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耕地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形式,这也造成耕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此背景下,农用化学品投入也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转移的风险,加剧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压力。然而,目前研究还鲜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缺乏对粮食耕作面积与相应农用化学品投入间时空协同关系的分析。[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9年省级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化肥、农药、地膜和农用柴油)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时空协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中国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整体向西北或西部移动,其中地膜投入重心移动速度最快,重心迁移速度大小依次为:地膜(11.16 km/年)>农用化肥(5.95 km/年)>粮食耕作面积(5.18 km/年)>农药(4.01 km/年)>农用柴油(3.67 km/年);全国粮食耕作面积与地膜、化肥、农药、柴油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结论]随着粮食耕...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经济》2008,(7):47-47
从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以来,中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7亿元,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约1亿亩,带动机械化秸秆还田3亿亩。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简讯     
吉林: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全面开花今年吉林省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推进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对于购置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实施普惠。省财政安排1亿元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资金,对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加补贴,总的补贴比例可达50%。另外,吉林省还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10个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在100公顷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对以康金镇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耕作黑土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康金镇耕作黑土生态系统的总能值投入呈上升的趋势,工业辅助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61.8%,其中,自然资源能值占总投入的37.8%,可更新有机能的投入仅占总能值的1.6%。耕作生态系统对于购买能值的依赖使得系统的环境压力增大,环境负载率持续增长。黑龙江黑土耕作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态系统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为1.41,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些能值指标表明,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阜新地区农户和典型试验区的调查,从作业费用、物质费用、总投入产出及节省用工四个方面分析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费用和用工费用,通过大型机械的精耕播种减少了种子和化肥的投入费用,但由于2008年农户才开始大面积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因此化肥费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减少,相反略有增加.而通过减少生产环节和大型机械的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省工效果极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田间管理和收获环节.  相似文献   

6.
今年吉林省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的推进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对于购置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关键机具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实施普惠。省财政安排1亿元全程农机化工程建设资金,对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加补贴,总的补贴比例可达50%。另外,吉林省还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10个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在100公顷以上的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典型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农村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技术推广、村庄环境整治等方面收效良好。但是仍然存在污水设施不齐备、耕作习惯传统粗放、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技术采纳水平和环保意识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江苏省农村环境建设,提出了加大省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技术支持、调动农户积极性、满足农户需求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吹风     
农业部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力度 今年,农业部将再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在北方旱区的粮食主产区新建34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使国家级示范县总数达到94个,示范推广总面积将达到370多万亩,预计增产4000万公斤,节约成本2400万元,实现增收4500万元以上。同时,启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科技攻关计划,加快适应不同类型区、不同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谭宏伟 《农家之友》2005,(11S):28-28
所谓免耕,就是改变传统的耕种方法,土壤经改良措施处理后,土地不需翻耕直接种庄稼,就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免耕是国家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业现状提出的一种合理耕作方式,它既帮助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副业或第三产业的建设中,加快经济发展,又能有效地降低耕作成本,减轻耕作负担。  相似文献   

10.
培肥土壤的六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勇 《农家之友》2003,(15):33-33
因化肥施用过多,有机肥投入少,耕作不合理等原因,目前土壤越种越薄,培肥地力已刻不容缓。地力的培肥和提高,应从改造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属性两个方面着手,其途径有六种: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根据制约土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粮食产业适度开发的条件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粮食产业适度开发的优势是自然资源充足,科技潜力和投入潜力较大,但自然环境障碍加大,技术疲软,效益耗减,粮食投资的环境恶化,以及社会障碍。因此,笔者提出应优化粮食产业生产的政策环境,粮食产业化生产,加大物质和能量投入,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高效粮食生产系统,改造中低产田,建立起不同特性的农田保护耕作体系,提高用水效率等措施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3年我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许多地方的农牧民已转变观念,秋、春季深翻面积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秋季秸秆留茬,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但由于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机具多次碾压土壤,致使土壤容重增加,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我省自2012起,投入资金用于深松项目。在各地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总  相似文献   

13.
相城区望亭镇新埂村虞河蔬菜基地是苏州市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区。今年在硬件投入上,该基地面积扩大了300亩,其中发展食用菌40亩。基地设施大大扩充,新搭建钢管大棚200亩,安装喷灌设施500亩,增添了适用于在蔬菜大棚内耕作的旋耕机、开沟机、弥雾机等小型农机具,新建了蔬菜包装车间和检测室并添置了农药残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社会重要的生产部门之一。农业发展是个不断投入和产出的循环过程。只有保持和扩大这种良性循环,农业发展才能充满后劲。因此,不断增加农业有效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近几年来,各方面对农业投入的热情锐减,农村资金投入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与日俱增,而投入第一产业和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却愈加减少,造成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徘徊不前,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反映在投资行为上,是农村消费性资金增长快放生产性资金增长,对放一些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的措施,如科学耕作,综合施肥,兴修水利,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寻土地耕作成本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价格、农业规模经营和土地永久弃耕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由土地质量差异形成的土地耕作成本自然递增规律,通过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而决定着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并影响政府农业补贴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实际效果。研究结论:未来国内的粮食价格将由必须投入农业生产的质量最差、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耕地上的粮食生产成本决定;政府提供的农业补贴,只能保证国内的粮食供给,但不能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大规模的粮食进口会降低国内的粮食价格,使一部分耕作成本较高的耕地出现永久弃耕,从而降低粮食自给率。  相似文献   

16.
所谓免耕,就是改变传统的耕种方法,土壤经改良措施处理后,土地不需翻耕直接种庄稼,就可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免耕是国家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业现状提出的一种合理耕作方式,它既帮助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副业或第三产业的建  相似文献   

17.
玉米保护性耕作是指在玉米种植区通过少耕、免耕、地表覆盖等综合配套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在生态环境的视角下对玉米保护性耕作进行研究,目的是达到人类生存发展和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相平衡。以我国拥有大面积玉米种植土地的东北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生态视角下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现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阐述了进行保护性耕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作单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及描述性研究法,从耕作单元角度出发,分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耕作单元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各时期地块单元与耕作单元关系,揭示我国耕作单元演变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耕作单元形成,是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除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导致的耕作单元面积较大较为集中以外,我国的耕作单元一直处于面积较小且分散存在的状态。解放初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耕作单元经历了面积小且分散—面积较小较分散—面积较大且较集中—面积小且分散—面积较小且较分散—面积较大且较集中的变化过程。研究结论:耕作地块是农户土地利用选择的基础单元,也是经营效率衡量的基础单位,只有了解耕作单元的演变过程,才能对规模经营实际状况进行准确评价,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程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田水利的主要内容一是耕作水利,二是工程水利。所谓耕作水利,是指通过农田耕作和栽培措施等,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运行、调节、利用及排泄等作用,从而给作物供水,为作物吸水创造条件而产生水利。所谓工程水利,是指对天然水的蓄、引、提、灌、排、防等治理方法的应用,修建相应的工程而产生的水利。工程水利无法代替耕作水利对农田所产生的作用。排水渠系在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含水量以上时才能发挥作用。当土壤水分界于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之间而不利于作物生育的时候,耕作水利则能增进土壤水分的排泄和蒸发,起到减轻或免除涝害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究耕作地块调整及其规划设计,破解耕地细碎化,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提供支撑。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当前耕地破碎表现为自然破碎和权属破碎,即田块破碎和耕作地块破碎,“肥瘦搭配”承包分割是造成耕地破碎的主要原因;(2)耕作地块破碎会造成耕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农业机械应用、灌溉排水不便、田间管理困难等问题;(3)开展耕作地块调整过程中征求村民意见,是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有效途径;(4)总结归纳耕作地块调整的指导原则和程序,并以王盘村为例探究耕作地块调整的规划设计方案;(5)开展基于耕作地块调整的土地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降低耕地破碎化程度,优化耕地景观格局,提高耕地耕作效率。研究结论:开展基于耕作地块调整的土地整理是减少耕地破碎化,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助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