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网络新闻发言人是时下有争议的政策问题,文章先提出了这个热点实施的“利”与“弊”,再用公共政策分析当前的网络新闻发言人这一热点,最后得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金冶 《中国城市经济》2011,(1X):251-251
在公共政策的过程分析中,政策网络理论作为较新的理论框架认为政策参与主体通过互动模式形成更为复杂的政策过程。在当代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政策网络理论提供了公共政策研究的新视角,本文借鉴西方政策网络理论,得到适合中国国情的优良合理的公共政策创新启示,从而保证公共政策对社会的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共政策的扩散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40-58,156,157
政策扩散指某一政策在空间上发生转移,当政策被系统内的某个成员或主体采纳执行之后,又被该系统内的其他成员或主体所采纳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当前政策扩散理论的梳理与回顾,总结出三种政策扩散的机制:强权型扩散、道义型扩散以及学习型扩散。根据这三种模式发生的内在因果机制,分别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拉丁美洲的规制政策为例,分析了不同模式之下政策扩散的假设性时空路径与扩散特征。强权型扩散的核心推动者是层级结构中的霸权者,政策扩散在时间分布上呈现较迅速地由点到面的扩散路径。道义型扩散的基础在于政策的合法性,其扩散速度非常迅速,但扩散的空间分布呈无序状态。学习型扩散基于政策采纳方的理性学习,其扩散模式在时间分布上呈现S形,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查术云 《魅力中国》2010,(23):93-93
政策民意调查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国目前的民意调查现状出发,就政策民意调查在政策周期中的应担当的角色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民意调查制度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国际公共问题,回应国际共同需求,提升国际公共福祉。作者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国际领域内公共政策的变迁机制。从政策过程上看,在问题确认阶段,国际公共政策呈现出构成型政策的特征:其约束力较小,且约束力通过政策环境发生作用。在形成共识之后,具有再分配型政策特征的国际公共政策出台,其约束力增强,但约束力发生作用的途径仍为政策环境。当国际社会寻找具体措施解决问题时,出台的相关政策呈现出规制型政策特征:针对具体的行为个体有较高的约束力。最终,当规制型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国际公共政策经过修改,会转而呈现分配型政策的特征:其约束力仍旧针对具体行为个体,但约束力的强度大为减弱。继而,作者将这一规律及其相关的命题运用于国际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之中,以世界气候变化政策对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朱波 《理论观察》2008,(2):31-32
公共政策合法化应该包含合法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与合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完整内涵。扩大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于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有着重要意义。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增加公共政策的透明度;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舆论发展现状,并通过分析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人才的固有特点,筛选出评价人才政策效能的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等,构建人才政策实施效能评价模型。运用评价模型计算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及武汉市的政策效能得分,区分各个城市人才政策效能差异,这对于寻找政策效能差异的根源以及改进人才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其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其解决也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有效手段,诸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由于政府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职能,且其发挥职能的重要之一就是制定公共政策,以争取改变或控制集体的行为模式,因此,公共政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念为切入视角,围绕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论述。网络公共领域为公众平等参与公共政策提供途径和平台,拉近决策者与公众距离,使公众能监督和批判公共政策,有助于形成社会认同与共识,形成社会舆论,随影响范围的增大和影响程度的增强形成社会舆论而作用于公共政策。网络公共领域还存在诸如人为操纵、非理性、有限民意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公共住宅秩序的概念,认为公共住宅秩序是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公共住宅政策有效与否应当针对特定的公共住宅秩序而言.而后,结合人类"知识问题"和有限理性等两方面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分析,认为公共政策规则性低效率是客观存在的,并认为提高公共政策效率的途径在于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反映动态的公共住宅秩序,用以运用尽可能多的政策相关者的知识.最后对美国和我国的公共政策设计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共政策设计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力 《重庆与世界》2014,31(10):62-65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特征,政策制定科学化与民主的要求,以及"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得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必要。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必要。在对政府和公众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营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雪军  徐利君 《改革》2004,(4):84-88
公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公营企业的认识还存在着种种误区,严重地阻碍了公营企业的深化改革。为此,必须从澄清观念入手,从分流公营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等做起。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增辉 《改革与战略》2008,24(3):142-144
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保证社会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通过培养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健全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制订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建立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孙全胜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59-264
人才政策能对人才资源进行分配。人才政策在分配人才资源时既要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目前的人才政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计划经济的遗留,较注重人才的身份和级别,而不是本身的能力,有时会忽视公平,导致人才没有安全感和获得感。在这种情形下,人才政策应该更多地体现公平价值。公平是人才政策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能在分配范围、分配资源、分配程序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引导意义。进入新时代,人才政策更加趋向公平,主张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能够统筹人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陈富良 《改革》2007,(10):115-120
规制工具是为达到规制目标的政策手段。由稀缺性引发的成本节约问题必然转化为最优规制政策的选择。从规制的服从成本、监督与实施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角度,分析价格规制和准入规制的不同形式的成本有效性,并得到经验事实的支持。通过引入规制影响评价制度,以及通过组合规制工具使规制工具与规制目标相匹配,可以提高规制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西文  杨楠 《科技和产业》2022,22(2):270-275
公共租赁住房是推动城镇化进程、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或家庭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以西安市为例,梳理2009—2020年陕西省、西安市地方性政府颁布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从政策演进、主体协同、文本类型、工具结构等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演进已渡过萌芽期与探索期,进入体系全面建成与完善的平稳阶段;政策主体涉及面广,跨部门协同合作现象明显,且在逐步增强;政策类型丰富多样,但多以意见、通知等中低效力文件为主;政策工具多样化,重视环境型的市场管制政策制定,对于重视投入的供给型政策与重视推广的需求型政策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陈俊华  吴莹 《改革》2012,(1):75-80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但如何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分配的公平有效,尤其是确立合理的准入门槛和退出办法,仍值得探索。公租房准入与退出机制的核心内容为:在准入原则上,加入对申请家庭总资产的限制以及对家庭收入上限的动态调整机制;在配租过程上,对不同类型的申请家庭进行打分,确定量化标准;在退出机制上,采取奖惩并举的方法,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打击滥用公共资源者。  相似文献   

19.
香港早期公屋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网,支持香港经济转型并促进经济发展。1987年开始实施的长远房屋策略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使房地产成为影响公屋政策重要因素。此后房委会改组为财政自主机构、停建居屋和及消减公屋建设量等改革措施对公屋政策发展的产生影响。保障居民的居住权是住房政策的核心,住房保障政策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而非经济政策的补充。内地应该借鉴香港等地的实践经验,在经济上避免对房地产业的过分依赖,并由政府主导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居住权利,同时通过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