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从1994年开始,由于国家预算法禁止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国债规模更是迅猛上升。当前的国债规模是否合理,从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居民应债力四个方面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汪浩 《商业研究》2002,(2):74-78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规模的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阶梯式上升特征。根据世界各国管理国债的经验,国债负担率、居民应债力、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是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指标。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经济指标,确保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合理范围,使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指标都处于警戒线内,保证国债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债政策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敏 《财贸研究》2004,15(1):70-73,124
1 998年以来 ,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 ,赤字与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张也引起了经济界的高度关注和警惕。本文从国债规模和国债结构等方面对我国国债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 :目前我国国债状况已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尚未发展到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地步 ,国债总体状况是健康的 ,但必须对国债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偏大,债务依存度高,流通市场不够完善。要使我国国债体制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国债必须从发行、流通、偿还制度上进行创新,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实现国债品种多样化,促进国债期限分布平缓化及发行方式竞争化,推动国债发行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提高国债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国债流通市场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王菱  雷家骕 《商业研究》2004,(14):109-112
从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策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迅速扩大,进而,一系列关于用好国债资金、发挥国债资金效益、国债资金偿还以及国债规模可持续性的问题逐渐为经济学所关注。我国已明确不允许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因此,发行国债成为政府最直接的融资方式,但是国债的发行规模过大会导致国债风险。分析我国国债状况,国债风险确实存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淡出要取决于国家经济状况及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不能单看国债规模是否达到警戒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已呈几何级数增长,发行国债已成为弥补财政赤字和债务还本付息的主要手段。从债务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及居民的应债力来看,我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尚有余地,但亟需解决好国债的期限结构,释放国民应债能力和国债持有者结构问题,扩大国债市场的发行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国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分析我国现行的国债规模状况、控制国债的适度规模对于国家财政安全、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考虑影响国债规模的8个主要因素,通用SPSS10.0软件,运用逐步同归法进行模型分析,对2002--2006年国债规模做出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共  李建军 《财贸经济》2001,(11):28-33
本文是从资金供应角度分析了居民认购国债额与其收入、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出现阶段储蓄性国债在年度国债发行规模中的比重不低于40%,在居民当年认购的国债额中的比重大体保持与非证券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在未来5年认购国债的空间,并对政府可发行的凭证式国债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张吉馨 《商》2012,(16):119-119
国债作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和宏观调控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国债发行规模不当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财政风险。对此,应从优化国债结构、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等方面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胡晖 《商业时代》2011,(11):58-60,116
本文从促使国债适度规模扩大和制约国债适度规模的两个角度来讨论影响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因素。并利用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做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发行国债是我国弥补财政收支赤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国债管理存在目标不清、市场混乱、规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应该通过明晰管理目标、促进国债利率市场化、完善投资主体与国债偿还方式等措施来优化国债管理。  相似文献   

12.
《财贸经济》1995,(2):26-34
中国国债市场:现状、问题及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一、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从1981年算起,中国的国债已经有了近14年的历史。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在这不长的时期中,中国的国债制度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国债在1988年开始有了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分析了国债规模扩张中存在的风险,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改进我国国债规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靳俐 《财贸研究》2002,13(6):83-86
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不断增加,控制国债成本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基于国债结构管理的视角,针对我国国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收益率、流动性溢价和风险溢价等三个方面,对如何选择不同品种的债券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弥补财政赤字,帮助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国债发行规模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国债的发行量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现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以及对国债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我国连年增发国债,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计量经济模型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关计量经济模型,运用199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和预测.文章认为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和还本付息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国债是政府快速足额筹集资金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其具有宏观调控等多项经济职能,近二十多年来,各国包括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面对国债规模是否过大这个辩题,我们可以从国债规模对经济的“挤出”、货币供给、总供给、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对财政风险的效应予以分析。鉴于国债规模对各种经济现象的效应非同向,必须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其相互作用后的综合效应,来提出收缩或扩张国债发行规模。就我国现状来说,从财政收支角度看:国债规模偏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国债应债能力有余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今后若干年内,只要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无较大变化,则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同时调整税收结构、优化国债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债发行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缓解对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既直接影响政府宏砚调控力度和效果.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及社会安定,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角度,运用1990-2007年的样本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最主要的因素是财政赤字和国债年末余额,其次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上述各个变量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最后,对如何较好的控制国债规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朱柏铭 《财贸经济》1993,(5):23-27,15
在中国的国债史上,199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该年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由上年的72.4亿元,陡然增加到381.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由2.4%猛增到11.2%。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到25%,且已持续10多年出现赤字的国家而言,380多亿元的债务支出不啻是个压力。也正从这一年开始,人们逐渐提出了应该制定怎样的国债发展战略,国债规模究竟保持多大才适宜等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我国国债负担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本文试图就此作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债回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建成 《财贸研究》2002,13(4):81-84,103
自1991年推出国债回购交易业务以来,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市场分割、市场规模偏小、回购期限过长,资金使用投机性强、回购率偏高、未能有效发挥国债回购的宏观调控功能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