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在步入正常化的调整通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情况,经济复苏基础的不断夯实表明联邦基金利率提高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逼近;其次,讨论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时间,并认为2015年晚些时候可能成为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绝佳时机;再次,讨论了未来货币政策的可行路径,基于经济形势的前景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存在稳步上升的动力;最后论述了决策者在当前环境下应该考虑的风险和相关因素。结论表明,为了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将以数据为依托。  相似文献   

2.
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中,美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一段时期内,流动性短缺和信贷可得性急剧下降且循环往复,诸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破产或申请救助,房地产市场降至冰点,失业率迅速攀高至两位数,宏观经济陷入负增长,美国甚至面临再次陷入"大萧条"的风险。针对危机中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复杂"病灶",关联储在强化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应用的同时,实施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详细地梳理和评价了自危机以来美联储所实施的"复合型"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综合"疗效",包括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救助、常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非常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等等。本文还探讨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现实和理论基础,指出今年稍后时间美联储或将首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在未来的三年内逐步提高至使中期通胀达到2%左右的名义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和传导机制与传统货币政策是不同的。它是在"零利率"条件下,通过改变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来创造货币,以补充市场流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比较分析了美国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机制和效果,并提出了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未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作用机制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底美国在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现状及通缩趋势,但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增加通胀压力。我国应使外汇储备多样化,控制好国内金融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防止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为刺激经济推行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启动了一系列全新的政策工具,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政策效应及其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献进行梳理,并在全球经济复苏好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退出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过去2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实施方式等政策实践方面随之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政策利率已降至最低水平而经济状况仍未好转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措施的选择上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本经济的主要指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6年3月,日本银行宣布结束实行了长达5年之久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保障货币政策的平稳转轨,日本央行一方面采取了稳健的分步骤过渡措施,另一方面着手建立新的货币政策运营方针。在未来,日本货币政策在要紧密关注世界资金流动趋势、加强对国内物价水平的风险控制,同时重视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从而为日本经济创造稳健发展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9.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7):19-22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四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在刺激其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来加强中国经济稳定,以减轻其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退出时机、操作目标、退出模式等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8年10月~2014年3月的30个工业行业出口面板数据,运用FGLS方法,根据不同工业行业要素密集度考量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呈现出显著负面影响,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美国实际工业产出对我国三类工业行业出口呈现出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monetary policy on the economy of South Africa,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perio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and thereafter from 2009 to 2018. A VAR model, including South Africa’s inflation, output, a stock market index, exchange rate, and South Africa’s policy rate is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ac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s quantitative easing programs had only slight overall effects on South Africa’s economy. However, the way monetary policy is measured appears to have important effects for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pillovers as the result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monetary policy measure used.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海啸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改变了发达国家对危机前货币政策的共识。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和前瞻性指引成了危机期间美欧频繁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从金融海啸中走出来并重拾经济复兴之路。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复爆发和传染表明,这些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尚需要超国家的欧洲政治经济机构的整合。美国的成功取决于美国联邦政府和货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愿意共同合作并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而且共同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欧元区走不出危机泥潭、经济继续衰退主要源于:一是危机解决的公共品属性诱发了成员国的集体行动和道德风险;二是货币政策引发的利益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影响;三是作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当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缺乏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政府,能够在促进公共利益上做出正确的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a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affects the degree and the speed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to import prices in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y, using a newly constructed data set from Taiwan's trading commodities. First,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set up following Goldberg and Knetter (1997) and Campa and Goldberg (2005). Next, the period-by-period and the multiple-period cumulativ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degree of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can be traced out. The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is then estimated by Bun and Carree's (2005) bias-corrected approach, which enjoys easy calculation and robust testing performances, leading to more reliable empirical results. Our cross-commodity evidence strongly supports the partial pass-through in the short run and the complete pass-through in the long run. Moreover, following a change in monetary policy, this pass-through effect increases during several initial periods and declines to zero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5.
History suggests a conflict between current Basel III liquidity ratios and monetary policy, which we call the liquidity regulation dilemma. Although forgotten, liquidity ratios, named “securities-reserve requirements,” were widely used historically, but for monetary policy (not regulatory) reasons, as central bankers recognized the contractionary effects of these ratios. We build a model rationalizing historical policies: a tighter ratio reduces the quantity of assets that banks can pledge as collateral, thus increasing interest rates. Tighter liquidity regulation paradoxically increases the need for central bank's interventions. Liquidity ratios were also used to keep yields on government bonds low when monetary policy tightened.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UK monetary policy on UK stock returns and the possible reasons behind such a response. Firstly, we conduct an event study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unexpected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on aggregate and sectoral stock returns. The decomposition of unexpected changes in the policy rate is based on futures markets data. Secondly, using a variance decomposition in the spirit of Campbell (1991) we attempt to identity the channels behind the response of stock returns to monetary policy surprises. Th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shock leads to a persistent negative response in terms of future excess returns for a number of secto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再选取2005年1月—2014年9月的月度数据,建立SFA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效应不明显,股票市场存在短期的财富效应,但投资效应不明显。整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传导机制并不顺畅。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张鹏 《投资研究》2012,(2):155-160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市场的溢出性影响。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中国的信贷市场而作用于中国内生的广义货币供给。宽松的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信贷供给有正向影响。美元流动性通过该机制形成了对中国过剩流动性的溢出效应。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对美国货币政策可能的调整进行前瞻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增加了其潜在的系统风险,存在弱化金融市场效率并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可能。因此,在我国建立和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要把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积极作用,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