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把陇海—兰新经济带放到全国、亚太及全球经济的大系统中,研究、制订这一大跨度经济地带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在现阶段,这一地带应当作出以下三方面的选择。一、从生产力总体布局出发,选择“东西结合”的战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陇海—兰新地带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既有较发达的东部,也有次发达和不发达的中西部。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陇海—兰新地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经济联合发展趋势。一是省区之间的高层联合;二是经济小区内与相互间的联合与协作;三是行业、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四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兴建与资源联合开发;五是跨省区的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化、跨度大又相互交叉的多形式联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推进企业联合巩固提高,朝着企  相似文献   

3.
<正>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我国一个具有明显独特个性并占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地带。总的来看,它尚属落后地带。为了促进这一带经济振兴,很需要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战略经济布局。它的经济布局合理化,对这一地带经济振兴和理顺全国经济布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经济地带的基本特点是:(1)地处我国大地的脊梁部位,横跨“东中西”三个地带,高踞“绾毂南北,贯通东西”之势;(2)“一线”联  相似文献   

4.
<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陇海—兰新铁路的西口,地扼我国的西大门。伊犁和内地的交往联系源远流长。远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公主刘细姝就嫁在那里。汉、唐时期,伊犁属于西域都护府统辖,是著名的丝绸贸易中心之一,是联系内地和中亚的贸易集散地。到了元代,伊犁上升为中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国际都会。现在,伊犁已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州,有24个民族,300多万人口,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管辖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计24个县市。自治州首府设在伊宁市。在自治州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个农业师和克拉玛依油田。  相似文献   

5.
<正> 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煤炭基地分布概况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截至1983年底探明保有诸量为3,151亿吨,预测至2000年形成的土产能力和产量2.6亿吨左右,主要煤炭基地的分布如下: 1.以徐州市为中心苏、鲁、豫、皖接攘地区煤炭基地,有鲁西南、苏北、两淮、豫东永城等煤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试图将系统科学中结构与功能等概念用于对陇海—兰新经济地带这一区域经济系统,以深入了解其运动规律及内在调节运行机制,为制订这一地带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一、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内在结构分析区域经济系统的功能是由其内在结构决定的。但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如区域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又可以作用于内在结构。调节各要素的组合作用及方式,使之发挥新的功能。就陇海一兰新经济地带而言,按照组成部分、时空顺序、联系规则等三大要素来分析其内部结构,它可以分为部门结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 陇海—兰新地带是我国具有独特个性的经济地带。历史上,这一地带曾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曾有过最为繁荣的时期。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生态的变迁,政治中心的转移,频繁战争的破坏,封建割据的阻隔,交通运输的闭塞,世界经济格局的变换,使得这一地带的经济由发达变为衰退,由开放变为封闭,与世界经济交往减少,  相似文献   

8.
秦川 《开发研究》1987,(4):41-43
陇海-兰新经济地带,是指以陇海、兰新大铁路为纽带,沿线大中城市为骨干,以东部开放城市连云港为口岸、西部伊犁哈什克自治州霍尔果斯等开放口岸而联结起来的带状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第二届名、优、新、特产品展销订货会于1989年10月在兰州举行。来自该地带11个省区30个市地州和全国各地的1700多名代表,加上会外需方代表共计4000多人参加了会议。展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副食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约30个大类6000余个品种。物资总值10亿余元,其中名优新特产品总值7亿元。会上,还推出了30多个科研单位的200多项科技展品。这次会议不仅丰富和拓宽了西北市场,加强了经济合作,而且再一次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10.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展,会使目前能力紧张的陇海、兰新铁路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应当认真研究经济带的建立和发展对铁路提出的新要求及给客货运输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制订为经济带服务的措施.第一,加强和改进运输组织工作,挖掘运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满足经济带  相似文献   

11.
于平  祥志  卫国 《开发研究》1988,(3):32-35
<正> 一、模式选择陇海—兰新经济带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资源结构各异,彼此之间有较强的趋同性和互补性。各市、地、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积极开展联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以开发区内市场、资源、技术和人才的最佳系统效益,走共同繁荣之路。但在经济联合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 自1986年陇海—兰新地带经济研究促进会成立以来,一个以陇海—兰新铁路为纽带、以东西口岸为窗口(即东部连云港口、西部霍尔果斯等)的大跨度、多跨式、全方位、多层次的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为发展这一地带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89年,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克服了资金紧缺、市场疲软等困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观陇海—兰新地带横向经济技术联合与协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横向联合是效应互补,发挥迭加优势,使  相似文献   

13.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14.
《开发研究》1987,(5):40-40
<正> 为促进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崛起,沿线10个省(区)、51个市、地、州的市(州)长、专员、经济协作部门和各铁路局负责同志,于1987年6月在郑州召开了联席会暨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会议探讨了陇海—兰新经济带横向经济联合等重大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横向联合具有可靠的基础。首先,这一地带有纵贯东西、长达4千多公里  相似文献   

15.
16.
郁冠 《开发研究》1988,(5):25-26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市和县形成城市经济和县区域经济两个经济巨轮,推动着经济全面发展。这个经济带共有大中小城市85个,县建制525个(不包括县级市45个)。县,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单元。每个县的经济也自然形成一个小型的区域经济。县区域经济,是综合性经济,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县属城镇和乡镇,是城市和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经济地带的崛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设专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热烈欢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和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18.
《开发研究》1988,(4):35-37
<正> 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起飞将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对这一经济带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进行探讨。一、陇海—兰新经济带工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指导思想上受着全国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地说,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约。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展,首先应在战略思想的选择上有所突破。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多种观点:一是沿海地区提出的“梯度推移战  相似文献   

19.
李霆 《开发研究》1989,(2):19-23
<正>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作为在高位势之上思考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复盖面极大的影响,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发展就在其复盖之下。新认识:双层转移·并存优势 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现代人的思维、认识必须超越种族、超越大洋和大陆。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和上千年的封闭,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