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 《资本市场》2005,(2):23-23
中国如果再次加息,会直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从而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抑制投资过热并无多大作用;相反,未来几年最需要启动的需求却会因此而收缩。从各方面考虑,加息难称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陈焕 《经济咨询》2006,(3):33-35
200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仍为2.25%。这次加息是继2004年10月28日加息的再一次加息,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走出从1996年开始的长达6年之久的降息周期,步入新一轮的利率上升周期。货币政策是调整宏观整体经济的预期和趋势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央行通过提升贷款利率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需要防止通胀,防止过度投资,防止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救助、缓解危机和刺激经济复苏,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量化宽松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致三年后的今天,全球面临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尤其是部分新兴经济体,为了顶住热钱流入的压力,各国中央银行相继不断加息,如俄罗斯、越南、印度央行数次上调基准利率,并多次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4.
从2001-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把这10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继而探究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CPI一路快跑,一再突破人们的心理防线,面对难以抑制的通货膨胀预期,下一步将会是加息还是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如何判断,市场预测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货币乘数效应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进了频繁调整,表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在增强人民币的支付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贸易条件、提高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缓解贸易矛盾、加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会对出口、吸引外资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的频频降息,美国经济的持续萎靡,我国CPI的继续攀升等等这些都给从紧的货币政策蒙上阴影.另外,根据"三元悖论",一国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以及资本的可流动性之间只能选择其中的两者,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进入不断上升阶段。为了保持经济金融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管理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的稳定性,中央银行在2004年提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2011年经济金融变化情况,提出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此,本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并通过建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指标的模型,多角度说明其有效性。最后,指出此政策的主要问题及给出几点建议,为未来中央银行制定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它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般概念,随后提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主要分析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涛 《财经科学》2006,(11):1-8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胀升温、热钱涌动,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2010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11月10日、11月29日,央行分别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4次和第5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缩市场流动性。这一连串货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多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由此转向紧缩,将对石家庄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未雨绸缪,调整经济战略,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于辉 《经济咨询》2006,(1):34-35,33
1997年下半年伊始,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国内多年积累矛盾影响,国内外经济增长环境空前严峻,物价持续走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这种需求紧缩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多项旨在反通货紧缩,反经济衰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如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取消贷款规模限制等,但直到2002年中旬中国也未走出通货紧缩阴影。至2003年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过猛等问题已非常突出,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央行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配上窗口指导及其他有力行政性措施,意图予以收缩信贷。但从全年看,2003年仍为亚洲金融危机后货币、信贷同比增长率最高年份,而且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贷款增长速度高于货币增长现象。2004、2005年,中央银行依然采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对冲操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依据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调整了实施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宣布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稳健的最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加快,资产泡沫化加剧,通胀预期上升。但是,紧缩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除了考虑国内物价因素以外,还应考虑到国际因素。当前,外围主要经济体增长率下滑、失业率高企,因而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在使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防止资产泡沫风险时,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防经济硬着陆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央行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已分别从1月18日起和2月25日起,两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叶檀 《新经济》2010,(4):20-20
股市在加息与升值的传闻中如惊弓之鸟。 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人民币汇率并未被低估,回绝了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一时间,外汇市场做出激烈反应:投机炒家纷纷止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出发,详细探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变革中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变革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申向伟  来志勤 《经济师》2011,(3):99-101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设置了一个更短的事件窗口,就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A股市场的总体影响和基于中国证监会分类的13个行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无论对总体股票市场还是行业股票的短期影响,在统计上都是不显著的,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媛 《经济论坛》2006,(15):47-49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条件的,由以寻求实现持久的真实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等广泛目标的行动。它是通过对国家的货币、信贷以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我国没有货币政策只有信贷政策,资源配置是计划机制。进入20世纪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