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伴随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辩护律师的申请调查取证权进一步得到保障,但是在批准申请调查取证的主体、批准事由、救济措施、权利介入时间上尚有许多模糊规定,不利于权利的正当行使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程序的不公影响了实体公正。在司法实践当中,律师行使调查取证权还有不少阻力亟待消除,为推动辩护律师申请调查取证权的实现,需要在诉讼实践中完善取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主要规范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国家目的、国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权力行使原则、权利保护及权利救济等问题。而行政诉讼法是有关权利救济的具体规则,是宪法中权利保护原则的具体落实,其核心内容也就在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受到行政机关非法侵害时的权利救济方式与救济途径。由于二者均涉及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合理调整,以及权利的有效救济与保护问题,因此宪法与行政诉讼法在本质上即彼此相连、关系甚密。宪法是行政诉讼的基础,行政诉讼实施并发展着宪法,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促进着宪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离运动的初始概念(外围分离、中心分离)被任意引申和无限扩展,引申概念如内部分离、脱离母国加入他国,扩展概念如去殖民地化运动、脱离国际组织等。概念的泛化导致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因而也就无法在治理分离运动时对症下药。要真正理解分离运动的概念需要从源头上着手,将分离主义视为次民族主义(族群主义),分离运动视为民族主义运动的变种,因而也就将分离运动追溯至民族国家的建立,将分离运动视为民族国家建设的副产品。理解了这一前提,通过考察分离运动的前提性条件(民族国家持续有效的统治)、限制性条件(分离族群寻求政治自主性)、排除性条件(分离运动是退出而不是呼吁)、结果性条件(分离运动最终结果要在具体国家情境下考察),考察分离运动中中央—地方、中心—边缘、主体—少数、国际—国内、宗教—宗教(世俗)等关系,将分离运动定义为聚居于固有领土基础上的少数族群(极个别情况下是主体族群)从民族国家退出以建立新的主权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分离运动是民族国家建设尚未完成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熊明华 《特区经济》2011,(2):143-144
股东通过行使质询权直接参与和监督公司治理,以限制董事会权利,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论文从公司法现有关规定出发,比较分析德国、日本等国家质询权相关规定,探讨我国股东质询权的行使规则,被质询人说明义务,分析我国股东质询权的三种法律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5.
收回权是著作人身权中的一种,,目前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都规定作者享有收回权,但由于其行使将会对作品使用权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防止作者滥用权利,规定收回权的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文章对有的国家的法律规定的收回权行使的某些正当理由提出疑问,并提出理由以供探讨;最后提出我国构建收回权制度时如何规定收回权行使条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夏方波  陈琪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6):80-106+158-159
多民族国家治理持续性分离主义运动面临现实困境,即无论国家选择压制还是整合都可能带来分离主义运动的暴力化及其负面政治效应。国家整合与族群整合构成了两个层面的博弈过程并影响分离主义运动的进程性模式分异。在国家选择策略性压制时,如果侧重镇压,将边缘化分离主义群体中的温和派而促使激进派实现组织整合,引发分离主义运动的暴力化转向和大规模暴力的产生;如果侧重收买,分离主义群体内派系收益分配不均会促使激进派开展竞争性动员,导致运动走向暴力化和非对称暴力的使用。在国家选择制度性整合时,如果温和派无法形成对分离主义群体的内部控制,激进派将实施成本强加战略,导致分离主义运动走向使用非对称暴力的暴力化;如果温和派主导分离主义群体的组织整合,实现内部控制和收益分配,分离主义运动将向和平方向转化。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两国案例的过程追踪表明,单纯采取压制或赋权的方式都难以实现多民族国家的整合,能否成功化解分离主义冲突还取决于分离族群的内部整合态势。这一发现的政策含义是,国家应辨识分离主义群体的派系关系,采取组合策略,为温和派提供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资源和条件,在温和派主导分离主义运动的情况下搭建对话平台,这样才更可...  相似文献   

7.
佘俊凯 《魅力中国》2009,(16):41-42
作为内部管理手段的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或违反纪律的国家公务员的一种法律制裁措施。公务员惩戒处分应有充分适当的救济途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法国,公务员不服惩戒处分可以采取行政上的救济手段和审判上的救济手段。美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方式有行政系统内部救济,也有司法救济,还有程序性权利保障。在我国,受法律法规规定的限制,公务员行政处分救济制度还不完善,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官释明权制度在国外被广泛适用,它的行使是对辩论主义的修正与补充,同时提高了诉讼效益,并体现了两大诉讼模式相融合的趋势.在我国确立法官释明权制度是可行并且必要的.但其行使应受到适当限制,并完善事后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9.
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与民事审判改革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文章结合民事审判改革要求,对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施的问题提出一些拙见,包括其定性、行使原则与限度、适用情形、行使不当的救济、行使阶段等等。  相似文献   

10.
张艳霞 《山东经济》2007,23(2):65-66
保护商业秘密是各国立法所关注的问题,对商业秘密这一权利的相关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可以说是见解各异。商业秘密应定位于知识产权范畴,商业秘密权主要有相对专有性、权利保护期限的不确定性、事实上的独占性、权利保护的风险性等特征。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主要有他人合法权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和来自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分裂权利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学界在分裂主义研究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基于自由民主的角度,对分裂权利的正义性进行辩护。这些为分裂权利进行辩护的理论大体可以分为自决权理论、基本权利理论和唯一补救权利理论三类。这些关于分裂权利正义性的论述对相关国家的反分裂工作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中国学界未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这些理论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但在理论上却是反自由、反民主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矛盾和缺乏解释力的。同时,这些理论未能把握分裂主义的本质性要素,即领土的因素,无视这种单方的领土分裂诉求对所在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乃至于国际秩序的冲击;它们也忽视了分裂主义常常表现出来的暴力性和恐怖性以及这种极端政治诉求对人权、和平与自由的践踏;在分裂主义的领土性和暴力性的挑战下,分裂并非解决民族冲突、保护少数权利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主权国家范围内,人们通常把建立秩序与建立政府并通过政府去推行和维护法制关联在一起,但是在国际社会,在人类目前尚达不到建立世界政府的境地,秩序应当如何建立?熊玠在《无政府状态与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他首先对"沃尔兹现实主义理论对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作用的虚无主义态度"进行了批判,并且认为"体系价值"是作为与权力平等的要素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作用。笔者与其所持观点的主要分歧在于,至少到目前为止,国际法仍是权力政治的派生物,而不具有与后者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理论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然而环境权概念的内涵比较模糊,不便于指导司法实践,因此在环境权理论的基础上派生了公众参与环保权的概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国际和时代的潮流,我国应把握这一趋势,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大力加强与研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敏 《特区经济》2008,(2):228-230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前,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正在制定外交保护方面的条款草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也正实践着“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对中国国际法学界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外交保护法律制度与当代国际法领域的其他理论问题也相互促进,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进  郑艺 《特区经济》2007,(12):253-254
本文将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进行了权利对比,说明了未注册商标的不利地位。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完善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包括赋予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使用人继续使用权;赋予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专有使用权;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抗辩权等。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世界爆发了一系列宗教、政治和军事冲突,即"三十年战争",战后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国际法中的人权保障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权法制化往往是先形成政治原则宣示和宪法中的人权原则,再逐步构建人权法律体系。从世界范围来说,先有国内人权立法,再发展到国际人权立法,反过来又推进国内人权法制。人权与法制不可分割。人权是法制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价值,法制是人权的体现和保障。努力实现和健全人权法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和落实人权,全面发展人权事业。  相似文献   

18.
徐聪颖 《特区经济》2009,(5):246-248
商标窃权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类商标侵权案件,但在现行商标法中,法律却并未对由此引发的权属纠纷作出规定。本文认为,传统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解决商标窃权案件中的权属纠纷。但从充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法律在承认商标失权人有权追回商标权的同时,还应允许善意受让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商标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空间碎片国际法律责任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还试图从主体、实现途径等方面,提出完善空间碎片造成外空环境污染国际法律责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国家法的调整范围和主体也在逐渐扩大,新的国际法律部门也在增多,形成国际法的"碎片化"发展,这对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国际法的定义为出发和落脚点,探析与国际法发展相适应的国际法本体问题,以期对国际法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