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函数计量技术,对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财政赤字到经常项目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长期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并且随着我国宏观调控逐步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0年至2005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确定了经常项目失衡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项目失衡的不同调整期间。借助于调整期间的界定,本文针对宏观经济因素与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了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例如固定资本形成、贸易条件变化以及官方储备等。本文合理借鉴了经常项目失衡调整的跨国经验,并且结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针对中国经常项目的盈余调整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束冰 《中国外汇》2006,(5):71-71
政策分析 外汇质押项下人民币贷款政策的演变从一侧面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外汇政策监管重点。随着近年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进行了多次调整,2005年2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05]7号),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进一步作出重大调整。首先,将境内机构超限额结汇期限由10个工作日延长为90日,允许境内机构在其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超出核定限额后的90日内仍可保留其外汇资金。其次,扩大了按实际外汇收入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企业范围。  相似文献   

4.
发行国债,是我国弥补财政赤字、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个经济因素,并运用Eviews 3.1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债年末余额是影响国债发行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吕剑 《新疆金融》2004,(11):8-10
现行汇率制度使我国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003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和日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已经分别上升15%和4.2%。就美国的经济状况而言,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5000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然而美国以其美元的国际地位拥有独立的货币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发行国债,是我国弥补财政赤字、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一国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经济能否健康的发展.本丈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个经济因素,并运用Eviews 3.1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债年末余额是影响国债发行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学家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提出了众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利用全球范围内52个国家或地区!"1980 ̄2004年的经济数据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经济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就当前分析全球经常项目失衡原因中的一些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程度提供了经验分析,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飞 《西南金融》2012,(3):10-13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货币供给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我国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反"倒逼机制"引起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1985-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出汇率、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国家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以上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本从1964年宣布经常项目可兑换到1998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后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文章详细介绍了各阶段政策措施及经济背景,分析了中日两国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在国内外环境和采取的政策上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日本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应处理好其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财政赤字风险将引起收入分配不公 ,降低资本的效率和减少储蓄 ,危害物价稳定 ,引起各经济主体对赤字的路径依赖并损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但财政赤字也会带来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风险收益。评价和选择财政赤字政策时 ,必须比较赤字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 ,以获取财政赤字风险净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1.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分很多种情况,在这里我们引入赤字弹性的概念并利用我国1990年至2010年这二十年的数据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集中体现,经常项目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对经常项目的解释也就是对储蓄投资差额的解释。由于储蓄本质上是居民跨期选择的结果,故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研究储蓄动机是理解经常项目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分析,建立了包含预防性储蓄变量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模型将经常项目形成分解为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倾斜消费和新息四个来源。来自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预防性储蓄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在不同的风险规避量下和不同的年度会有较大差别,但在5%的利率假设下,这一指标基本集中在30%~50%,这表明预防性储蓄是中国经常项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原因,从储蓄形成的视角为未来涉及经常项目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公众对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并警醒了人们对美国主权债务风险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经济增长率、国债收益率等多个指标,度量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并提出我国应对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实证研究:1982-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2-2007年中国经常账户余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GDP的增长率构建VAR模型,长期存在协整且具统计上的显著性,升值和经济增长带来经常账户余额增长.速度调整系数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允许短期波动.脉冲响应显示本币升值经常账户余额先升后降,经常账户的波动主要(70%)来自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个人外汇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政策探讨□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分局课题组1996年12月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涵义不仅包括贸易和非贸易的可兑换,还包括境内法人和个人正常的、真实的经常项目可兑换。但是一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方式发生了一些新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向以"事后监管、间接监管"为主转变,在操作目标上朝着"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方向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外汇管理整体效果。本文深入剖析了目前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1—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中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实际值与基于跨期模型得出的预测值之间的拟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经常项目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走势基本一致,经常项目跨期模型能够解释中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的74%。这说明跨期模型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动态行为有较强的解释力。因此,运用跨期模型来分析中国的经常项目问题是合适的。但是,中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中未被解释的部分也提醒我们需要对经常项目跨期模型进行本土化的修正,才能进一步增强经常项目跨期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吗?虽然答案是否定的,但1999年中外学者就此问题的争论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财政收支的平衡已经着眼于从短期平衡走向长期平衡.财政赤字已从应付重大经济波动等临时措施变为一种主动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评价中国的财政赤字不应简单地衡量其大小及相关指标。而应将其作为一种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来统筹考虑,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赤字动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贸易方式日趋多样化,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方式发生了一些新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向以"事后监管、间接监管"为主转变,在操作目标上朝着"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方向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外汇管理整体效果.本文深入剖析了目前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