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温家宝总理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发展历程相似,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东盟开启了对话合作进程,揭开了双边关系崭新的一页。15年来,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在各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给彼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2006年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继续成为“亮点”许宁宁副会长指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是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动机,200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召开,表明中国-东盟关  相似文献   

3.
1991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此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政治敌意逐步冰释,双方的政治经济合作日益密切。15年风云际会,中国和东盟从对话伙伴发展成战略伙伴。本刊将分期分篇用数字与事实回溯并展望中国—东盟双边合作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进萱 《中国经贸》2006,(11):16-17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今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15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不断加深,经贸合作硕果累累。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20%,这一增长率超过了同期中国和东盟各自的对外贸  相似文献   

5.
记者了解到,东盟的咨询机构——名人组织在2005年曾做出这样评价,中国与东盟长达15年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成果,在中国与东盟的近两年工作计划中四分之三已付诸实施,中国比东盟其它对话伙伴更为务实及有效率。2006 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那么怎样使双方经贸发展更上一层楼? 为此,本刊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主席许宁宁教授。要有全局的思维“在2005年结束的第9届“10 3”峰会和首届东亚峰会,对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正确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CAFTA建设既是个重任又是个有利环境。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看重东盟,对 CAFTA建设有利有弊,利在有利东盟经济增长,弊在有竞争态势。”许教授开门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2012,(1):49-49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12月16日,中国-东盟(北京)经济论坛在华彬歌剧院召开。在“合作、创新、共赢、发展”主题下,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做了题为《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主旨发言,表示期待一体化的东盟可以尽早实现,未来中国与东盟在环保、矿产资源、产业转移承接等方面有广阔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一直都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主流,而经贸领域成为双方友好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东盟对话国、第一个同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国,也是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开展地区性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  相似文献   

8.
袁波  杜国臣 《中国经贸》2013,(15):46-47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一直都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主流,而经贸领域成为双方友好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东盟对话国、第一个同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国,也是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开展地区性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在南宁举行的第六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道》2014,(6):46-47
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政府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履行了一站式信息中心和活动中心的职责,致力于做中国—东盟睦邻互信的促进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友好情谊的传播者。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关系从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成长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加强,经济融合加深,人文交流频繁,互联互通加速。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一东盟合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经济》2007,(11):61
2007年10月29日,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圆满结束.中国和东盟各国交通部部长在共同发表的《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南宁共识)》中就中国与东盟未来港口发展与合作达成七项共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2012,(1):49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12月16日,中国—东盟(北京)经济论坛在华彬歌剧院召开。在"合作、创新、共赢、发展"主题下,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做了题为《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主旨发言,表示期待一体化的东盟可以尽早实现,未来中国与东盟在环保、矿产资源、产业转移承接等方面有广阔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刚 《中国西部》2011,(21):104-111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同。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冈。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相似文献   

14.
谭静 《中国经贸》2009,(24):10-10
自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不仅使发达国家陷入衰退,而且对中国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造成冲击。面对危机,中国与东盟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东亚有四种合作形式与发展方向:一是东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二是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对话(10+3);三是东盟分别与中日韩的合作对话(10+1);四是中日韩三国合作对话,亦即东北亚合作对话.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中国与东盟加速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的进程,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商贸合作的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商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其中,出口16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9%;  相似文献   

17.
“要约-回应”机制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20年中,中国与东盟不仅实现了双边关系上的突破,而且在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何理解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过去20年中的突破与发展,双边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如何?为了摆脱过分突出经济双赢的解释框架,作者提出了一个要约-回应分析模型,借助契约达成的模式来突出国际合作机制确立的双向参与性和利益多维性。从要约-回应机制的角度,中国-东盟关系过去的发展可由两个关键的要约-回应博弈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和2001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倡议。对这两个阶段的案例分析表明,动态博弈国际合作过程中初次博弈尤其是初次发出合作要约对于促成合作安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国与东盟都缺乏足够的动力来克服发出要约的约束条件,双方不大可能在未来短期内(例如2015年之前)提升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双边经济合作将维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道》2022,(4):70-71
<正>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提质增效,数字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合作水平日益提升,合作程度更加紧密。2021年,中国—东盟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总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数字产品贸易、移动支付、信息平台服务等快速增长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9.
区内动态     
《广西经济》2014,(8):6-7
正观点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中,要虚心学习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中国外交协会会长、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先生8月19日在"对话李肇星论道新五象——广西南宁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李肇星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历史、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认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取得的辉煌成绩,与我国长期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文建交30 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 周年,“三十而立”值得期待。今年是中国与文莱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双30”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适逢文莱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中国报道》专访了中国驻文莱大使于红,请她解读两国发展成果以及全面深化合作迎来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