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带有蓝波     
随着众多大户们披挂上阵,宽带市场新一轮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究竟鹿死谁手,还是各分一杯羹?“宽带”是否也会像.com一样成为新的泡沫,在短暂绚烂之后,不可避免地破灭?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购买软件的简单问题,而且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过程,最终落脚点则在于业务和管理水准的改进。安然案例所传递出的正是一种新的泡沫信号——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泡沫。  相似文献   

3.
综观全球,世界各地的报刊都在大肆刊登房产饱沫即将破灭的文章。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了诸多题为“热空气中的城堡”文章。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房价飞涨充满泡沫恐慌”,法国《勒蒙德》(法国最大的报纸之一,具有很强的自由独立性,受到读者广泛尊重)也警告到“财产泡沫威胁经济增长”,在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早报》也惊呼“房产泡沫或许已中毒”。这些恐慌都有正确的依据吗?我们怎么知道房产经济是个泡沫?场?如果人们的平均收入和房产价格的关系是稳定的,那么经济学基本原理就可以解释价格的变化了,上世纪80年代房产价格的增长事例,被看…  相似文献   

4.
高的价格一定会刺激市场产生更多的供给者。在高的房价下,有不少人大声疾呼“房地产泡沫”。那么,中国的房地产究竟存不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5.
另类经济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如是说。“发展”什么?首当其冲的是经济。不过,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时有“另类经济”的泡沫泛起。这种泡沫,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阻碍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殡葬经济”,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的一支“另类经济”生力军。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大连市殡仪馆告别厅,拒绝带入外购的花圈。要用花圈,必须在殡仪馆购买。这种硬性“服务”有什么好处吗?当  相似文献   

6.
嗅出危险     
何乐  修城 《中国市场》2007,(24):38-39
股指攻上高点,泡沫论、调整说,甚嚣尘上。但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股市有泡沫”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面对高危股指胆战心惊。是坚守,还是撤退?这是每一个股民脑海中反复跳出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林皓 《浙商》2008,(24):34-34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泡沫”不断创造和破灭的过程。从早期的铁路、汽车和飞机“泡沫”、1987年的美元“泡沫”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和2007年以次贷危机为代表的房地产“泡沫”。当华尔街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时候,美国当地有句话叫做“穷人缩衣节食,中产阶级深居简出,而富人们正在策划下一个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8.
王冉 《商界》2008,(8):35-35
VC早已不是网络泡沫时代的“钱多人傻”融资者在看好自己项目的同是地,也得小心被投资者的鬼话忽悠。  相似文献   

9.
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的争论 ,笔者认为在我国大范围的“泡沫”并未出现 ,但局部的“泡沫”无疑是存在的。因为“泡沫”在房地产发展的上升阶段出现是必然的 ,只要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 ,不让局部的“泡沫”演变成盲目的、过热的房地产行为 ,仍然能使房地产业“软着陆” ,继续推进我国经济和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中国房地产过热的论断其实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那时“寒冬”将至的预言也曾着实让业界出了一身冷汗。其结果是房地产的“寒冬”不仅没有如期而至,迎来的却是连续三年的盛夏。那么这一次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在几个月之内破裂的寓言又是否会灵验呢?两次“泡沫论”都是以房?..  相似文献   

11.
虽然网络泡沫破灭了,致使不少企业转 向观望或者放弃了“e”方向。那么,网络时 代是否也随之宣告终结? 传统公司是否还值 得在电子商务上进行投资?被美国《华尔街  相似文献   

12.
聪明过人的乔赢高调复出,但业界人士较多认为“红高粱已经死了”;精明过人的鄢彩宏苦心孤诣要打造“百年鸿仪”,可才显山露水几年的鸿仪系今已崩盘(均见本期《商界名家》报道)。前者是创业泡沫,后者是发展泡沫,两者的遭遇除了让人感喟商海无常,更让人不得不再度重视一个可能让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家、企业家有些扫兴的命题:你的企业能“活”多久?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新能源泡沫,网络团购泡沫是小巫见大巫。在本刊与招商证券举行的论坛上,各路专家的言论都不知不觉指向了新能源的泡沫。据说,2011年是“光伏产业元年”,但坏消息已经接二连三地出现。尚德太阳能甚至被传将要破产,其商业价值和环保价值都在受到质疑。这个尚处于实验阶段的产业如果缺乏补贴——无论是来自于政府的补贴,  相似文献   

14.
有关中国房地产过热的论断其实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那时“寒冬”将至的预言也曾着实让业界出了一身冷汗。其结果是房地产的“寒冬”不仅没有如期而至,迎来的却是连续三年的盛夏。那么这一次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在几个月之内破裂的寓言又是否会灵验呢?两次“泡沫论”都是以房价上升太快和空置率过高为依据,本文就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此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冯海宁 《中国工商》2003,(1):120-122
2002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指出,内地某些城市的房地产已出现过热现象,中央会严防出现房地产泡沫经济。2002年 12月 5日,潘石屹、张宝全等房地产界的重量级人物聚首,以集体的力量刺向泡沫。“泡沫”一般是吹起来的。“泡沫剧”演绎的故事似乎也只是“过眼云烟”。但经历过1992年和1993年房地产“泡沫”洗礼的人大概还记忆犹新:价格飞涨,梦想破灭。今天,“泡沫”和“过热”的争论又在上演一场争霸战。当然,吹泡沫者的肺活量很大,戳破泡沫的力量也不小。  相似文献   

16.
于欣 《新财富》2007,(5):18-19
伴随国内股指屡创新高,国内外机构对后市的分歧也不断加深:谢国忠、申银万国证券、招商证券等认为当前股市存在泡沫,属“泡沫论”派;高盛高华、中金公司、《华尔街日报》等则属“非泡沫论”派。而对于泡沫是良性或恶性、如何应对泡沫等问题,“泡沫论”派也是观点迥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10,(2):78-79
外因干扰 市场变坏:随着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崩盘和“网络泡沫”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至2002年,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  相似文献   

18.
态度     
《商务周刊》2009,(22):13-13
“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否认“二次房改”.称楼市不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19.
李迅雷 《新财富》2006,(11):46-46,48
要获取超额收益,就应该寻求在经济高涨中最容易产生泡沫的行业。泡沫的存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目前股市的泡沫还只在“孕育期”,房地产的泡沫应该属于“膨胀期”,因此,很多金融品的价格实际上离泡沫破裂的阶段尚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与泡沫共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国家及不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经济中都可能会有“泡沫”产生,而且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泡沫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然而,在相同的因素下,“泡沫”却并非必然走向“危机”。从日本的经历中了解到:所谓的“泡沫”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是如何逐渐演化并最终形成“危机”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存在很多环节,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对危机的产生有所“贡献”,如果中国能够遏制其中的一环,金融危机也许就能够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