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永春 《中国经贸》2009,(16):81-83
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意义在于支持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转型,解决利益分配等问题,同时维护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公平,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立柴达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厘清存在的问题、明确补偿主体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中提到,"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标志着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已经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同时,也对生态补偿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正处于从理论研究向试点实践过渡阶段,许多实际问题有待在推进中解  相似文献   

3.
刘崴 《特区经济》2006,(9):189-190
今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进而酝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我国现有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情况出发,探讨了对未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概念界定中需澄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环境保护及政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对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不准确,影响实践的深入。文章认为,生态补偿是对社会主体而不是自然主体的补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公共财政支出是否属于生态补偿要以是否包含对因环境问题而利益受损者补偿为标准;环境税费可能成为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但其制度本身却并不属于生态补偿;生态补偿与生态补偿机制有本质的区别,生态补偿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操作设计。  相似文献   

5.
贵州作为南方的资源、能源大省,在区域经济分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如何实现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的补偿,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开发的状况,研究了解决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实现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建立经济补偿机制的前提——对自然资源的全面资产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都是按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因此首先要将资源商品化,价值化,人们在消费自然资源时才可能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真正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经济补偿。所以,要建立经济补偿机制,就得实现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的系统研究,分析了中国与国际生态补偿机制在内涵和实践中的不同,提出中国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强全社会的环境教育、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状况的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对此,不知您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财政厅日前传出消息:为保护好“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生态环境,江西省下达奖励资金1.3亿元.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支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目标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在建立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时应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责任主体,积极开展生态补偿立法活动,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渠道和有利于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体系和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利益分配格局,确立“退耕还林”长效机制,研究制定促进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将陕西确立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11.
秦娴 《魅力中国》2011,(5):370-370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主体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2007年省财政会同环保、建设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又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本文在大连现有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提出了建立一个符合大连特色的、政府调控的、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确立政府调控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保留传统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建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并确立环境资源损害行政补偿制度。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市场调节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平山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以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朱德等同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赶赴华北,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后,为中央机关东移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党中央、毛主席就在这里领导指挥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15.
康定华 《中国经贸》2012,(14):158-159
工业污染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工业企业内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客观必然性。针对工业企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仍然处于萌芽阶段这一事实,文章从补偿主体、补偿范围、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文涛 《魅力中国》2014,(26):26-26
近年来,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价值日益凸显。当前,我国许多地方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无偿占有生态效益、破坏生态环境却没有承担相应补偿责任的问题。本文从法律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生态补偿的评估体系、社会民众的生态补偿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和生态优势,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青海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将得到合理的开发,青海生态保护的独特效应不断凸现,青海经济社会将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经济研究》2007,(6):60-6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高度关注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做了战略部署,各地也根据实际进行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蓝定香 《特区经济》2014,(9):165-168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设立西藏"生态特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生态特区"试验探索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完善政府补偿、强化社会补偿、争取国际合作补偿、实施生态移民补偿。  相似文献   

20.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在生态补偿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安排,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生态补偿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