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洞心骇目     
《环球财经》2014,(8):64-64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5日.加沙地带拉法.一座监狱遭以军空袭炸毁,图为巴勒斯坦男孩在监狱的废墟中玩耍、哈马斯拒绝接受停火继续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表示将继续对加沙进行空袭.  相似文献   

2.
当地时间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190多人死亡。这次袭击发生在犹太教安息日期间,可谓出人意料。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以色列在战争中使用了非常规武器白磷弹。  相似文献   

3.
外刊封面     
《环球财经》2008,(6):20-20
《时代》:奥巴马的希望;《经济学人》:海湾国家的腾飞;《国家地理杂志》:蜕变的巨龙——中国;《财富》:华尔街的过错与救赎。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不知道以色列的人恐怕不多。打开电视,每天的国际新闻差不多都会有巴以冲突的报道。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拉宾、沙龙,这些地名、人名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但真正去过以色列的人恐怕也不多。 2005年12月11日,青岛市商务访问团一行7人,从青岛出发,经香港换乘以色列航班,空中飞行13小时,直抵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接着乘坐中巴车行2小时到达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入住假日酒店。  相似文献   

5.
外刊速览     
《新财经》2014,(4):109-109
《经济学家》3月刊封面文章是《民主的问题出在哪里》。西方民主是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理念,非民主国家的人往往对其非常向往。道理很简单,从世界范围看,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家更富裕,卷入战火的几率更小,廉洁程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外媒     
<正>《经济学人》2014.6.14恐怖主义新基地近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发动凌厉攻势,剑锋直指巴格达。《经济学人》认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组织,它寻求建立国家,其好战性正在阿拉伯世界散播。  相似文献   

7.
书评一《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作者:宋鲁郑出版社:红旗《中国能赢》是红旗出版社继《中国震撼》后,推出的又一部"解读中国书系"的重磅之作。本书深入浅出,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事实出发,用事实说话,通过独特的国际视野,观点鲜明地对中国为什么能赢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论,并对西方民主的真相和陷阱、中西方对比与差异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8.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民族冲突由来已久。其冲突的文化渊源之一在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家园”观念与巴以现实疆域之间的矛盾。犹太民族根据《圣经》认为巴勒斯坦是其故土或“历史家园”,但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形成之初,其内部便对是否重返“历史家园”有不同的态度。持“用土地换和平”主张者坚持“民主国家”和“犹太民族国家”的信念与价值观,并意图使以色列人民摆脱安全上的困境。反对者则从宗教、“大以色列历史观”、安全防御以及水资源等因素拒绝放弃“历史家园”和已经占领的土地。对故土和“历史家园”的迷恋使得以色列长期处于与巴勒斯坦的尖锐对立状态,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犹太民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以色列国家是个奇特的国家,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和国家,民族历史悠久,国家历史短暂。4000年的犹太传统,100年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治运动,以及50多年的现代国家。以色列是《圣经》的故乡,北部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部与约旦为邻,西南部与埃及相连,西部濒临地中海,位于中东。构成了一段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的陆路通道。应该看到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自然条件并不是很优越,大多是山地和沙漠,干旱比较严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年战乱,以色列竟然跻…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去年9月巴以单独媾和后,阿以和谈进程不断出现令人鼓舞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建立和自治权的不断扩大今年7月巴解组织正式组建杰里科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这标志着巴勒斯坦人民在自己的领土上结束以色列的占领,开始当家作主。自治政府是由24名成员组成,现在已经任命19位,阿拉法特担任自治领导机构的主席并兼任了内政部长。自治领导机构是自治地区的最高行政当局,在加沙和杰里科立法委员会选举出来之前,它也是自治地区的立法机构。自治政府成立以后,首先宣布废除以色列在加沙杰里科地区的法律,这是巴解组织在自治区行使法律权力时颁布的第一个决定。其次,巴以双方在8月29日达成协议,将约旦河西岸的民事权交给巴勒斯坦自治政权。至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达尔(Robert A.Dahl)是当代美国政治学大家之一,主要研究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及政治民主理论.达尔的《论民主》《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等著作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著作.他的多元民主理论批判地继承了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平民主义理论以及精英主义理论,反映了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政治多元化对民主提出的新要求.达尔认为多元主义民主把民主的价值与事实相结合,将"理想国"的民主与现实相结合,构成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与规则阐述十分到位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在这套理论体系中,达尔民主思想的核心原则便是社会分权制衡和利益集团的理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达尔眼中的民主是怎么得来的?众多政治集团或者经济集团为了利益互相竞争,继而影响了统治阶层的政治决策,使得国家和社会体系中不同的需求最终都会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一种国家与社会秩序稳定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陈珂 《中国报道》2023,(12):60-63
<正>中国在这场冲突中坚定站在公道正义一边,一直在为扩大人道救援、早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奔走疾呼。已持续一个多月、造成超1.5万人死亡的本轮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降温迹象。以色列内阁当地时间11月22日凌晨批准了一项与哈马斯的临时停火协议。协议称,哈马斯将释放至少50名被扣押的女性和儿童人质,换取以色列暂停对在加沙地带的空中和地面行动4天。这是本轮冲突爆发以来的首次停火。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有什么用?这恐怕是研习经济学的人不能避开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受传统之中“经济“此词带有的经国济世含义所影响,固执地认为经济学是一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的学问,就如经济学奠基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个书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是外交官拯救犹太人80周年纪念,为缅怀犹太人大屠杀遇难者,7月8日至8月8日,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在重庆图书馆举办《超越职责—"国际义人"中的外交官》主题历史展。展览内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1个国家36位正义外交官帮助犹太人的故事,包括中国人何凤山、意大利人乔治·佩拉斯卡、巴西人路易斯·马丁斯·德索萨·丹塔斯等。以色列驻成都副总领事崔梧蕤,重庆市政府外事侨务办领事处处长范青,重庆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任竞出席展览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15.
消费的另解     
在解释经济学领域,英国经济学家科斯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1991年,他“因为对经济的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中国人熟知这位解释经济学大师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张五常,他不仅是《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的作者,也是科斯定理的重要诠释者和解释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正>5月18日下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天府智库名家论坛之"身处在变化中的以色列"在成都举行。该论坛的主讲人是由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特邀的佩里(Smadar Perry)女士。她是以色列销量最大的日报《新闻报(Yediot Ahronot)》的中东事务高级编辑,负责报道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和平进程与现状。佩里女士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报道始于1977年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历史性会晤,她多次独家采访政界要人,如穆巴拉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亚西尔·阿拉法特、马哈茂德·阿  相似文献   

17.
罗莎·卢森堡在狱中写的《论俄国革命》一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重温卢森堡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论述,无论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还是指导社会主义民主实践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卢森堡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国家机器运转民主和公民的选举民主这两方面内容;社会主义国家获得民主的主要途径,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大众进行民主政治教育,二是群众对民主经验的积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社会主义民主还必须处理好一对关系,即民主与专政.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1,(6):116-117
1967年6月5日星期一早晨,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突然袭击,在短短六日内夺取了加沙地带、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大量土地。史称“六日战争”、“六·五战争”或“第三次中东战争”。通过这场战争,以色列的国土面积扩张了3倍,其造成的领土争端成为此后历次中东冲突的重要导火索。  相似文献   

19.
《沪港经济》2007,(12):14-15
2006年3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和哈佛大学教授史蒂芬-沃特,在英国的《伦敦书评》发表了他们撰写的文章“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该文指出,亲以色列游说集团的核心是一些美国犹太人,这些人致力于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维护以色列的利益。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他们在努力塑造美国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10,(2):117-117
经济学给大众的印象一直是晦涩难懂,可望不可即,读一本厚厚的经济学,成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正因此,《你身边的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等等;开始大行其道。通俗经济学逐渐流行起来了,类似图书充斥书店,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书万书竞出版。茅老先生的《大家的经济学》与它们不属同类,易懂自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深度则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