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以外汇储备的最优币种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着重于风险-收益分析的马柯维茨资产组合模型作为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逐步加入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以及汇率制度等约束条件,来兼顾考虑外汇储备的功能需求与投资需求。通过收集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实际数据,本文进行了实证计算。实证结果表明:(1)在进出口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和汇率制度这三个因素中,汇率制度在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上的影响最大;(2)是否考虑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权重影响显著。因此,在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政府应逐步降低其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权重,并逐步提升英镑、欧元、日元等币种的权重,以缓解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的外汇储备管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突破了同质消费者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带有消费者异质性偏好假设的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模型,用于刻画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5年中国对98个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利用时变系数模型检验转型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受到企业投资动机和东道国需求结构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且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战略调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呈现出由资源寻求向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战略资产寻求转变、需求端不断拓展与深化的动态演化趋势。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造成上述变化的重要内生推动因素,政府力量则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端,并且只是起了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3.
寻舸 《商业时代》2006,(22):33-34
贸易自由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又是加深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将会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对我国扩大内需的国策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根据贸易自由化对消费结构的不利影响和国内外消费结构变动的效应分析,指出当消费结构受到国外供给冲击时,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改善和调整国内外的需求结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迅猛发展,其对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和结构已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浙江省2006—2022年相关数据,开展数字经济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教育水平均会推动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升级,丰富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省级服务贸易发展理论,对于浙江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先行优势,促进服务贸易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进行理论分析显示,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下资源禀赋、技术进步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需求结构下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投资需求的比例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商带来的先进技术,进出口贸易的兴起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也是影响因素。因而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价格转换职能。汇率的变化会改变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考虑到我国的现行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稳步上升趋势,我国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国际投资走势亦呈现出板块结构,形成的原因是内部引力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投资板块结构的作用是正负两方面的:它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改变少数投资大国支配世界经济的格局;另一方面它也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损失较大,对世界范围的贸易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我国在国际投资板块结构中应把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国家作为投资重点;加强同西欧、北美等投资板块之间的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8.
需求结构包括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贸易净出口结构三个方面,而需求结构会通过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主体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需求结构的特点是:消费结构中,消费水平低、占GDP比重少;投资结构中,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占GDP比重大;出口结构中,贸易附加值低、集中度高,服务贸易相对滞后;三大需求比重结构中,消费比重偏低而投资比重偏高。中国宏观调控需要根据需求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考察了影响中国出口的供需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种冲击对出口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外收入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均是中国出口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各种因素形成的冲击对出口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投资冲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短期的正向效应;消费冲击短期内会促进出口扩张,而长期却会造成出口下滑;国外收入冲击会造成出口的持久增长,但增速会逐渐放缓;汇率冲击会在大部分时间对出口产生负向影响.总体来看,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国内供给对出口的影响始终比国外需求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中华 《财贸经济》2000,(1):13-17,2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业结构及投资结构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产业结构和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我国需求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城乡分割制度造成了农业投资需求不足以及对工业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城市收入分配结构及消费品供给制度不合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公款畸形消费;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投资需求不足。为了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消除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的分割,提高农民收入人均水平;改革城市居民的消费品供给制,扩大私人消费领域;构建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将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的供给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1991~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玉米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利用CMS(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世界玉米贸易的主要国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主要玉米市场的贸易伙伴数在逐渐增加,主要贸易伙伴较为稳定,玉米贸易结构较为稳定;世界玉米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对于世界玉米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市场效应并没有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玉米贸易产生一致性影响,竞争力效应对于世界主要玉米贸易国家而言,正在逐步由负到正转变;2006年以后,需求效应、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对于世界主要玉米国家贸易的影响基本为正。对世界主要玉米国家贸易的分析,将为中国玉米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扩展了FEDER模型,在一个三部门的非均衡框架中对不同所有制工业的外资产出效应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1999-2009年长江三角洲3省市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除了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投入以外,不同所有制工业产出结构变化对工业产出增长有不同的拉动作用;外资的行业和贸易方式分布差异、区域的市场化程度等是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出的外资产出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回顾文献基础上,本文梳理出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认为在劳动供给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工资差距决定于劳动需求结构变动,而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是研究两者关系的重要范式。劳动禀赋结构模型是在两国生产两种产品且技术水平相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劳动禀赋结构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产出水平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技术效应结构模型则是在两国生产一种产品且技术水平不同的框架下,贸易品由于技术效应结构不同,导致相对工资和劳动需求关系曲线变动,进而影响劳动需求结构和工资差距,而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传导机制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汪素芹  周健 《财贸研究》2012,23(6):43-50
在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状况的基础上,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创新变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最大将提高1.91个单位;R&D投入强度对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性解释程度最大,达到56.33%,远大于其它因素的解释程度。因此,转变中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要加大R&D投入。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和第一大顺差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两国贸易结构和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地位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并带来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变化及竞争力状况,对两国贸易关系予以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差额数据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影响中欧贸易差额的原因归为供给变量、需求变量和贸易政策环境三大因素。再利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其影响。结论为供给因素是影响中欧贸易差额扩大的根本原因,近期的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中欧贸易顺差扩大的短期因素,而需求因素的变化有减少中欧贸易差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上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以非洲33个国家为样本,运用2002~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非洲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有利于创造中非合作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purred on by a surge in foreign investment is often considered typical of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NICs). But in Indonesia, the combination of late development and an authoritarian state has created a particularly potent mix, one that has raised more questions than usual about the effects of growth, trade, and investment on labor conditions and local standards of living. The basic motiv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re said to create a pattern that is inherently ripe for exploitation, since the capital, technology and market access all rest with the foreign investor. The author uses the Indonesian case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might reduce exploitation. While conceding that foreign investment is likely to affect labor conditions in the host economy, especially in times of rapid growth, she cautions against presuming that the consequences will be mainly neg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living standards and basic human rights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投资俄罗斯房地产业的前景及风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中俄贸易领域不断拓展,投资俄罗斯房地产市场备受我国相关企业青睐,其原因是俄罗斯国内房屋需求量攀升,供给过于紧张,利润空间较大,但俄罗斯国内一些因素使我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存在一些风险。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房地产现状、投资前景和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