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民族文化尤其少数民族技术文化濒危的当下,担当起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文化的重任和义务。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文化传承实践表明,高校既是民族技术文化从民间推向高校的重要调和方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传承场,同时实现了民族技术文化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融通和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高职院校成为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间接而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间和谐共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浅显的分析了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方面所存在问题,并提出些许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内涵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制约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传承与发展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措施,对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和繁荣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绍仙 《新晋商》2020,(4):0168-0169
在窝尼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桂山街道通过支持引导窝尼人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积极举办各类文艺比赛、收集整理窝尼山歌小 调、民俗传统等多举措,帮助窝尼人树立民族自信,传承和保护濒危的窝尼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锐 《商》2013,(20):231-231
一、前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能够将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至今的国度,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好保护好历经千年的民族文化遗产,成为社会上关注的一大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以及“申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商》2015,(4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有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以及心理特征等内容,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少数民族人民生存环境变化以及竞技体育的冲击,使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很大困难。为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保护工作,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和谐发展面临着正确处理好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原真传承与创新传承、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迎合市场与引导市场等关系的核心问题。着力民族文化传承,恪守民族文化原真,致力于民族旅游创新是推进民族旅游文化正向变迁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崔素洁  王静 《致富时代》2010,(2):191-192
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有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植于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有着鲜明的特色及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注重对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  相似文献   

9.
袁涛 《中国市场》2013,(44):59-61
城市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但它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极为强大,甚至具有毁灭性。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好少数民族村寨的原生态和传统乡村文化。保护的目的,保护的对策。以传统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为依托,开展对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动态保护工作,使传统的物质文化与时俱进,而非物质文化以其原生态得以传承。这需要强化少数民族村民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和政府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贺苇 《致富时代》2010,(4):189-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便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甘肃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调查对象,以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的策略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甘肃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的策略是要树立新理念,从多功能化入手开发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拓宽经费来源,优化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抢救与传承甘肃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向民间学习,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生动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基于对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料香生产技艺"进行深入了解,结合当今社会形势,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旨在研究其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晓平 《现代商业》2014,(11):272-27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未来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但现实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建筑雷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已迫在眉捷,本文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和建议,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能更全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江南水乡在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服饰文化,这种服饰文化是江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遗产,使江南地区传统且独特的审美趣味、民族个性得以保留与发展,就显得尤为紧迫。以"活态保护"的方法研究江南水乡传统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建立生态展示博物馆、保护民间服饰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以实现传统服饰文化的价值转换为主动力,合理进行传统服饰的开发,可成为保护与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是新疆的文化大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力保护、发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摆在吐鲁番旅游开发中的新课题.吐鲁番应在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旅游与保护并重,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民族传统文化社区的发展,是经济水平和文化保护的共同促进和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整理出构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层面,综合民族社区的各个层面,构建传统文化社区旅游开发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以达到有效保护和成功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通过立法对传统民族手工艺进行保护,但至今传统民族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仍令人担忧。我国在传统民族手工艺方面的立法工作虽然在逐步加强,法律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但同时目前出台的相关法规对手工艺的保护大多局限于物化样态,在与手工艺相关的传统知识与手艺、稀缺遗产与资源、多样的艺术形态、文化环境和生存空间方面的保护相对空缺,亟待完善。我国应加强对传统民族手工艺的立法保护,加强对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司法保护,以此解决中华民族手工艺外流所产生的继承与保护问题,更好地促进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卸甲坪乡的民间传承人是传承本地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随着民间艺人的老龄化逐渐走向消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介和弘扬能推动民众培养文化自觉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起到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伊玛堪作为赫哲族独有的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说唱艺术,饱含着赫哲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历史文化,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伊玛堪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也发生了变化,传承现状岌岌可危。把伊玛堪说唱作为赫哲族民俗旅游的重要载体,创新民俗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伊玛堪说唱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增强赫哲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利于发展民族旅游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对伊玛堪的表演形式及经典曲目及伊玛堪传承现状的解读,指出伊玛堪保护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伊玛堪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