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文登市以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活动为契机,按照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挖潜转变的战略部署,先后编制出台了《文登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文登市城市总体规划》,两个规划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统筹划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建立了覆盖土地供应、储备和整理在内的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2.
丁美来 《中国土地》2005,(12):28-29
节约集约用地是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登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国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它又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部门的一项主要管理职能。当前,研究和探索土地登记制度改革,规范土地登记行为,加强土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具有高度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命题。影响和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多方面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而在影响和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中,人口、经济、...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部在无锡召开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会议强调:节约集约用地,是按照中央要求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4个结合。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湖南省洞口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的工作大局和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廉洁行政,科学规范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强调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幅降低土地消耗强度"的土地资源利用总思路,也为各类土地资源利用活动指明了方向. 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探究经济开发区如何集约用地,既能符合转型期特征要求,又能促进土地管理质量提升,对于全面推进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既必要又重要.  相似文献   

8.
9.
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04亿元,同比增长55%;财政总收入10046万元,同比增长64%;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56%;年上缴税收9258万元,出口创汇2456万美元。一、统一思想,营造节约集约用地氛围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从空间维、时间维和功能维三个理论维度出发,构建集约用地理论模式体系。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演绎法、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集约用地模式体系的结构框架及阐明模式的特征表现。研究结果:集约用地理论模式体系以子模式和多种组合模式为结构框架,其中,子模式有13种,两两理论组合模式有16种。研究结论:该理论模式体系可指导国民经济行业集约用地规划,为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集约用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下辖婺城、金东两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四市,武义、浦江、磐安三县,辖区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2004年人均G D P达到26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金华市正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功能配套的产业基地,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为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集约用地水平,防止企业圈占土地,金华市政府从以下七方面,对工业用地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提高经济密度为集约利用工业…  相似文献   

12.
集约用地政策应实现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总体上强调的是政府行政职能在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过程中的作用,尚未从根本上建立起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在长效机制,未建立起对土地市场主体集约用地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占供地比重最大的工业等生产经营性用地仍主要以协议出让方式进行行政配置,缺乏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在当前条件下,完善集约用地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的转变上:一是由行政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转变;二是对建设项目由重视资产属性向重视生产要素属性转变;三是用地管理由重审批向重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对贵阳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贵阳区的建设用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个乡镇建设用地利用的集约度及集约利用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针对其各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农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比值等6项指标,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得到如皋市5个土地集约利用分区及其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近10年来17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SPSS软件环境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3-2003年,全省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渐上升,但以六安为代表的9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下降;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南高北低;从经济、人口、环境、政策方面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和差异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应从开发转向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方向和重点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我认为,当前,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方向转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现有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据国土资源部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1999年~2004年,补充耕地数量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实现了耕地在数量上的占补平衡。然而,许多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违背了耕地占补…  相似文献   

18.
《Land use policy》1987,4(2):157-167
The decline of the Eastern Caribbean plantations has been represented by the post-war collapse of sugar production and the subsequent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the replacement staple, bananas. Since the early 1980s, government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ransforming the plantation-based settlement structure through various land redistribution projects. Many of these projects have been successful and hold the promise of relative wealth and economic stability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island's population.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longterm trends in the lan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which are being set by the projects.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内非糖类甜味剂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植物体内非糖类甜味剂的开发利用现状,旨在探讨植物体内非糖类天然甜味剂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conomic policies that have transformed the pastoral sector in post-socialist Mongolia, and their impact on pastoral land use. These policies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development economists from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who have been advising the Mongolian government, and their conviction that exclusive private rights to land are a necessary precondition of an efficient rural market economy. These assumptions stand in marked contrast to indigenous Mongolian conceptions of rights over land, and the policy debate reflects the contested nature of knowledge of the Mongolian environment. However, far from preventing damage to the resource bas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se policies of land allocations may actually be exacerbating problems of pasture degrad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policies of this kind reveal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ongolian pastoralism and the conditions that have made it viable in the past. Althoug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ies lionize a romanticized notion of Mongolian “traditions” as reflecting a “respect for nature”, there is little appreciation of the actual institutions that successfully conducted pastoralism until recently,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Mongolian pastor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ist agendas reflect a familiar western interest in promoting western conservationist ideology and establishing and expanding protected areas to harbour wildlife and biodiversity. Mongolian practices tend to be cast as “traditions” to be utilized for the greater goal of conservation as conceived of in western terms, rather than seen as part of wider soci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land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