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温州高教园区节假日燃放孔明灯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燃放孔明灯易引发火灾并且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文章首先针对高教园区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孔明灯燃放现状和危害的调查,可能燃放孔明灯的学生占大多数并逐年增长,大部分学生燃放孔明灯是为了寄托心愿。燃放孔明灯会破坏环境并且容易引发火灾。接着,文章对高教园区内存在大量燃放孔明的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学生的虚荣心、攀比心、好奇心是其内部原因,学校相关教育不足、政府部门管理不到位、路边商贩的诱惑是其外部原因。最后我们对燃放孔明灯的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学校应加强禁燃孔明灯的教育,政府部门应采用多种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脚步     
《走向世界》2013,(18):36-45
<正>无论冬老人是如何不情愿春姑娘则毫不迟疑地向我们走来当许多人尚未挥去冬日的倦意摄影人已经将春的讯息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一张张春之美景我们禁不住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向你们献上本期的"精彩瞬间"——编者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多、老化快、发展慢、养老难,这是农村养老正在面临的难题。"年轻人都出去了,80岁的老人还得下地干活,真难啊!"一位村支书这样感叹。农村养老,在获得社会关注的同时,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普遍建立推行,在一些地方已经取得显著成绩。老有所养,让我们和农村老人一起期待、一起体验这份温暖。  相似文献   

4.
王鑫 《中国西部》2014,(44):32-43
<正>当我们被这个高效的时代裹挟着亦步亦趋之时,三岔湖——这片充满诗意的人工湖泊,为我们保留了一片可以自由喘息的山水乌托邦。愿我们能在这片烟波浩渺的秀美湖畔,放慢我们的脚步,净化我们的灵魂,然后,诗意栖居,如歌生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约客》,将千年前古人的恬淡与悠闲,诗意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掩卷叹息,  相似文献   

5.
黄乐 《今日重庆》2009,(7):110-110
风吹起如青烟般飘远的流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而来年,还要这么过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也许,曾经有那么一张美丽的笑脸点缀过我们年轻的心,但这张笑脸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相似文献   

6.
当徐秘书接我们走进北京海淀区万 寿路上的张铚秀将军家里时,一位老人 正从二楼缓步下来,"首长下来了。"徐秘 书说。 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 老人就是90高龄久经沙场的张铚秀将军。 张将军除了头发已经全白外,他的言谈 思维,包括稳健的步履,给人顶多是70 岁的印象。在宽敞的会客厅兼书房里,张 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医学宝库的一朵奇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我国正骨医术四大流派之一,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其精湛的医术享誉中原大地,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的主要技术。多年来,依托医院领导人的独特理念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平乐正骨,历史源远流长平乐郭氏第六代传人翟明玉介绍说,"平乐郭氏正骨医术"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  相似文献   

8.
感悟篇     
<正>这份幸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也不是用地位去权衡的,这是一份宝贵而纯洁的精神财富。有时我们难免会有情绪、有抱怨,但是,如果用心去体会,可以发现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幸福的瞬间。有一天,你发现坐第一排的小个子长高了,真值得为他开心;有一天,沉默寡言的她对你打开了心结,变得爱说爱笑了,霎时间你的心房也洒满了阳光;有一天,那个总是偷懒的孩子终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努力向上了,这事肯定会让你乐上好一阵子;还有,你带着孩子们没日没夜排练的节目终于登上了舞台,台下的你眼睛渐渐湿润了……这不正是教师的幸福吗?它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动人。教师啊,我们的幸福从来都围绕在我们身边,来自于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相似文献   

9.
正老年人如何养老?特别是患病、失能老人、残疾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如何养老?一直是困扰子女和社会的难题。陕西省榆林市65所公办养老机构,基本都是收养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没有一张护理床位。榆林市政府资助建设的全市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保榆老年公寓,有1001张养老床位,也没有一张护理床位,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境十分突出。而现在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调研发现,进城的苏州老人十分的勤奋。60岁的老人打两三份工,70岁的老人打一两份工,80岁的老人还在做手工,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位62岁的奶奶,她白天是社区的环卫员,这份工作干两天休一天,休息的一天她还去做居家养老的护理员;在更零碎的休息时间里,她还会去小区里的手工处做"缝纫儿童毛裤接口"的针线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