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恕俭 《中国西部》2014,(16):126-126
<正>推荐理由:"不为名利所迫,不为短期效益所惑;放眼未来,志存高远。……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治学,刻苦勤奋;教研,精益求精;为人,刚正不阿。……有理、有据、有节地同现实的弊端作斗争;不盲从,不妥协,更不能同流合污。"《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一书记录了一名教育人富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思考和实践探索。其中有对当前教育弊病的痛陈,也有对理想教育的仰望;有对高效课堂理念的解读,也有他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学沉思;有他用心探索的诗意语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探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阐述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文章认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促进共同发展;不是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幼儿受教育起点的不平等;幼儿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幼儿受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转变思想,明确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转变政府经费投入重心,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力度;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前教育基础;建设城乡一体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强化管理,构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检测与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3,(18):74-79
"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简称"常青树计划",是成都市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开展的农村兴教计划。该计划以全国名优退休教师为招募对象,教师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派的方式,赴成都农村各中小学支教,指导当地的教育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此举开全国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綦江区在2016年“国培”送教下乡工作中,以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在“望、闻、问、切”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綦江区在2016年"国培"送教下乡工作中,以提高乡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在"望、闻、问、切"上下功夫: 望——摸清情况抓统筹.我们在2015年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反思,广泛走访调研,准确把握当前乡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闻——倾听意见找需求.通过调查走访,召集乡村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的不同座谈会,征求乡村学校管理人员和乡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会商研讨,找准需求重点,对症下药,提高送教下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省教育厅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了2014年"国培计划",并将于近日开展培训。培训经费由甘肃省2014年"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包括辅导教师培训费用、送教下乡、督查费用及辅导教师工作补助等费用,辅导教师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报销。远程培训结束后,选拔500名优秀学员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培训要求将教师参与和完成学分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和教师资格再注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将有利于开展后期深入  相似文献   

8.
代安荣 《中国西部》2012,(12):42-45
教育均衡,是最近几年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热点之一。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只要教育资源均衡了,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就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家长就不会跟风择校,盲目为孩子报补习班。事实上,要做好教师流动和教育均衡,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格局每天都会发生着新的变化,城乡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每个省份都不能回避的事实。这种差距的存在会影响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次研究是以山西省样本关于城乡基础教育总体状况、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费五项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为基础的,在分析总结2009年度城市化进程中我省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后,根据调研结果寻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以"教育公平理论"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从引导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从经济投入、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解决措施,旨在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基础教育带来的不利,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3,(Z1):40-43
《中国西部》(教育):您认为什么是"良教"?可以从哪几个层面来评定?"良教"的标准是什么?雷雨:所谓"良教",就是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教育,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教育。"良教"的具体内涵和评定要求:一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从宏观上。  相似文献   

11.
徐蕾 《中国西部》2014,(20):10-10
日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县教科局副局长黄琼带领县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罗荣礼和县名师团队,送教到龙山、义昌、东溪等偏远农村学校。该活动有中小学12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名师上示范课20节。举办专题讲座21场,面对面解惑释疑106例。  相似文献   

12.
张天劲 《中国西部》2013,(33):36-45
【关注背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县域内教育高位均衡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突破口。在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四川省成都市1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的督导检查评估中,武侯区的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位居全市榜首,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赞扬。有别于教育均衡,高位均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模式?教育如何从均衡提升到高位均衡?高位均衡缘何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追求?它又是如何助推教育改革发展,成为其前进的又一新生势力的呢?  相似文献   

13.
钟静 《辽宁经济》2012,(10):28-30
"择校热"高温不退,仍然是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近年来,邯郸通过盟校、并校、设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创造性地实施盟、并、增、切、扶、强、训、改、投"九字方略",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择校热"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邯郸的探索,为促进辽宁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教育均衡背景下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现阶段基础教育只解决了教育公平中的起点公平问题,但是没有解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主办的"区域高位均衡与学校特色发展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到教育优先发展、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安全以及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平等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虽然我国政府从师资水平、资金投入、 办学条件等各方面颁布了许多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和法规. 但是我国在城乡之间、 学校之间、 区域之间普遍存在教育差别, 我国在受教育权资源分配、 过程上并不公平. 为了保障受教育权得到均衡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文件, 加大资金投入, 特别对农村地区进行教育改革, 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聚集正能量     
<正>"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告诉我们,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将是今年,甚至以后一段时间国家教  相似文献   

18.
朱俊中 《中国西部》2014,(24):14-14
<正>只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房择校"的观念不变,各地的天价"学区房"就不会休停,天价纪录反而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刷新。有着"孟母三迁"传统的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于孩子教育环境的打造,根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不惜重金购学区房,家长们是否能够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9.
鲜琦 《中国西部》2011,(18):100-103
“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加快‘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十分重要。”“我是农民的儿子,如果没有高考,就没有我的今天。也没有广大农民儿子的明天。正因为此,我要为促进武侯区的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是保证基础教削介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有同样的物质资源投入、均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保证社会各阶层有同样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弱势群体,如农村儿童、贼市贫民子弟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教育均衡发展意为减少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的教育整体发展。2002年以来,教育均衡发展逐渐进入学术视野和公共政策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