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PO重启“靴子落地”,从证监会网站资料显示,有83家IPO企业已经过会,将成为IPO重启后第一批上市新股,其中约有50家企业能在明年1月率先陆续上市。在资本市场,一场打新大戏正在紧急布局中。  相似文献   

2.
放弃上市     
美国的中小企业目前形成一股放弃上市的潮流。这种现象,不仅美国有,中国也出现了。最近,国内也有5家已经过会的公司撤回了融资申请。在这几家企业中,有4家公司的融资申请已经通过发审委的审核,最早一家在去年上半年就过会。另一家企业本来即将上会,但前不久主动将申请材料撤回,决定不再进行IPO(首次发行上市)。  相似文献   

3.
2月份中国企业内地IPO呈现火热局面,境内市场成为中企IPO主战场。据清科私募通统计,2015年2月全球共有24家中国企业完成IPO,与2015年1月份的29家相比减少17.2%;总融资额为22.02亿美元,环比减少0.3%(如图1)。在这24家上市企业中有21家企业登陆内地资本市场,1家登陆香港主板,1家登陆伦敦AIM市场,其余1家登陆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如图2)。从IPO融资额分布来看,2月中企在内地IPO融资额最多,共募集  相似文献   

4.
IPO“哑火”     
王昊天 《新理财》2012,(12):51-51
2012年,有可能成为2008年以来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步伐最缓慢的一年。截止目前,已有四家中国公司推迟或取消IPO,登陆美国IPO市场的中国公司只有两家。国内市场IPO窗口虽然开启,形势并不乐观。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中国企业努力IPO的热情未曾衰减,如中交、YY等。2012年1月30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以及吸收合并路桥建设的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以这种方式回归内地资本市场,是一个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过高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问题,其中创业板和中小板更是突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创业板和中小板的IPO抑价率,研究寻找近年来影响中国IPO抑价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成熟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IPO抑价程度依然过高,且创业板市场抑价程度明显高于中小板市场.另外,本文发现投资者情绪和企业自身因素是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尽管两个资本市场IPO抑价的主要原因相似,但存在同一因素(如企业规模)对两个资本市场抑价产生截然相反影响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司财务欺诈,到底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部分企业到资本市场IPO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这一方面对其企业自身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截至6月30日,2011年共有1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进行IPO,募集金额达到18.67亿美元(包括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ADR的2010     
经历过"一泻千里"之后,以ADR方式的IPO正在逐渐增多。"我觉得今年应该是不错的一年,大概会有20家公司成功赴美IPO。"摩根大通存托凭证业务亚太区主管谢国良(KennethTse)对今年的形势非常乐观。经历过"过山车"似的震荡之后,全球的资本市场终于日益复苏了。  相似文献   

8.
郑玮 《证券导刊》2014,(40):64-64
进入9月以来,IPO排队企业名单中不断出现新面孔,截至9月2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达到620家,上涨趋势明显。而截至10月10日,未过会且正常待审企业由430家骤增至566家,这也意味着IPO堰塞湖依旧高悬。  相似文献   

9.
尚广 《深交所》2006,(11):16-19
作为中小企业板的主力军,浙江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板近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均来自浙江。特别是今年5月IPO新政策实施以来,浙江更是加快了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20家在审企业,过会待发行企业4家,已进入辅导程序企业30余家,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走  相似文献   

10.
注册制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结构化牛市、严重两极分化、赚钱难度变大等现象.IPO再也不是企业一劳永逸的"上岸线",而只是企业参与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在全面推行注册制背景下,有资本运作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仍较难借助IPO参与资本市场;但如果不选择进入资本市场,不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企业,则会面临更难的融资困境.是否IPO需要企业从整体环境、企业经营发展、上市成本、资本利用率、IPO时机等角度深入、系统地思考资本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光磊 《证券导刊》2014,(17):59-59
该来的迟早会来,不管你是内心恐惧,还是满怀欣喜。4月18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首批28家拟IPO公司的招股申报稿,这是自2012年10月25日以来首次有企业预披露,21日,又有18家预披露公司名单公布,市场由此预期IPO或将很快再度开闸。  相似文献   

12.
持续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担忧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不仅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而且继续抑制着资本市场活动。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证券市场,2012年迄今已经有超过700家企业进入IPO通道,其中许多已经过会,却仍在排队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在当前困难的市场情况下,发行人和投资者将更为谨慎,他们正在等待全球市场的稳定和对全球经济增长点的担忧消散,以决定何时在资本市场再度活跃。"他提醒等待IPO的公司,在未来几个月中,IPO交易的机遇之窗可能转瞬即逝,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可行的市场窗口打开,就应立即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3.
IPO的舞台永远交融着资本市场的"魔力"和发审委的"权力"。对于冲刺IPO的公司而言,一字之差即能造就天壤之别。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46家公司被终止审查,另有24家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预披露提前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自今年2月1日起,发行人需将预先披露时间提前至初审会之前。由于"监督周期"进一步拉大,拟IPO企业隐藏的问题被充分曝光,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  相似文献   

14.
A股为何会回到"1时代"?导致当前中国股市信心不足的原因:其一,800多家等待IPO的企业和再融资让市场异常恐惧,这些等待IPO的企业继续在发审委排队,按照目前的发行速度,至少需要5年,如此下去不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扩容压力,也会让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彻底丧失。如果资本市场不能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真正的优质企业无法上市融资,投资者买不到好股票,市场必然会进入恶性调整。其二,限售股解禁、减持的压力让股市资金供需严重失衡,因为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成本分置"后遗症需要很多资金来填补"全流通",来缓解大小非、大小限的套现压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我国内地57家中小企业以IPO方式在纽交所和NASDAQ上市。本文收集整理了这批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交易数据等资料,数据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这批企业的主营业务、IPO、市场表现、上市前财务状况等具体情况,从多个层面反映出了中美两国证券市场制度安排、市场运行特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的IPO规模占到全球IPO规模的1/4,沪深两市募资金额达到10016.32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预计未来企业直接融资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石洋 《国际融资》2011,(8):78-79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IPO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IPO融资总额屡创历史新高。进入2011年,随着股票市场的低迷徘徊,中国的IPO市场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普华永道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IPO市场表现令人满意,预计今年全年依然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8.
苏展 《深交所》2006,(11):20-22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一直受到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白去年以来上海中心在江苏省开展了一系列市场推广活动,及时宣传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形势、新制度、新变化。大力培育拟上市后备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白IPO新政策实施以来。江苏省已有3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挂牌;另有7家企业已通过发审。目前处于待发行或发行阶段;4家企业已经上报材料,正在审核之中。预计到2007年一季度前还将有6—8家企业上报材料。  相似文献   

19.
自2014年IPO重启后至今,伴随着IPO的巨额融资前景,中国企业出现了争相排队上市的热潮,企业上市成本也被市场广为关注。本文将企业上市筹备至股份制改造称为上市的第一阶段,将企业辅导备案至过会及上市称为上市的第二阶段,并详细说明了两个阶段中可能会涉及的明细成本,援引实证数据和案例做补充,还原了近年来A股市场企业上市的真实交易,可作为企业家和学者研究上市成本或IPO溢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期14。年1月境内IPO进入密集发行1月17日,“IPO重启第一股”纽威股份上市交易,随后21、23、27、28、29日分别有8、8、8、9、7家中企密集上市。据清科研究中心观察:截至1月30日,共有43家中企在境内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另有7家中企登陆香港市场,1月共计50家企业成功上市,为近三年上市个数最大月,IPO重启为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