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关系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知识的多元化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并使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界各种流派异彩纷呈。但在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背后,缺乏稳定的主流趋势,西化、孤立主义和多元化成为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的主要特征。俄罗斯国际关系学必须在以开放的态度与东西方同行扩大交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与文化价值,传承和发扬“白银时代”发展起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分析传统、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类型理论以及宗教哲学思想,同时克服经验主义研究不足、缺乏中层理论、缺乏宏理论的高度抽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过渡中的中国国际关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概括了世纪之交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况、追溯其历史进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同时,着重探究这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90年代后期尤其培育出一大批有潜质的中青年学者,预示着一种方兴未艾的可喜势头,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承上启下的特点,指出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孙璐 《改革与开放》2012,(24):142+167
冷战的结束,伴随着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的大发展,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科开始了“大繁荣”,本文首先将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特色作为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术背景;其次,将问题领域的交融作为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跨学科研究的直接动力.这种跨学科研究动摇了以分科为主导的科学体系,但同时又在进行新的分化.传播媒介与国际关系中的种种变量融合的越来越紧密,使得跨越传播学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问题领域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4.
有幸读到杨宇光等译出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罗伯特·吉尔平著,普林斯顿大学1987年第一版),颇有感触。译者的用心良苦,自不待言。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编者独具慧眼,在出版界极少有人问津此类学术著作的时候,为学界同仁们另辟蹊径,令人钦佩。作者更是多年潜心于国际关系学领域的著名学者,领衔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中心和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教授,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在该领域内不同凡响。今日世界风云莫测,有志于投身于世纪之交国际连纵的政界学界人士,实在不能不细读这本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概括了世纪之交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现况、追溯其历史进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同时,着重探究这门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认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国际关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90年代后期尤其培育出一大批有潜质的中青年学者,预示着一种方兴未艾的可喜势头,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承上启下的特点,指出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理论路径的趋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奇琦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86-105,158,159
西方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理论路径上出现了明显接近的趋势。比较政治学形成了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三大理论路径,国际关系学则发展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支理论流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特征来看,结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性主义与自由主义、文化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均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一致性。理论合流趋势给中国比较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机会。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两学科合流研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在中国的和平发展研究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亟须两学科的合流研究:一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和平崛起之间的相容性,二是中国的政治学习与国际权力增长的相关性。比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理论趋近的内在动力是人类对社会世界认识本身的无边界性以及这种认识逐渐深入后产生的同一性。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在分立的学科之间实现一种视阈融合。视阈融合的过程就是不同学科间开放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关系紧密;从学科发展史看,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正由此,在两个学科的联结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跨学科研究又在西方蓬勃兴起,甚至号称一个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派正在形成。相比之下,中国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一书正是起步阶段的一部探索性之作。该书是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对当代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实践进行的一种跨学科分析,试图为当代国际法的实践提供另一种途径的理论诠释。无疑,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必须克服很多困难,包括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学科内的偏见以及学科之间的隔阂等。不过,正是由于跨学科研究本身能够给两个学科的进步带来的诱人前景,决定了其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研究路径,并将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一直由欧美主导,但这种态势在悄然发生改变。非西方学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汲取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养分,观照现实世界的实践,提出了新的分析概念和理论框架,推动国际关系理论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期特推出秦亚青和阿米塔夫·阿查亚两位学者的文章,旨在反映和呈现他们在国际关系理论多元化方面的最新创见。相信他们的作品能够激发更多的中国学者思考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国际关系基准时间的"再问题化",作者旨在分析目前西方正统的基准时间是如何被中国学者所接受以及在接受这套话语之前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史的理解是否还曾存在或使用其他基准时间。通过对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史与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中关于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转折点的叙述进行分析,作者发现:首先,在民国学人的观念中很少以欧洲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这表明"威斯特伐利亚情结"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叙述中并非一直存在,而是一个历史建构的过程。其次,近代欧洲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了近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多元的国际关系基准时间,反映出近代中国学者所形成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国际政治史观。最后,作者所运用的基准时间视角和史学史方法有助于反思欧洲中心主义的国际关系史书写在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渐形成的,并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建立以中国或非西方为本位的国际关系史叙述带来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0.
就广义而言,国际关系学可包括史、论、现状三个部分。狭义地说,指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学应主要是国际的政治关系学,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关系学。当然,重大的影响国际政治的经济、文化因素是应包括在内的。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比国际政治要窄些。具体说来,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主权国家的关系、主权国家与国际政治组织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同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关于任务。我们要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中国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进行了回顾和评价。通过对国内六种期刊评价指标的分析,得到两个结论:一是中国国际关系学术期刊的整体水平逐年提升且进步明显;二是中国国际关系学术期刊总体呈现越来越规范的特点。这其中,同行评议审稿等规范化制度的引入对于改善期刊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者以《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为例,对其历史演进做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一些结论:内容上,该刊愈来愈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理论性越来越强;质量上,该刊快速提升的被引半衰期表明所刊发的文章越来越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这些结论支持了该文对中国学术期刊做出的整体判断。通过对国外主要期刊的介绍、对比和借鉴,指出中国期刊在推行规范化的内部管理方面仍有待改进,而影响、束缚甚至决定学术期刊发展的外部体制性因素也亟待理顺和疏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化6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日旭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22-24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是在政府主导下渐进式推进的,演化过程明显具有其它经济制度"倒逼"的特性。"倒逼"的特征,虽然保证了中央工业化、地方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目标的渐趋实现,确保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但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却延缓了农村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增加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成本。在今后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中,我们要逐步由政府主导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驱动机制,以克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的不足,避免出现问题后再治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抓住国际货币体系大变革、美国的金融模式失去吸引力、中国国际金融实力显著提升这些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等措施提升我国国际金融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张正霞 《重庆与世界》2014,(3):48-50,67
纪念性历史博物馆是传播人类历史文化的圣殿,是世纪文明的窗口。口述历史是一种新的记录历史和研究历史的方法,将其运用于纪念性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建设、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工作,将极大地推进纪念性历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先简要地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重点对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最后指出了我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尚会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24-43,156,157
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单一本体论基础上,在单元层次上趋于把构成国际体系基本单位的国家视为权力单位,在关系层次上把国际关系简化为一种权力关系,在体系层次上把国际体系视为一种更接近物理系统的简单系统。而在批评新现实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国际关系本体论的单一性问题。作者在梳理学术界对国际关系本体论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国际关系本体论基础,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跳出“政治学囚笼”,置于一个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新本体论三个层次的特点是:在单元层次,构成国际关系的单元是考虑了文明体与组织体两个侧面的多元国家;在关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一种由人类多维活动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体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人类在国际场域中多元社会共现的演化系统。世界强联结时代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支持新的本体论思考:人类多维活动被深度卷入国际场域的现实支持从多元、多样的视角看待国际行为体;国家行为体强联结的现实支持把国际关系模式视为一种多维复杂的关系网络;国家间因深度互动而出现“共同体化”的趋势支持把国际体系视为“多元社会共现”的文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构化的程序和方法,对2000—2009年10年来国内产业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的研究进行考察,通过检阅NSFC管理科学部认定30种重要学术期刊和CSSCI管理学和经济学部分期刊,最终确认了20种国内经济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和92篇与产业竞争力有关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文章类型、理论、方法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国内产业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综述、评价指标与方法、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等方面。通过回顾国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艾尚乐 《改革与战略》2012,28(1):73-75,1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主要观点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最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述评和展望,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