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担保圈风险沿着担保链条快速蔓延传递,给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带来持续压力,进而对区域金融环境造成很大挑战。"新常态"下,各方应如何有效管控担保圈风险?本文将结合金融风险管理实践,对各方担保圈风险管控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担保圈风险化解与管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下担保圈已经成为实体经济风险向银行领域传递的重要渠道,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劣化的"重灾区",迫切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深度研析。本文首先基于监管部门长期积累的客户授信和担保信息,运用有向遍历算法绘制担保圈图谱,解决防范化解的信息瓶颈;其次,创造性提出以担保圈风险传染的直接代偿驱动机制和防御情绪驱动机制辨析风险传染路径,并引入复杂网络技术构建担保圈风险传染模型,寻找担保圈风险扩散的影响因素和阻断蔓延的方法;再次,利用熵值法建立担保圈风险定量测度模型,选取三个典型担保圈进行了化解实践;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担保圈风险识别、防范和化解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相担保行为已成为困扰银行业的一大陷阱。同一地域的诸多公司之间连环担保形成"担保圈",一旦某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其他圈内公司亦可能同时被"引爆",进而导致银行坏账的大量产生,将危害地区金融稳定。本文将通过讨论如何考核风险,并通过统筹银行内部资源,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强化第二还款来源,调查企业偿债能力等手段化解担保圈风险和进行事后补救,以防止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4.
交往主体作为“经济人”,在市场的博弈过程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个体理性的选择,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个体理性往往导致集体非理性结局。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剖析了山东省聊城市东海铸锻破产案,在政府主导或外部力量适度干预下,通过谈判磋商,最终促进多家银行与企业达到交往理性的均衡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风险处置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担保圈进行了重新定义,然后通过典型调查法对担保图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接着基于区域性风险视角,对担保圈风险进行了重新定义,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都应列入担保圈风险,对区域性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为担保圈风险,并对影响担保圈风险界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区域性风险防范视角,提出了防范担保圈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此起彼伏的担保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防范担保贷款风险的长效机制,将化解担保贷款风险作为深化信贷管理的重点工程,组成专门团队对辖内担保逐案进行研究和破解,以尽快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7.
针对此起彼伏的担保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建立防范担保贷款风险的长效机制,将化解担保贷款风险作为深化信贷管理的重点工程,组成专门团队对辖内担保逐案进行研究和破解,以尽快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企业担保圈风险问题开展的系列研究发现,企业担保圈是一个"小世界",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信贷企业通过若干圈担保链奈都能产生必然联系,而且担保圈中的"多米诺效应"与"阻尼效应"是对立统一的。一旦担保圈的风险暴露,不仅影响到担保圈内企业发展,也严重威胁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甚至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本文通过设计担保圈风险指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风险指标未来五年走势进行前瞻性递推预测;采用拓扑网状软件揭示出一个地区重点担保圈中成千上万家企业担保关联风险传染和扩散路径等情况;提出化解企业担保圈风险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的公司与公司之闻的担保圈的利弊,揭示了担保圈形成的法律、市场、信息技术,以及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论证了担保圈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经济复苏走势尚不明朗形势下,商业银行完善担保圈风险管控的三点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国内融资担保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将从事非法金融业务作为经营的一种常态,造成行业单体风险频发。本文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盈利模式、业务方式、风险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并提出风险化解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下行形势下,“担保圈”风险频发,互保企业面临或有负债风险和融资难的“两难”选择。贷款保证保险既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了新选择,也能够有效防止企业风险蔓延传染,是企业互保的良好替代。2013年,山东寿光试点“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创新推出了“贷款+保证基金+保险”的业务发展模式。该模式相对于企业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具有一定优势,且具有财务可持续性、风险可控性和激励相容性,能够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互助联保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中小企业间广泛的经济互助与合作为信用担保的互助与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互助联保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具有良好适用性的发展模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多元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俱乐部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山东省J市中小民营企业担保圈的形成、扩张、破裂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顺周期掩盖了中小企业担保圈的脆弱性、不对等性以及风险的传染性和系统性。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小企业担保圈应该有限发展,优化其规模、边界和对等性,并辅之以主办银行制度和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信用担保机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评估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以及如何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是摆在监管层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通过对全国39家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我们发现,民营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普遍较低,资本金越大则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担保余额越小则信用级别越低等特点.为了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担保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关的政府要加强监管,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保险特殊经营模式使保险公司呈现固定资产占比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保险产品"场景化、碎片化"、渠道成本低廉等财务特征,也使保险公司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财务风险,如对股东的权益性资金依赖性较强、定价风险加大、盈利空间不定以及骗赔套保和洗钱风险等.鉴此,应拓宽筹资渠道,优化保险产品定价,提高保费收入持续增长能力,降低运营和合作成本,构建第三方保单认证和风险评估体系,加强资金规范化管理,强化外部监管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银保协作与可选择性风险转移(Alternativ Risk Transfer,即 ART)保险的内在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ART 保险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依据设计银保信贷系统的 ART 保险机制。结果表明,ART 保险可以有效分担银保信贷系统的信用风险,降低银保信贷系统的风险运营成本,提升银保信贷系统的运营效率,并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目标。可见,推行银保协作型信贷模式,对于治理信贷配给,从而提升信贷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巨灾风险管理中金融创新品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保险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保险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则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象征。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工程技术的推广,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在保险业尤其是巨灾保险和寿险风险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涉及品种介绍、效用评价、定价技术以及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COSO风险管理框架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SO发布的风险管理框架完全适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一个标准。依据此标准,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性测试,可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得到遵循的程度,进而确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以依赖的程度,以此来发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