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尽善 《经济界》2012,(3):10-13
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应是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各地方大量文化企业或者文化项目还不具有明显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应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企业或项目品牌。而一些文化企业或者文化项目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已经具备了品牌扩展的条件,应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对品牌进行保护、延伸和扩张。已有的知名文化品牌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意义,自觉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发掘发挥品牌的作用,充分运用文化名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打违、保护和延伸扩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刍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金融创新是金融深化的突破点。作为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一种管制手段,金融监管提出了机遇与挑战。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盛岚 《中国企业家》2005,(19):76-78
那些被奉为上宾的金融巨头们利用中国混业监管上的缺失,加速在中国金融业的网状布局“你下过围棋吗?对于在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布局,把关键的‘棋子’布好。”渣打银行中国区的一位管理层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毕马威近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未来一年里,金融业将成为中国并购市场的热点和重点。报告预测,中国将从2005年下半年起进入金融业并购的活跃  相似文献   

4.
<正>2006年的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新目标,并提出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2007年1月19-20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在会议中特别提出了"金融业要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张,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一场轰轰烈烈的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工作在全国兴起,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所处的外部金融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综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品牌战略.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总体计划。从实际操作来看,品牌战略就是选择、培育、宣传和保护其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本身发展壮大的过程。我国对品牌战略研究的相关论述多见于强调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而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手,培育良好品牌形象方面进行论述的内容较少。  相似文献   

7.
工业品牌的特点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工业品牌研究的关注远不如消费者品牌,但这是一个和消费者品牌同样重要的领域。文章介绍了工业品及工业品牌,阐述了工业品牌的特点,并提出了工业品牌的战略,包括整体品牌战略、全员品牌战略、全过程品牌战略、公司品牌战略、品牌联盟战略、成份品牌战略、品牌关系战略、多渠道品牌传播战略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给国际金融业带来三大变化:专业化金融机构与多元化金融机构并存,且后者日益重要;各类金融机构普遍加强金融信息技术投资和发展电子(网络)银行;实现混业经营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转变。在安全与效率的基础上,国际金融竞争以全新方式展开。 国际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客观要求中国金融业迟早要融入国际竞争,入世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在国际金融业大举重组的背景下,认识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是制订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关键。面对国际金融业并购的浪潮,我们需要精心运筹,加速改革,有步骤地推进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并建立伞式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谈我国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解析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同时对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作了综合评价,最后对中国金融业进一步进行金融深化的“拦路虎”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以致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一、中外金融业并购重组目的的比较 (一)金融发展战略目的的比较 1.发达国家对金融霸权地位的争夺,意在操纵国际金融市场。美洲银行和国民银行的合并,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使美国的金融机构成为全球金融界的“巨无霸”。可以说,美国在世纪之末掀起的金融业并购重组狂潮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出于抢占世界金融霸主地位,为21世纪美国金融机构在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06,(14):42-4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希望金融机构也能成为三山的核心资产。目前在国内赚钱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建立一个由中国走向全球,并被国际市场推崇的金融机构和品牌。”  相似文献   

12.
郝瑞军 《河北企业》2023,(10):52-54
建立中国式产业体系,要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和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的关系。一方面,反对经济“脱实向虚”,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基础,认清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危害;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金融服务业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分析我国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和发展绿色金融四个方面,提出利用金融服务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人才短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和抢夺已经成为难以逾越的一道关口。进入2005年,金融人才需求在各行业人才需求排行榜上走势凌厉。中国银行副行长张燕玲说,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与2006年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国内的金融机构将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对此国内金融机构尽管已有所准备,但在某些方面仍将存在短板——瓶颈之一即为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匮乏。其体表现在国内金融机构对于传统金融产品的运作轻车熟路,但对于更多的前沿金融衍生产品却比较陌生,具有国际化金融背景并接受过系统金融理论熏陶且了解国际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泉州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创建和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使得一大批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品牌产品脱颖而出,形成了“以品牌促进质量提升、以品牌带动经济飞跃、以品牌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格局。这个自80年代初就与民营经济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闽南侨乡,正在崛起成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受金融同质化影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金融机构在金融的浪潮中“百舸争流”。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如何开源节流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果、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竞争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开源节流的“节流”出发,简要论述了成本核算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成本核算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问题解决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魏小真  周锐 《数据》2009,(8):8-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作为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所在地。以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金融业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于发挥首都总部经济优势、科技文化优势。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服务好中小企业、服务好“三农”、服务好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文章发现近年来河北省金融行业各子行业快速增长,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逐渐完善。河北省金融发展的外部约束条件主要是国家对金融行业的严格监管,河北省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在于缺乏高端人才,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不足,证券市场融资偏少。作者认为河北省应该加强和完善金融发展的战略,激活农村金融,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消费金融。  相似文献   

18.
何砚  刘巍巍 《价值工程》2020,39(6):20-21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集聚了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与货币政策管理部门,汇集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更是中国金融业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性高地。新时期北京市金融业对外开放将面临崭新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在理顺机制体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北京市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针对性措施,为北京市金融业形成高质量对外开放格局的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缺乏品牌效应的企业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长远生存的。本文以我国建筑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为论述切入点,分析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并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葛春晖 《陕西审计》2004,(B12):17-17
近年来,金融领域混业经营在国外受到了广泛认同并得以飞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处境也大致相同。199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目前该模式也同样承受着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的冲击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领域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外金融机构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也在加大,这些金融机构已在混业经营环境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势必给国内金融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