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经过新一轮深化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网点最多、涉农信贷投放最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紧密、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的农村金融纽带,但其在资本实力、风险、内控制度建设、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在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们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作出稳健性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稳健发展和尽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皓 《西南金融》2012,(2):47-49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乡镇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如何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加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施是人民银行监管理念的一次重大转变,其各项监管指标的实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根据自身已有条件并结合宏观审慎监管指标要求进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其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推出背景、总体目标、评估结果划分标准及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解读,分析监管核心的转变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提出法人金融机构积极顺应监管理念的变化、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5.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迅猛发展,在满足大众旺盛的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财产品创新对宏观审慎管理影响的六个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下一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对银行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银行的资产管理存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目标不一致性、被监管者缺乏宏观审慎的动力、资本工具创新弱化新资本监管框架效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利益引导方式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及时跟踪研究金融工具创新潜在风险,准确识别系统性风险的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应用时点等方式来识别风险、预防风险。  相似文献   

8.
"一行三会"分设后,中央银行履职的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基层机构普遍在金融协调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投入较多的精力,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弱化。本文就中央银行基层机构如何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这个问题,结合基层央行"两管理、两综合和一保护"的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应对资产价格泡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来看,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应对金融失衡。国外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跨境流动急剧增加,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不断加码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给各国的政策制定和金融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基于应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和对国际经验的总结,旨在为更好的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资本流动管理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研究的热潮是对以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一次深刻反思,将有可能导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政策实践上的重大调整.这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最热门的课题.近期国外机构的研究认为:(1)现有的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周期;(2)可以从经济金融变量中提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早期预警信息,这为采用"逆风而动"的货币政策策略创造了条件;(3)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调整,以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4)调整后的货币政策策略仍不足以应对金融失衡,需改进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一起共同应对金融失衡.国外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趋势。国内外的学者对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目标、工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体看来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借鉴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模型框架,分析了资本要求和贷款价值比率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同时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一致性。单一的政策很可能会损害实体经济,在实践中必须进行动态平衡。因此,必须转变监管理念,着手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与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0-2013年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汇占款与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物贸易代客结售汇顺差是形成外汇占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改革中的宏观审慎管理逻辑和工具进行了分析,发现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国内流动性管理水平。最后,今文对完善货物贸易宏观审慎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 PA,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调控政策,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为基础。M PA于2016年正式实施,这种体系的建立对商业银行的市场运行造成一定的冲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简要回顾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及政策框架,又结合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教训,提出以通胀率为主要或唯一目标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是否合理和以单个金融机构为监管对象的微观审慎监管模式是否完善的两大质疑,得出货币政策必须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借我国正努力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契机,对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逆周期调控机制、政策工具的开发和利用、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工具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探讨中央银行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尹振涛 《中国金融家》2012,(10):148-149
“宏观审慎政策”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但一直未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直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才将其再次推向风头浪尖。宏观审慎政策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为避免金融体系存在的“合成谬误”现象而提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张宜 《海南金融》2016,(6):58-61
本文剖析了我国现行外债管理的现状、风险及问题,建议以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政策安排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规避和减小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