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笔者走进福建省漳浦县培智学校时,在校门口便能听到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在学校律动室,一群孩子正在认真排练舞蹈。乍一看,他们与正常的孩子并无二样,可是如果多观察他们一会,再看一下老师的手势,便能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聋哑孩子。这个正在用手语指导学生跳舞的老师叫柯文惠。从2005年开始,每周二的下午,她都会准时来到培智学校为孩子们上课。说起柯文惠老师,漳浦县文艺舞蹈圈的人或许都认识她,几乎在该县的每场大型文艺演出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近年来,她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奖,  相似文献   

2.
谢霞 《宁波通讯》2012,(10):25-25
刘佳芬讲的三个民生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 刘佳芬是达敏学校的校长,达敏学校是宁波市唯一的全日制弱智儿童学校。刘佳芬说,残障儿童的工作,是全市众多民生工作中很小的一块内容。但正是通过这个小窗口,让她由衷觉得民生工作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性。她为我们讲了这样三个民生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心投入未成年人教育 2002年,郭连荣第一次走进启智学校的时候,深深地被特教老师的工作所感动,于是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智障儿童。从此以后,启智学校的孩子们多了一个知心的“郭大姐”。  相似文献   

4.
陈文进 《走向世界》2012,(25):56-59
夏日酷暑季节,每个周一到周五的上午,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总会有一群孩子早早地来到这里练习游泳。他们是济南市泺源学校里的智障学生,组成了山东省目前惟一一家由智障孩子担当主力的游泳队。  相似文献   

5.
一位40多岁的农民,为捡来的智障孩子治病,他没娶媳妇,不修房子,花去了靠养牛、打工挣来的10多万元. 在慧心启智学校学习两年,孩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当孩子断断续续从心底里发出“爸——爸”时,他激动地流泪了:娃有希望,能说话了.即便前头路是坑,这辈子我就陪娃一块走下去! 一位母亲培养失明的儿子登上了省少儿歌舞大赛领奖台后,投身智障儿童教育工作.当曾患自闭症的孩子亲她,给她端凳让座时,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她说:“来世界上的所有孩子,都有天使般的可爱,有母爱就能打通智障孩子的心窍.”  相似文献   

6.
朴宣 《东北之窗》2013,(21):50-50
刘清华在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从教13年来,她身兼保育员、心理医生、老师三个角色,用真情关心爱护每个残疾孩子,照料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让孩子学会了做一个自立自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智障人士作为残疾人困难群体中最困难的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得到有效解决。文章以广州市康园工疗机构为例,分析了广州市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的特殊性,进而提出了对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政策援助的四点诉求:完善康园工疗机构管理机制、开展"阳关家园"重度智障人士居家抚养工作、建立健全智障人士社会保障制度和营造全社会助残扶残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朱艳 《魅力中国》2010,(36):14-14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对于活教育提出的具体原则,符合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能促进智障儿童提高学习效果。本文阐述了活教育的理论是培智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就如何将活教育原则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玉霞 《中国西部》2014,(24):96-97
<正>走进学生家庭,带去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一个小女孩跑到我身边,满脸笑容地说了声"老师好!",便开心地转瞬离开了。刚准备回应她,蓦地,只看见了她身后和她一样蹦跳的马尾辫。"老师好!"在课间操时间再次听到了似曾熟识的声音。是她,二班的一个小女孩,笑靥如花,一脸阳光。两次的相遇让我突然想起,这是我们家访小组所家访到的一个学生。那天过后,她的笑脸多次扑入我的眼帘。我心释然。不禁重拾起了这段家访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田明 《中国西部》2013,(36):66-69
“老师,你是父亲,让我有了聆听窗外声音的耳朵;老师,你是太阳,悬挂在我的心里……”这是教师节表彰会上,一位智障孩子献给戚荣的一首小诗,简单质朴的语言让已“知天命”的他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1.
<正>琪言语不多,是个非常听话的女孩,平日学习既努力又认真,只是效果不大见好。从初二开始,我担任她的数学老师。或许是感受到了我的友善与真诚,她开始变得快乐而自信。比如作业会完成得很认真,错题会更正得很细致。她也会和同学一起,跑来办公室向我请教一些数学问题。有时在课堂上,她开始尝试着举手发言。有几次她对我说,她能从我的睛神中,预感到什么时候老师会请她回答问  相似文献   

12.
正周惠惠的女儿今年10岁,在海曙区外国语学校读四年级。由于夫妻二人工作比较忙,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她只好请校外托管机构接送、照看孩子。今年暑假,她收到了学校开展托管服务的通知,了解过后她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报了名。"校外托管机构每月要1200元,现在学校托管每月只需100元,同样是照看孩子写作业,一个多月下来,我觉得100元的服务与1200元的服务差不多。"周惠惠说。"放学了,孩子谁接送?谁照管?"一直以来,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匹配,让"三点半难题"成为不少家庭的烦恼。今年初,宁波市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杨一一 《今日重庆》2008,(11):143-143
2008年10月,晚上已能感觉到秋天的凉意,记者打电话给南坪中学的饶世勇老师约时间见面,但几次都是“该用户正在通话中”。“我在和一位家长谈她孩子在学校的事。”见面后她说,这学期留给家长的是小灵通,接电话就不怕影响家人了。  相似文献   

14.
恨与爱,泪与笑,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而沪上的白领丽人,可谓是各人自有各人一部悲喜录。应该说,我采访过好几位白领丽人,她们也乐意对我倾诉喜怒哀乐,但言谈中又怕我暴露出她们的隐私。为尊重采访对象,文中我只能虚设所有白领丽人的姓名,好在每个人的姓名仅仅是一种符号而已。订贷会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剧变……汪丽敏,原某厂供销科科员,31岁。像她这样的年龄换上时髦服装,精心打扮一番,谁都不会知道她已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了。  相似文献   

15.
王淳 《东宇经纬》2000,(3):42-44
怎样的孩子才是一个出色的小学生?关于这个问题,好像我以前从没认真想过,又好像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答案。记得那是女儿在国内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次家长会,当时每个家长都像小学生那样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注视着孩子们的班主任老师。老师的手里拿着两叠成绩单,  相似文献   

16.
王延堂  张达 《东北之窗》2012,(Z2):58-59
一心投入未成年人教育2002年,郭连荣第一次走进启智学校的时候,深深地被特教老师的工作所感动,于是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智障儿童。从此以后,启智学校的孩子们多了一个知心的"郭大姐"。转过年,郭大姐看到学校教师的工作辛苦,工资不高,就自己掏腰包给大家每人订了一年的《新商报》,得到了教师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6,(7):48-48
也许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心浮燥的社会,除去党政干部外,很多人不知道党校是干什么的——说它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却没有显赫的权力运作:说它是学校,又没有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的光环闪烁,没有硕导、博导等威望名声。在这样一个学校里当老师,更显现了她的平凡和寻常。惟其如此,她说自己只是一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小草平凡寻常,我们党校老师就是这棵小草。但我们从不烦恼,决不自卑,恰恰为小草而自豪,为党校教师这一称号而自豪!”当我采访郑湘娟教授的时候,她如是说,言语中充满自豪,眼神里透着自信,从中我感受到她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成功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8.
谢霞  张月娥  刘昊 《宁波通讯》2012,(10):24-26
童年,本该是人一生中最快乐无忧的时光;孩子,承载的,也本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看似简单的生命“本该”的意义,对于智障儿童和他们所在的家庭来说,却是多么不可及的“拥有”。  相似文献   

19.
陈琼 《中国西部》2012,(27):122-125
在所有人都认为海伦·凯勒是不可教育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却满怀信心的为她找学校,并为她请到了一生的老师——安娜·曼斯菲尔德·莎莉文。如果没有这样的父母,海伦·凯勒不可能有那样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有那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可能有那样大的成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真的信了!  相似文献   

20.
自信可以使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弱点,它是成功的基础.自信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增强我们的个人魅力,使我们成为讨人喜欢的人.自信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生活中多些快乐,少些烦恼.对于自卑内向的孩子,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快乐起来呢? 胡雨欣是我班的一名女同学,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苟言笑,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孩子,有时静得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总是静静地趴在桌子上,盯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她的成绩在班上算得上中上等.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摇摇头,就算是对你的回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