),这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程度较高,并且还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文章还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高技术产业聚集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4.
5.
6.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发展壮大到目前,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相比全国其他区域,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这种集聚有利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文章主要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特征、集聚的典型代表、集聚的载体三个角度分析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最后,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竞争优势所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童鑫 《财会月刊》2021,(3):118-126
产业集聚是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支持能够推动产业集聚,并影响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运用2000~2016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政府支持对该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集群内竞争与技术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与技术创新间存在“U”型关系,政府支持会放大产业集聚在不同水平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从选取的样本来看,多数产业处于专业化集聚和集群内竞争拐点的左侧,东部地区部分产业接近或跨过多样化集聚水平的拐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和集聚类型,并对不同集聚类型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年鉴数据,测度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及两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然后利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整体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具有较大差异;上海市的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一直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最前沿;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强度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几个指标,对我国整个汽车产业的集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我国汽车产业已显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但集聚水平提高的速度较慢,目前还处于空间集聚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产业分工指数和产业的区位熵,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以及11个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差异性与产业的地方专业化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2002年总体上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同构性是减弱的,产业的地方专业化更加明显,显然这两种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并与当前有关高技术产业同构性趋强的观点是不一致的。本文还提出了未来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俊杰 《企业导报》2013,(24):40-40,49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区位基尼系数,它的出现为我们测度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本文通过对八个省份的房地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的测算,分析房地产业不能集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相关理论视角,利用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度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而且集聚度对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因素、社会信任度和全球产业链嵌入度会对集聚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带来积极的调节作用;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因素、产业多样化程度和所在区域市场化程度会对集聚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带来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一直是新兴技术和产业推动的先行者,其中机器人产业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实现智慧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的方向之一.有序开展标准化工作,使其成为长三角引领机器人产业集聚的有利抓手.本文基于近几年机器人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提出实践的相关思考,并对后期的标准化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发展以及其优缺点,进而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析河北四大区域的经济专业化水平,从区域角度分析了河北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问题,最后就目前河北省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创意产业的发展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以义乌为研究对象,在理清义乌专业市场及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专业市场发展的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提出义乌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三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科学学、经济学和市场学的一般原理,阐述了高技术和高技术企业的含义,分析了高技术的表现特征、高技术企业的运营特点以及高技术企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国力特点,论述了在选择和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分析物流产业内部B2B业务和B2C业务的不同经济属性和集聚发展特征,从理论角度论证我国物流产业内部的不同集聚结构标准,构建物流产业集聚模型;并从实证角度以我国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评价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基尼系数)、企业集聚程度(赫芬达尔系数)和集聚结构(E—G指数),验证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同路径和趋势,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应该走和如何走集聚化发展道路等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严军 《企业导报》2012,(8):197+263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以单一劳动力流动CP模型和单一资本流动FC模型为基础,将模型进行扩展,研究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同时流动情形下的产业集聚机制以及产业集聚机制下要素流动与空间工资的关联性,并分析了该模型的长期均衡,构建了新空间工资方程。在此基础上,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印证了该模型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