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晓 《农机市场》2007,(7):28-29
随着我国小麦全程机械化的基本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重点转向南方水稻栽植、收获和北方玉米收获机械化。今年国家取消了对市场趋于饱和的小麦收获机的补贴。持续3年热销的小麦收获机上半年骤然降温。相比之下,符合中国国情的玉米收获机开始成为市场开发的新亮点。国产玉米收获机制造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可能爆发的玉米收获机械市场争夺中挺立潮头.赢得主动呢?  相似文献   

2.
柳琪 《农机市场》2008,(7):34-37
30年前,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引进第一台乌克兰牵引式玉米收获机。至2007年,我国玉米机收率仅有6.8%。与小麦的81%、水稻的45%机收率形成鲜明反差。除了历史的、宏观政策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从市场方面来说,主观原因之一是生产企业没有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种植习惯、产品品种、农艺、收获习惯等对市场进行细分,不能进行精准化的目标营销,以刺激农民的需求。 2005年前,企业多实施大众化营销,挖空心思地想制造出适合所有市场的玉米收获“万能机”。至今没有一家造出如小麦收获机“新疆-2”一样,具有普适性的玉米收获机。生产厂家只有根据需求多样性.对市场进行细分,按照市场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目标市场的产品,着眼目标市场营销,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根据不同的市场特征,把玉米收获机市场细分为东北、西北、黄淮海、西南、南方等几个市场,在对各市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营销方法和建议,相信对各企业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柳琪 《农机市场》2008,(12):39-40
2008年玉米收获机发展状况 2008年是玉米收获机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力拉动下快速发展的一年。预计全年销量超过15000台,比2007年增加30%以上;玉米机收面积超过4400万亩,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约10%。2008年玉米收获机市场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楚峰 《农机市场》2008,(11):37-37
年初,面对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许多专家和媒体纷纷抛出“市场分割理论”,认为我国玉米收获机技术基本定型,各生产企业均可以按实力得“分一杯羹”。然而,记者在2008年“全国农机会”上看到,在市场貌似稳定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个“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撕杀,市场格局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收获机械化水平的逐年提高,联合收割机市场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使得单机效益逐年降低,由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很多用户对小麦、水稻型收割机进行改装收获玉米(称之为玉米籽粒收获机)来增加收益。由于各生产厂家在推出玉米籽粒收获装置时没有相应配套的说明书来指导用户进行安装与调整,因此造成一些用户最初收获效果不是很好,并且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才能够达到农户的收获要求。所以笔者:在这里根据多年经验,简单介绍以下玉米籽粒收获机的常见故障,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农 《农机市场》2011,(12):14-15
在郑州举办的2011年中国农机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农机经济司司长方言在《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的演讲中提到: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机械化收获率低造成南方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率相对低下,从而导致我国油菜大面积减产,进而影响到我国油料供给安全,并提出推进油菜种植机械化迫在眉睫的命题。方言的讲话说明油菜种植机械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预示着油菜种植机械化也许将成为农机化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长治市近两年来玉米收获机购买、使用等情况,提出了大力推广普及玉米收获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叶红 《农机市场》2003,(9):22-23
近年,农机化进程突飞猛进,尤其是我国小麦收获机械以几何基数增长。以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市场销售为例,几家重点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如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公司、山东大丰集团、河北双箭王有限公司等,经受住“非典”的考验,顶  相似文献   

9.
《农机市场》2014,(6):20-21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实用技术普及率不高,机械化水平还较低。本期,几位行业内人士围绕玉米收获机的技术或推广难点在哪里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叶红 《农机市场》2013,(9):14-16
甘蔗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721.21千公顷,年产量达到11443.46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但在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甘蔗种植国家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的情况下,2012年我国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5%,其中机械化耕作83%,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种植和收获率仅为6%和0.05%。如此巨大的差距,导致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世界蔗糖业的竞争力受到巨大冲击,实现甘蔗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早期从研发“小联合”而在行业颇有名气的“河北收割机厂”,改制为“藁城市收割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箭王”公司)。在全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收获机产品全面成熟的今天,北中国玉米机收大会战的号角即将划破夜空,“双箭王”玉米收获机将成为一支独特的方面军。“双箭王”公司也将从此进入玉米收获机时代。  相似文献   

12.
柳琪 《农机市场》2009,(3):21-22
对全国来说,2008年是玉米收获机械行业快速成长的一年。虽然遭遇了原材料成本剧增、人力成本增加、燃油价格飞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在第一年实施玉米收获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拉动下,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年行业销量超过15000台,玉米机收面积超过4400万亩,比2007年增加30%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接近10%。2008年玉米收获机市场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玉米收获机的发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甚至是专家说过很多玉米收获机将成为农机行业新的增长点的话,但时至今日,玉米收获机却迟迟见不到热潮,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有效供给不足,或者是支付能力欠缺。但对于中国农村来说,纯粹靠机械来减轻劳动强度的产品使用者还为数不多,对于机械的投入,更多的农民是需要有效益作为回报的,就是说,只有玉米机收能够形成市场,玉米收获机械的春天才会真的到来。当然,市场需要培育,但市场的真正形成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农机市场》2011,(2):22-24
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家农机推广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10年全国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12.8万台,机械化收获玉米1.3亿亩,机收率达到了25%,其中玉米机收第一大省山东省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5.8万台,机收率71.5%,  相似文献   

15.
林夕 《农机市场》2013,(12):18-20
2013年玉米收获机行业又是一个丰收之年,各种品类的产品都有旺盛的需求,其中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销量接近5万台,同比增长30%。回顾玉米收获机行业十年发展之路,结合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笔者对2014年玉米收获机的营销策略做一些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柱  蒋建业  王洁 《市场研究》2007,(10):48-49
<正>一、市场细分概述市场细分的一般概念最早于1956年由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斯密(Wendell.Smith)提出来。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有效市场细分准则的要求与市场细分的目的紧密相关,是差异化营销对市场细  相似文献   

17.
受补贴款项到位时间较迟、农机总体保有量日渐饱和、用户购买由集中倾向分散等原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农机市场总体偏冷,被人们普遍期望的旺季迟迟不肯来临。5月过后,各地市场依然没有回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有些省和地区来说玉米还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玉米播种面积2005年就达39537.2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5.3%;产量13936.5万吨,占粮食产量的28.8%。不仅如此,玉米还是我国主要饲料作物和医药、化工原料。玉米在我国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农业机械化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瑾熠 《农机市场》2010,(1):30-32
从1997年开始的小麦收获机跨区作业解决了农业小规模生产和农机社会化使用的矛盾,为收获类机械化打开了一扇发展之门,之后国内收获机产品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迅猛发展。目前拖拉机和收获机已经成为两个支柱产业,引领着国内农机行业的发展潮流,代表着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收获机行业运行情况,每年都受到行业内外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21 年是玉米收获机市场最为不平凡的一年,众多偶发性事件构成了玉米收获机市场错综复杂的环境,也催生出新变化和新特点.犹如 2020年的续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变数陡增;突发的水灾导致部分区域玉米受灾,占比达 95%的轮式玉米收获机眼睁睁的失去赚钱的机会;限电对玉米收获机的生产带来较大影响,直接冲击整个产业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