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粮食系统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化发展工程”,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以“订单粮食”为切入点,成功探索和实践了“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通过对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引领农民创办“烟台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
“公司+农户”模式初探——兼论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对“公司+农户”的内涵、历史成因、制度特征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公司+农户”作为一种内涵宽泛的制度安排,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这种模式利用公司的资金、技术、市场及管理优势,可以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是与合作社相比,缺乏与农民利益的紧密结合,因此今后可能作为一种竞争性制度安排与“合作社+农户”模式并存。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农户”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公司+农户”模式探讨张赛洪王行勇李自宝近几年在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公司+农户”是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既保持了能充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又解决了家庭经营同社会化大市场的衔接问题,从而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积极引导科研单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市培育了3家国家级、14家省级和10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营销大户+农户”等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形成了“小规模,大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了以茶叶、芦柑、龙眼、食用菌、蔬菜、粮食以及水产品等农产品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7大龙头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5.
山东菏泽国家粮食储备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后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格局,加快了企业发展,收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效果,2005年10月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选择———沐川县茶叶集团公司“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调查与思考余应军郑国宁左尔钊近几年来,沐川县茶叶集团公司从实际出发,采取“公司+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民走向市场架桥铺路,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各地不断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粮食发展的新模式。主要模式有:“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服务店”、“国有粮企+农科中心+竞争对手+农民”、“专业粮油公司+粮食购销企业+农户”、“龙头企业+粮食经济协会+基地+农户”、“销区粮食企业+涉农新产业+农户”、“特困企业+招商企业+新型产业”、“粮食企业+跨行业产业”等。不同的经营模式对不同地区的粮食经济发展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产业化经营组织典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选取罗非鱼加工龙头企业、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罗非鱼行业协会为案例,对不同罗非鱼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不同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在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形成期,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以选取“龙头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以采取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协会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可以采用“罗非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以促进罗非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位于广饶县的半球集团,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优势,以发展小麦订单为抓手。引进优良品种,与农民联合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科研+农户.基地联农户,农工商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政府满意的“多赢”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探索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形式,努力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链上各环节相互促进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粮液酒厂、贝英美豆奶粉厂、上饶种苗种植公司、上饶汇陵集团、沿峰养殖场、大信实业公司、陆羽茶业公司、三点农庄等企业的龙头效应已初步显现,茶、果、菜、毛竹、畜禽、水产六大主导产业产值…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经济》2007,(10):F0004-F0004
海门市三方食品有限公司是集海门山羊良种繁育、养殖和羊肉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企业。主要产品“三方”牌红烧海门山羊肉2002年9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年生产能力200吨以上。公司牵头组建了海门市三方羊业专业生产合作社,按照“公司+种羊场+农户”的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海门山羊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为实例,对当前普遍出现的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治理机制、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目前还是一种附属于龙头公司的非独立性组织,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公司+农户”的传统模式的创新和改进,应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其实质就在于借助一体化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替代,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本文比较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常用的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即“公司+农户”与“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各自在节约交易费用时所起的作用,我们从比较中得出: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必须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从而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公司 专业合作组织 农户”的利益机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其中“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正在蓬勃兴起,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主体选择。这类组织之所以发展快,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利益分配机制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各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川省丹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酿酒葡萄生态农业产业,创新“龙头企业+基地+科技+农户”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广大贫困农户积极参与到酿酒葡萄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初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16.
“温氏模式”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温氏”集团产业化发展过程;分析了该集团采用的“公司+农户”的利益机制;以及“温氏”集团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模式,即纵向、横向产业结构和内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外部产品市场;总结出“温氏”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精髓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开发庭院经济、发展“四专一条龙”、“公司+农户”的不同发展阶段后,正步入区域布局、规模经营的发展轨道,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与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势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初步形成。随着市场农业的充分发展,我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规模扩大。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猕猴桃、药材、银杏、园林花卉、速生丰产林、茶叶、瘦肉型猪等为主导的骨干产业。到1998年,农业商品基地总面积达到20-4万亩,其中,猕…  相似文献   

18.
草原兴发创立于1993年,现为中国最大的草原肉食品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几年来,草原兴发扎根于农牧民,抓住“为农牧民增收致富铺路架桥”这条线,紧盯市场变化,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小区)”、“公司+合作社+农牧民”、“公司+育成协会”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共带领8400多户农户,3万户牧户走上致富路,累计帮助农牧民增收3.5亿元。肉鸡产业是草原兴发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起家产业。在创业之初,草原兴发就提出了“农户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户共兴衰”的口号,为了发展农户养鸡,草原兴发实行送鸡雏到门、送饲料到门、防疫灭病到门、回收毛鸡到门和技术服务到门的“五到门服务”,同时不遗余力地向农民推广先进的饲养技术、先进的经营思想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转变农牧民经营观念,强力推动边疆贫困地区传统产业由粗放式经营向现代化经营转变。元宝山区五家镇是草原兴发的发祥地,草原兴发的肉鸡产业  相似文献   

19.
陕西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产业是陕西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陕西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体来讲果业发展仍没有脱离分户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推进陕西果业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来克服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种种弊端,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资产的协同效应,实现交易的双赢。但是,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而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又加剧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致使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差。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契约关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程度的资产专用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增加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