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关键是要看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中介目标的传递,最终目标是否朝着中央银行合意的目标区间移动。如果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及最终目标均及时达到了预计的区间,就说明货币政策效应发挥充分;反之,则说明货币政策效应没有发挥充分。  相似文献   

2.
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论采用怎样的中介工具,最终的调控对象都要落到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上来,如果央行所选取的中介工具与货币供应量不存在灵敏的互动关系,那么这个中介工具也就无法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存在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和中介目标不明确;货币政策缺乏常规的政策工具;政策实施的独立性受到僵化的汇率政策的限制;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背离等等。因此,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对外金融开放中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的特征,指出随着对外金融开放的加深,传统意义上金融监管手段、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工具都会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应该向着以市场为导向的间接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在汇率制度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货币政策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工具、中介指标、作用、传导机制、操作规则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理论.央行为实现调节经济的最终目标,往往借助各种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有利率和货币供给两种.凯恩斯主义者主张以利率作为中介指标,而弗里德曼(Friedman,M.A,1968)则主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和实践的演变过程,介绍了“盯住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我国利用货币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遇到的困难,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框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以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MO和M2为观测目标,操作目标为超额准备金,同时关注货币市场利率(包括拆借市场利率和回购市场利率),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它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增加贷款种类等。去年以来,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的是用金融手段间接调控经济。从黑龙江省讷河市各金融机构执行货币政策情况看,各项存款增幅较大,储蓄存款未因降息而受影响,只是在进入农副产品收购旺季或因储蓄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货币政策操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以基础货币为操作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也逐步由计划型直接金融调控转向市场型间接金融调控。这一重大转变,为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还要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