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秦川 《开发研究》1987,(4):41-43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指以陇海、兰新大铁路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以东部开放城市连云港为口岸、西部伊犁哈什克自治州霍尔果斯等开放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带状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6年陇海—兰新地带经济研究促进会成立以来,一个以陇海—兰新铁路为纽带、以东西口岸为窗口(即东部连云港口、西部霍尔果斯等)的大跨度、多跨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为发展这一地带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89年,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克服了资金紧缺、市场疲软等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观陇海—兰新地带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横向联合是效应互补,发挥迭加优势,使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连云港开发与陇海兰新地带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比过去拉大了。其中有两大原因:其一是沿海发展战略造成的地区政策倾斜;其二是市场力量的作用使生产要素向效率高、效益高的东部流动。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情况,这种差距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缩小,协调发展是客观必然趋势。近年来,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出现了很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合作的新形式,主要有,(1)物资协作,互通有无;(2)沿海地区建立原材料基地,联合开发资源;(3)补偿贸易,联合发展对外经济贸易;(4)在沿海开设“窗口”,办企业;(5)跨地区企业间双向投资,双向参股;(6)跨地区承包企业;(7)跨地区银行贷款、融通拆借资金;(8)跨地区人才流动;(9)跨地区技术协作与开发;(10)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加速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振兴,我们特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经济布局陇海—兰新经济带各省区、市、地(州)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发展、振兴这一地带、从酝酿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取得奠基性进展。这一经济带与现代丝绸之路和陇海—兰新欧亚大陆桥三位一体,紧密相联,不但已作为一个崭新的经济现象、经济概念、经济范畴、经济术语进入了我国经济发展序列,而且正作为一个经济活动大区登上了我国经济活动舞台。这一地带已先后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陇海—兰新经济带市(州)  相似文献   

5.
欧亚大陆桥是指连接东亚、南亚至欧州的铁路线.与之相平行的海上通路是从太平洋经印度洋、地中海至大西洋.欧亚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石臼港.经陇海、兰新铁路线入苏联连接南亚.经过波兰、东德、西德,直抵荷兰的鹿特丹港.  相似文献   

6.
<正> 自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于1986年十二月成立以来,陇兰经济地带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已成为新的经济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大跨度、多层次横向经济联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开始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战略格局中日益显现其地位。在组织建设上,除了成立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以外,又先后成立了陇海—兰  相似文献   

7.
<正> 把陇海—兰新经济带放到全国、亚太及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中,研究、制订这一大跨度经济地带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这一地带应当作出以下三方面的选择。一、从生产力总体布局出发,选择“东西结合”的战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陇海—兰新地带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较发达的东部,也有次发达和不发达的中西部。  相似文献   

8.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前,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需要进一步集中在沿海和沿长江于流两条主轴上,即沿"T"字型主轴布局,构筑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同时,集中力量建设陇海—兰新及沿黄河中上游的若干重点资源开发区和经济核心区,改善沿线的基础设施条件。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沿海、沿长江、陇海—兰新及沿黄河中上游三条主轴,并通过各大综合经济区的联合开发以及主要的交通、通信干线,促成以"π"型地域为核心的全国国土开发的地域分工体系,形成2010年以前我国经济布局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煤炭基地分布概况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截至1983年底探明保有诸量为3,151亿吨,预测至2000年形成的土产能力和产量2.6亿吨左右,主要煤炭基地的分布如下: 1.以徐州市为中心苏、鲁、豫、皖接攘地区煤炭基地,有鲁西南、苏北、两淮、豫东永城等煤  相似文献   

11.
试论陇海—兰新线在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主轴线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陇海兰新线能否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之一,是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拟从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大局以及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陇海—兰新线作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之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开发研究》1987,(5):40-40
<正> 为促进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崛起,沿线10个省(区)、51个市、地、州的市(州)长、专员、经济协作部门和各铁路局负责同志,于1987年6月在郑州召开了联席会暨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会议探讨了陇海—兰新经济带横向经济联合等重大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横向联合具有可靠的基础。首先,这一地带有纵贯东西、长达4千多公里  相似文献   

13.
<正> 陇海—兰新经济研究促进会自从成立以来,已召开过3次大会。第一次是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部—古都西安召开;第二次是在西端—新疆的伊犁召开;第三次理事会年会是在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东端—新建的港口城市连云港市召开。这次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又移师西进。在西部的工业重镇兰州市举行。理事会在沿线各城市易地召开,为这一地带内的各省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试图将系统科学中结构与功能等概念用于对陇海—兰新经济地带这一区域经济系统,以深入了解其运动规律及内在调节运行机制,为制订这一地带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内在结构分析区域经济系统的功能是由其内在结构决定的。但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如区域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又可以作用于内在结构。调节各要素的组合作用及方式,使之发挥新的功能。就陇海一兰新经济地带而言,按照组成部分、时空顺序、联系规则等三大要素来分析其内部结构,它可以分为部门结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开放的“目”字形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伦 《开发研究》1992,(3):11-14
<正> 在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东到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90年代,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战略,沿海开放与沿边、沿江、沿线开放同时进行,分别形成东部沿海开放区、东北、西北及西南沿边开放区、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六大开放区的分布,恰好象汉字中的“目”字,故称之为“目”字形开放格局。其中,东部沿海开放带是形成“目”字形开放格局的基础;中间两条东西向轴线分别是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两条开放区分别位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连接着东、  相似文献   

16.
<正>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我国一个具有明显独特个性并占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地带。总的来看,它尚属落后地带。为了促进这一带经济振兴,很需要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战略经济布局。它的经济布局合理化,对这一地带经济振兴和理顺全国经济布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经济地带的基本特点是:(1)地处我国大地的脊梁部位,横跨“东中西”三个地带,高踞“绾毂南北,贯通东西”之势;(2)“一线”联  相似文献   

17.
《开发研究》1988,(4):35-37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起飞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对这一经济带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进行探讨。一、陇海—兰新经济带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指导思想上受着全国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地说,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展,首先应在战略思想的选择上有所突破。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观点:一是沿海地区提出的“梯度推移战  相似文献   

18.
任汉诗 《港口经济》2008,(10):39-40
连云港港南靠云台山,北倚连岛,取“连岛”与“云台山”首字为港名。连云港港始建于1933年,由原陇海铁路局筹资、荷兰筑港公司承建的海运码头,于1936年完成第一期工程,仅有能停靠6艘3000吨级海轮码头两座。后历经战乱,到解放前夕,连云港港已是一个码头坍塌,航道淤塞,濒于瘫痪的港埠。1949年港口吞吐量仅为5.6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连云港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今天的连云港港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长三角地区主要深水海港”,迈入中国沿海深水大港行列:今年将跻身于中国沿海亿吨大港行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一条新的以“陇海-兰新”为主干线.东有连云港。西有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的钢铁通道——现代“丝路”正在形成。它对于我国内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祖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对于按照开放与改革的要求部署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个格局有着无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陇海—兰新地带是我国具有独特个性的经济地带。历史上,这一地带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曾有过最为繁荣的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生态的变迁,政治中心的转移,频繁战争的破坏,封建割据的阻隔,交通运输的闭塞,世界经济格局的变换,使得这一地带的经济由发达变为衰退,由开放变为封闭,与世界经济交往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